数字报刊平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4: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工作重点。

溪口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窦山。佛教文化是溪口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传统艺术、建筑艺术、书画、生活禅等众多层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如何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让佛教文化更好地融入溪口旅游发展,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互动的新局面,是笔者今年重点调研的一个课题。

一、雪窦佛教在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

“人间佛教”这个概念最初由近代太虚大师提出,它是当下倡导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原始版本。太虚大师一生与雪窦寺有诸多殊胜因缘。大师住持雪窦寺十四载,首倡雪窦山列入五大名山、弥勒道场。2020年中国佛教协会还将“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落户于雪窦山浙江佛学院。这一切充分表明了雪窦山佛教特色资源优势,可挖掘人间佛教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代雪窦佛教,一直把佛教文化的智慧植入日常工作实践,去年起还积极打造“一寺一品”。以太虚讲寺为例,推出了“茶空间”禅茶、高端素斋,开发特色文创伴手礼,精心设计宋式点茶,定期举办读书雅会、周末禅活动,全力打造体验佛教文化的空间场所。两年间,该寺院“带动市场化的佛教文化体验形式”广受游客喜爱,这正是传承、践行了“人间佛教思想”。

二、雪窦佛教文化与溪口旅游产业的关系与现状

在溪口,挖掘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承、交流和研究。所以说,佛教文化与旅游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而从当下两者融合互动方面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双方融合度不够、整体宣传力度不够、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不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够鲜明等。同时,对于客源市场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景区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新媒体时代有特色化、差异性的营销手段。

三、实现佛教文化与溪口旅游融合互动的对策

(一)深挖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层面中的“佛教文化”传播,应该切实从“文化”着手,而不是框格在“佛禅”的宗教属性上。以雪窦山弥勒圣坛为例,今后的全面运营要挖掘文化内涵,要融入整个溪口整体,它不是单一的投入产出,主要还是在它的带动力上。结合市场需求,应定期推出禅修活动,以佛教智慧来改善人生、造福社会,真正实践“人间佛教”理念。同时,弥勒圣坛也可以作为奉化地方文化客厅,汇聚集合政、学、商、工等各界资源,吸引并服务地方招商引资,有效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二)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品牌项目

应注重对宗教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重点包装区域内的佛教文化特色,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佛教文化品牌。比如太虚讲寺推出“松慈有度”文化品牌,从素食到文创产品,合力倡导“共建共住共修”松慈生活理念,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我们还可依托团建、年会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引流”效应,带动雪窦山旅游。同时把“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弥勒文化三大香会与旅游结合起来,融入旅游宣传内容,提高雪窦名山的辨识度、知名度。

(三)精心编制佛教文化精品路线

应着力将佛教文化参与体验式旅游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作为重点进行规划,并打造出佛教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的精品路线。继续优化“一寺一品”特色禅修体验活动、迭代推出素斋品鉴、雪窦品茗雅会、“禅音洗心”和“抄经静心”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动茶文化、饮食文化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可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不同的禅修旅游线路,分老年礼佛式、欢乐亲子式、年轻打式卡等形式,增强与旅游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

(四)加强对专业导游的培训

应发挥广大导游的作用,在旅程中引导游客认知雪窦佛教文化。可在导游词中增加溪口名山建设、雪窦佛教文化知识,加强对导游队伍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讲解内容,提升佛教文化知识。要运用自媒体手段,学习“普陀山小帅”的经验做法,在导游队伍中打造出几名优秀的“溪口网红”,通过抖音、微博等媒介,推出“雪窦山心语”系列短视频,为游客增加交流互动平台,从而吸引更多、更广泛的粉丝。

作者系溪口镇党委委员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