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05-31 14:27 来源:新城区政府办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保存
街道名称 所辖社区名称 西一路街道(8个) 尚朴社区、兴乐社区、兴盛社区、广场社区、红会社区、民乐社区、西三路社区、新民社区 中山门街道(10个) 中山社区、群策巷社区、东风坊社区、东新社区、万达社区、南北坊社区、东三路社区、昌仁里社区、安民里社区、勤民社区 解放门街道(7个) 东大院社区、卫民社区、兴隆坊社区、西六路社区、环北路社区、尚平社区、红星社区 长乐中路街道(14个) 幸福社区、金康社区、康乐社区、万年社区、向阳社区、华山社区、昆仑社区、西光社区、黄河社区、东尚社区、紫铭社区、嘉园社区、新东社区、韩北社区 长乐西路街道(11个) 半截巷社区、康家村社区、二七工房社区、供电局社区、西北电建公司社区、省农械厂社区、安仁坊社区、新兴社区、长乐社区、永乐社区、四医大社区 太华路街道(18个) 笃臣巷社区、太华南路社区、东童村社区、铁路东村社区、生产村社区、南郭上村社区、含元西路社区、银河坊社区、东元西路社区、八府庄社区、含元东路社区、纱厂东街社区、陕棉十一厂社区、含元殿社区、八府庄园社区、石家街社区、丹凤门社区、紫薇东进社区 胡家庙街道(21个) 碧翠锦华社区、北张社区、胡二社区、胡一社区、华清社区、金花社区、金泰社区、南张社区、骏景社区、三府湾社区、陕建机施社区、陕建机社区、陕汽社区、万东社区、唐韵社区、西电设社区、幸福里社区、西筑社区、长缨东路社区、长缨社区、壹号院社区 韩森寨街道(13个) 新园社区、咸东社区、咸宁社区、爱民社区、公园南路社区、万寿社区、东方社区、秦川社区、华清学府城社区、东盛社区、福邸铭门社区、新科社区、韩南社区 自强路街道(9个) 栖枫社区、自强社区、明宫社区、建强社区、航建社区、阳光社区、向荣社区、麟德社区、联志社区
解放初,在废除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后,未设街道建制,由区人民政府以公安派出所为单位派驻2~3名行政干部处理基层行政工作。
1954年9月,第四区和第五区人民政府分别试办建立东五路、西八路街道办事处。
1955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新城区以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为单位,建立北大街、西一路、桃园新村、通济坊、西八路、游艺市场、东一路、中山门、尚爱路、东五路、东七路和中兴路12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为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
1957年6月,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划归莲湖区;未央区的黄金庙街、自强路、太华路、二马路和解放门车站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新城区。同时,撤销了通济坊街道办事处,其辖区划给西一路、桃园新村和西八路街道办事处,并将桃园新村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西五路街道办事处。
1958年12月,全区的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7个,即西一路、中山门、解放门、西五路、长乐西路、自强路和太华路街道办事处。
1959年1月,又恢复了东五路街道办事处。
1960年5月,撤销新城区建制的同时,将西一路、西五路、东五路、中山门街道办事处和解放门街道办事处的城内部分划归未央区的新城人民公社;太华路、自强路街道办事处和解放门街道办事处的城外部分划归未央区的大明宫公社;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划归灞桥区长乐公社。
1962年7月,恢复新城区建制时,设中山门、东五路、太华路、自强路、胡家庙、长乐西路、解放门、西一路和西五路共9个街道办事处,亦称人民公社,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1965年10月,灞桥区的纺织城、韩森寨街道办事处(公社)和未央区的徐家湾街道办事处(公社)划入新城区。
1968年8月,各街道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统称人民公社,不再保留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1978年12月,各街道取消了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称,一律改为街道办事处。
1980年4月,徐家湾街道办事处和纺织城街道办事处,分别划归未央区和灞桥区。
1982年12月,将韩森寨街道办事处北部划出,成立长乐中路街道办事处。
1993年底,新城区辖西一路、中山门、东五路、西五路、解放门、自强路、太华路、长乐西路、长乐中路、胡家庙、韩森寨11个街道办事处。
目前,新城区辖9个街道:西一路街道、长乐中路街道、中山门街道、韩森寨街道、解放门街道、自强路街道、太华路街道、长乐西路街道、胡家庙街道。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24-05-31 14:27 来源:新城区政府办
街道名称 所辖社区名称 西一路街道(8个) 尚朴社区、兴乐社区、兴盛社区、广场社区、红会社区、民乐社区、西三路社区、新民社区 中山门街道(10个) 中山社区、群策巷社区、东风坊社区、东新社区、万达社区、南北坊社区、东三路社区、昌仁里社区、安民里社区、勤民社区 解放门街道(7个) 东大院社区、卫民社区、兴隆坊社区、西六路社区、环北路社区、尚平社区、红星社区 长乐中路街道(14个) 幸福社区、金康社区、康乐社区、万年社区、向阳社区、华山社区、昆仑社区、西光社区、黄河社区、东尚社区、紫铭社区、嘉园社区、新东社区、韩北社区 长乐西路街道(11个) 半截巷社区、康家村社区、二七工房社区、供电局社区、西北电建公司社区、省农械厂社区、安仁坊社区、新兴社区、长乐社区、永乐社区、四医大社区 太华路街道(18个) 笃臣巷社区、太华南路社区、东童村社区、铁路东村社区、生产村社区、南郭上村社区、含元西路社区、银河坊社区、东元西路社区、八府庄社区、含元东路社区、纱厂东街社区、陕棉十一厂社区、含元殿社区、八府庄园社区、石家街社区、丹凤门社区、紫薇东进社区 胡家庙街道(21个) 碧翠锦华社区、北张社区、胡二社区、胡一社区、华清社区、金花社区、金泰社区、南张社区、骏景社区、三府湾社区、陕建机施社区、陕建机社区、陕汽社区、万东社区、唐韵社区、西电设社区、幸福里社区、西筑社区、长缨东路社区、长缨社区、壹号院社区 韩森寨街道(13个) 新园社区、咸东社区、咸宁社区、爱民社区、公园南路社区、万寿社区、东方社区、秦川社区、华清学府城社区、东盛社区、福邸铭门社区、新科社区、韩南社区 自强路街道(9个) 栖枫社区、自强社区、明宫社区、建强社区、航建社区、阳光社区、向荣社区、麟德社区、联志社区
解放初,在废除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后,未设街道建制,由区人民政府以公安派出所为单位派驻2~3名行政干部处理基层行政工作。
1954年9月,第四区和第五区人民政府分别试办建立东五路、西八路街道办事处。
1955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新城区以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为单位,建立北大街、西一路、桃园新村、通济坊、西八路、游艺市场、东一路、中山门、尚爱路、东五路、东七路和中兴路12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为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
1957年6月,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划归莲湖区;未央区的黄金庙街、自强路、太华路、二马路和解放门车站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新城区。同时,撤销了通济坊街道办事处,其辖区划给西一路、桃园新村和西八路街道办事处,并将桃园新村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西五路街道办事处。
1958年12月,全区的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7个,即西一路、中山门、解放门、西五路、长乐西路、自强路和太华路街道办事处。
1959年1月,又恢复了东五路街道办事处。
1960年5月,撤销新城区建制的同时,将西一路、西五路、东五路、中山门街道办事处和解放门街道办事处的城内部分划归未央区的新城人民公社;太华路、自强路街道办事处和解放门街道办事处的城外部分划归未央区的大明宫公社;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划归灞桥区长乐公社。
1962年7月,恢复新城区建制时,设中山门、东五路、太华路、自强路、胡家庙、长乐西路、解放门、西一路和西五路共9个街道办事处,亦称人民公社,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1965年10月,灞桥区的纺织城、韩森寨街道办事处(公社)和未央区的徐家湾街道办事处(公社)划入新城区。
1968年8月,各街道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统称人民公社,不再保留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1978年12月,各街道取消了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称,一律改为街道办事处。
1980年4月,徐家湾街道办事处和纺织城街道办事处,分别划归未央区和灞桥区。
1982年12月,将韩森寨街道办事处北部划出,成立长乐中路街道办事处。
1993年底,新城区辖西一路、中山门、东五路、西五路、解放门、自强路、太华路、长乐西路、长乐中路、胡家庙、韩森寨11个街道办事处。
目前,新城区辖9个街道:西一路街道、长乐中路街道、中山门街道、韩森寨街道、解放门街道、自强路街道、太华路街道、长乐西路街道、胡家庙街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