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为什么不是梁山泊?原因有4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00:09

原创 井冈山为什么不是梁山泊?原因有4点

2023-10-13 09:26

发布于:四川省

“港口内有数千条支线,四通八百里。”

北宋末年,梁山泊是一块风水宝地,桥无边,可拦官兵;许多的绝地林峦可以阻止小偷。凉山108个好汉曾经靠着水的自然灾害摆脱暴力,却难逃被宋室腐败朝廷招揽的悲惨下场。

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井冈山”作为红军革命根据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1927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残部来到井冈山。新城战役胜利后,中国红军逐步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的确定,为后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毛主席为何来到井冈山?

1927年,随着北伐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动势力的狼性野心日益显现,他们彻底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失败了。

为消除党内真投降主义影响,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坚持陈独秀真投降路线,决定在湖南四省发动秋收暴动。 、湖北、江西、广东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解决农地问题。

9月初,我军为秋收起义做最后的准备。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包括:原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的部分整编部队,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农民军、鄂南部分农民军、安源煤矿军等,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系统的培训。

1927年8月,陆德明率领的新组建的叶挺独立团部队率先抵达修水县。他们积极开展革命工作,鼓励群众支持起义。与后来到达的桐城、重阳的农民自卫队一起,他们作为工农团结起来。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以毛主席为前敌委员会,卢德明为总司令,下辖4个团。

战前委员会经过讨论,认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自己的旗帜,于是安排参谋长何长工和副官杨立三设计制作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 。

这面旗帜模仿了苏联国旗,图案由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组合而成。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农民”、“工人”、“党”,寓意人民是基础,党是人民。希望我们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如期爆发。第一团出江西修水,进攻长寿街。原计划于10日成功攻克平江县龙门工厂,不料革命队伍中混入叛徒,导致第一团遭到两面夹击,被迫转移至浏阳。二团攻克老关、醴陵、浏阳。第三团于11日攻占白沙镇。

由于部队轻敌,敌14军兵分两路截击三团,三团也被迫退至上平。毛主席意识到我军目前形势不妙,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改变进攻长沙的计划,保存兵力,退到敌军力量薄弱的地区,低调行事。

这次战役的失败,使我军损失了鲁德明总司令等多名优秀将领。毛主席伤心欲绝。到达井冈山后,确认其余部队已安全撤离,他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2、秋收起义的失败,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篇章。

秋收起义的失败让毛主席认识到盲目前进正在使我军处于不利地位。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术,必须因地制宜、适合人民、适合我军性质。

同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当晚立即在江西宁冈召开古镇会议,初步决定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表明我党从从农村绕城市,最后赢得全国胜利,这样,革命从中间的转变就实现了。

40多名革命战士聚集在一个临时的小会议室里,煤油灯忽明忽暗。尽管条件简陋,但同志们眼睛里闪闪发光,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们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肯定了这场战斗的推动作用。

毛主席勉励战士们:作为革命者,我们要坚定革命决心,减轻负担,建立信任,夯实基础,立好后方。

同时,古城大会决定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革命要持续、发展,需要五个要素:一是有好的群众;其次,有一个好的聚会;第三,红军有相当的力量;第四,有舒适的地形,适合作战;第五,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提供物资。

井冈山的发生具备以上五个要素:

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湘赣边区广大人民积极参加武装起义,自发组织起来,反击地主阶级斗争,对中国红军怀有极大的信心。

其次,毛主席坚持用党领导军队,打破军队传统模式,贯彻共产国际马克思主义,努力解放人民、实现人人平等。这样的政党,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国内形势所需要的。

第三,革命辐射面广。井冈山位于万阳山北支,属罗霄山脉。沿着罗霄山脉,可以从湖北南部经江西、湖南一直延伸到广东北部,几乎可以辐射到四个省份。

与许多在战斗中失去联系的革命者相继与该组织取得联系,并在各自的地方建立了秘密的地下党组织。他们在寻找失踪战友的同时,也招募了非凡的人才。井冈山根据地之后,我军又相继建立了山东根据地、华中根据地等,可见红军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第四是湖南、江西交界处的井冈山。其西坡在湖南鄢陵,东坡在江西冈山。距长沙、南昌、武汉等国民党反动势力中心城市较远。其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便于游击战争。

第五,井冈山气候宜人,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物产丰富,能满足部队粮食供应。

总之,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的正确选择。

三、针对国内形势、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应该做什么?

毕竟井冈山的条件不如大城市,条件十分艰苦。面对国民党的迫害和俘虏,有多少人愿意义无反顾地追随共产党,愿意在这无边的黑暗中发现一些星星呢?

事实上,毛主席在井冈山率领秋收起义残部时,只有几千人。此前,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毛主席翻越了十里山,进入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峡谷。这条小山沟被称为“三湾”。

毛主席在这里做出的决定也是红军重生的开始。

革命队伍到达当天,毛主席就公开宣布:“参加革命完全是自愿的,想留下来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留下来的就支付旅费,但武器不能撤走。”

这就是“三湾改编”。命令一发出,就真的有人离开了,留下了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出生命的战士,他们心中的信念不会轻易被抹去。

“三湾改编”是红军的新生命。一个好党、一个好红军领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一支有信仰的军队,不会被强敌消灭,也不会改变。成为强盗。

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井冈山也一定不会是梁山泊。原因如下:

1、红军没有成为恶匪。这就是井冈山与梁山泊区别的本质和根源。

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仍然坚持旧的建军思想。他是一个非常专制的人,想要控制一个人的权力。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的独裁专制一定会被消灭。

我军领导人毛主席根据中国国内情况和共产国际马克思列宁主义,制定了适合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模式——党指挥枪,党支部建连。 。党指向哪里,枪就打到哪里。

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意志,奋力打击。它是一把锋利的剑,也是一面坚固的盾,自然能够承受重重的压力和打击。这样的队伍怎能不让敌人畏惧呢?

2. 现实的理想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事实上,秋收起义部队从一开始就没有实行官兵平等的政策。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是遵循国民党军队的基本原则的。当时黄埔军校毕业的都是专业出身的,军队几乎都是这种模式。笔挺的军装、漂亮的军帽、腰带、皮鞋,是区分平民和士兵的标志。

但后来毛主席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废除贿赂,提倡官兵平等,禁止上级骂士兵。军饷也公开透明,士兵管理伙食。

不存在经济压迫。虽然红军的物质生活极其贫困,但战士们打心底里感到自由。同志们团结坚定,战士们的心紧紧相连。

现在我们不用担心食物和衣服。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日子。很难同情我们。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吃不饱,军服也补,但他们仍然相信革命最终会成功,志在必得。 。

三、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石

虽然战局不好,经济吃紧,但我们的领导人毛主席却没有一个要收老百姓钱财的想法。相反,他还是关心民生的。

他曾经说过,

由于家里的男人都去打仗,大多数家庭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妇女。女人必须学会如何使用羽毛。谁来教他们?孩子是中国的希望。如果他们想学习、研究书法,学校开了吗?木桥太小,村民经常从上面摔倒。需要派人来修理吗?村民们都病了。我们怎样才能治愈它们?

如果一个普通的陌生人如此关心自己的生活,淳朴的村民会认为他是一个恩人。更何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毛主席?村民们感激不已。红军不仅在战局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而且还教他们识字、分担农活,不向他们要一分钱。

广大民众需要这样一个政党来依靠。他们虽不懂国大事,但在小事上却从不含糊。这是他们的力量。他们铭记红军的善良,自然会支持红军。

4、不一定要短兵相接,也可以共同谋发展

毛主席去井冈山之前,有两支武装队伍,一支是袁文才,一支是王佐。

袁文才是一名“挂名”党员。他心胸狭隘,一心想当“山王”,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王佐属于凉山博式绿林自助餐。两人以为红军是来与他们争夺地盘的。

而毛主席接下来的举动,不禁让人佩服。毛主席首先送给两人一百支枪作为见面礼物安抚他们,因为枪是两人藏身的山里最稀缺的东西。第二,他在后方建了医院,伤员康复后,他立即率部下山与游击队作战。坚定了红军的信心;那么在湘赣边境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说明红军的志向并不在袁、王的“山”上;最后继续扩大革命根据地面,在白色恐怖中建立红星点,目的是“揭露”——行——面”吞噬国民党政权。

袁文才、王佐看到中国红军在井冈山的行动后,认识到中国红军是大势所趋。他们选择相信共产党,加入革命行列。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多次击退敌人的围剿战役。袁文才、王佐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4、革命的胜利来得并不晚,红军的旗帜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迎风飘扬。

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在毛主席思想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65年,革命胜利后,毛主席回到井冈山。基地的家具没有变化。还是那间有顶的小房子,几张桌子拼成的会议桌,几盏煤油灯。

毛主席感叹:“38年前,世界变了,仿佛天翻地覆。我还记得,在战火中,死里逃生就像昨天一样。”这是缅怀一起奋斗的战友那时,却没有时间看到胜利。

毛主席后来总结井冈山战役的军事、国家、政治等经验时,无一例外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可以生火并最终燎原之势的起点。井冈山中国共产党战略方向和军事架构的确定,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胜利的基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