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以“人”为中心画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06:20

平安、便利、美丽、幸福的“四型”社区创建目标,紧盯居民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QQ截图20230302094449.png

城市的核心是人。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宝鸡市共有社区191个,城镇常住人口189.5万人,预计到2026年主城区常住人口有望达到150万人。可以说,宝鸡市正处在城镇化由平台期走向成熟期的黄金十年和关键五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在面临科技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换代、生活方式转型、生态环境提升的同时,城市的功能需求更加多元化,人们对空间布局、服务配套、城市交通、人居环境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宜业的综合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

为民、便民、安民,精准对接“人”的需求

富锦峰: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也面临着各地普遍存在的社区治理难题:部分社区规模过大服务难以覆盖全部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紧缺、社区及周边服务配套设施缺失、物业管理不规范等。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吸引力承载力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城镇化建设的规律趋势和城市基层治理实际,聚焦让社区安定有序环境优美、让群众生活便利幸福和谐,宝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出了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建设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的部署,并将其确定为“书记项目”。

刘博彦:与金台区、渭滨区等相比,陈仓区既是“老城”,也是“新城”,单位型社区、老旧小区与商品房小区存在的不同类型管理问题在我们这里均有体现。因此,市委建设“四型”社区的部署对陈仓区的基层治理工作来说是一次重要机遇。

我的理解,从“平安”“便利”“美丽”“幸福”这八个字的逻辑关系来看:平安是保障,便利是基础,美丽是根本,幸福是目标,这与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一脉相承,始终紧盯居民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富锦峰建设“四型社区,组织部门责无旁贷。根据市委要求,我们组织部门迅速出台实施意见与实施方案,建立起48项133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2022年起全市每年按一定比例推进,力争到2026年有70%以上的社区建设成“四型”社区。

与此同时,我们开发了“双报到”线上程序,有效整合政法、编制、财政、民政、住建等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开创了党员、公职人员常态长效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新局面。

从全局来看,“四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效能治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刘博彦:我们区上结合自身实际,将试点经验“1234”模式,即一张网格筑牢平安,“两大平台”打造便利,“三支队伍”共建美丽,“四民服务”擘画幸福,与市委提出的“5335”建设任务:“五治融合”“三感提升”“三美共享”“五心并举”相结合,分类分步实施“四型”社区建设。

具体来说,平安型社区方面:整合社区内党建和政法综治、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民政事务、消防安全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等;

便利型社区方面: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交通服务圈和政务服务圈,满足群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和政务服务需求;

美丽型社区方面:优化绿色空间、美化生活环境、倡导低碳生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家风建设,引导形成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

幸福型社区方面:健全完善为老服务、重点人群救助等民生保障工程,加强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托幼上学、健康就医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给项目、拨资金、招人才,打通治理的痛点堵点

刘博彦: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因地制宜、全面提升”的原则,“四型”社区建设工作在我区16个社区一年一批次压茬推进,其中率先开展试点的有虢镇街道东街社区和千渭街道铁道南社区、茗苑社区等。

王德武:对于我们虢镇街道来说,老旧小区治理是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前些年,因为一些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解决,甚至出现过居民把街道社区干部“踢出”小区微信群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管理服务没有做到位,没有赢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

后来我们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协调资金为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等公共设施,联系公安、法院、消防、医院等部门和单位来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安全教育、义务诊疗等为民服务,利用节假日组织“双报到”单位和街道社区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但毕竟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能覆盖的领域和人群也有限。

刘博彦:2022年以来,我们首先从补充社区工作力量入手,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四型”社区创建前,我区有社区工作者164人,按照国家“四部委”文件“每万人常住人口18名工作人员”的要求,缺额84人。2022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以及招考招录,人数已达到205名。与此同时,我区社区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全市最高,医疗、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已实现全覆盖。

针对个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区财政投入240万元,用于八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同时,通过社区自建、物业联建、盘活小区闲置房等方式,累计投入185万元,在主城区新建25个“虢之先锋”党群服务驿站,有效缓解了部分社区规模过大服务难以覆盖全部居民的问题。

针对创建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成功创建“四型”的社区继续给予10万元奖补资金,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投入资金160万元。加之前期投入的阵地建设、人员招聘、驿站建设等资金,区财政将累计投入568万元用于“四型”社区创建,投入力度和奖补标准处于全市较高水平。

王德武:我的切身感受,“四型”社区创建开始后,在社区治理上我们街道层面能干的事越来越多,想干的事有了更多更好的实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下,2022年我们成功引进北京一家大型物业公司,通过“党建+市场运营”的方式,实现虢镇老城区59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

与此同时,“虢之先锋”党群服务驿站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民文化生活场地等阵地建设水平提升。

张云:驿站的建立实现了“让居民走进社区寻求帮助”到“社区工作人员走出去为居民服务”的转变。我们被确定为“四型”社区首批试点社区后,项目、资金和人力配备上得到更多的支持。目前我们已建成“红帆驿站”四个,这些设在小区里的驿站每天有社区工作人员值班,为附近居民提供社保办理等便民服务。

此外,我们辖区内最大的盛世华庄小区外还建有“来歇暖新”驿站,里面的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为外卖小哥、快递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一个充电、喝水、歇脚休息的场所。

QQ截图20230302094421.png

共创共治、共建共享,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主体有效互动

刘博彦:“四型”社区创建是一个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市委给我们区县留有很大的空间,让大家去思考去谋划去设计。同样的,我们区上也给各街道社区留有充分的施展空间,鼓励大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

通过2022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一些“四型”社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强化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主体有效互动;抓住街道一级、持续为街道赋权扩能,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两委”在组织群众和凝聚群众方面的优势;重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这一新生力量、拓展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渠道。

王海梅:社区治理不是社区一家能完成的事,我们铁道南社区在“四型”社区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我们的“五微助力”党建公益品牌:“微课堂”依托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微基金”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爱心捐赠才能有一次又一次的扶贫帮困;“微公益”征集困难家庭儿童的微心愿,每一个梦想的点亮都离不开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微治理”整合了联点单位、驻社区单位以及进社区“双报到”在职党员等力量;“微助力”发动小区老党员、退休职工、物业公司等共同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刘鹏:通过这大半年与街道社区的互动协作、与居民的相处磨合,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党组织的力量在老旧小区治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比如一开始我们进驻小区需要召开居民议事会征集服务需求,由社区党组织出面就能很快推进这个事,催收物业费时会有小区里威信高的老党员主动帮我们劝导少数不愿缴费的居民。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可以成为范例,我们的物业服务可以让更多的居民学会当市民,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