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锦州“红色”游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13:19

红色锦州“红色”游

2018-08-01 14:45

八一建军节,铁血铸军魂

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

今天是他们的节日,

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

军人是飞翔的鹰,

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

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锦州,一座英雄的城市

辽沈战役的第一枪从这里打响

共和国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锦州这片热土遍布咱们中国军人的足迹

今天 请随小编一起走进那个火热的年代

重温那段红色的激情岁月

感悟崇高 激荡豪情

领略锦州与众不同的红色魅力

1927-2018

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辽沈战役和义勇抗战遗址为主。全市境内现有辽沈战役遗址十余处,这些遗址以锦州为核心向南、北两侧延伸,形成了一个战争遗址群落。建国以来,为纪念辽沈战役牺牲的英烈,我市建设了主题性纪念馆2处,纪念陵园4处,纪念碑(塔)30多座。这些遗址和建筑十分珍贵,其中有七处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以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战斗遗址为两翼,以牤牛屯前线指挥所及周边战斗遗址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它是我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义勇军抗战遗址现已初步确定重点遗址12处,其中,锦州城区3处,各县市区9处。另外,我市还有萧军纪念馆、甲午陆战昭忠祠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市开发建设辽沈战役红色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辽沈战役纪念馆

该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新馆于1988年落成,2004年经改陈改造使之成为融教育、博览、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共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4个主题馆及18万平方米的园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4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改造后新推出了幻影成像、多媒体投影、场景复原制作的《辽西会战》多媒体。辽沈战役指挥所遗址恢复后又增添了情景剧,开创了中国第一。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黑山阻击战“101”高地

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战斗遗址位于黑山县城东,因此地海拔101米而得名。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为300平方米,主要展出的是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图片及实物。1948年10月中旬,国民党廖耀湘“西进兵团”的12个师奉命“西进”,企图打通向关内撤逃之路。23日,我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奉命于大虎山、黑山一线进行阻击。在敌机敌炮猛烈轰击下,一连战斗三昼夜,击退廖匪的轮番猛攻,使敌无法寸进,保证了我各兄弟部队赶到指定地点,从四面八方攻向敌人,将敌分割包围彻底歼灭。为了纪念这场战斗,1963年9月,这里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军纪念馆

萧军,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凌河赤子,是撰写世界武装反法西斯小说的第一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既尊称鲁迅为恩师、又被毛泽东视为知己的传奇人物。该馆始建于1986年,始称“萧军资料室”。萧军逝世后,改称“萧军纪念馆”。 凌海萧军纪念馆景区由萧军纪念馆、萧军故居、萧军陵园、萧军公园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同志为纪念馆亲笔题名。萧军纪念馆是锦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11月,被命名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位于凌海市翠岩乡牤牛屯,距锦州市区20公里。辽沈战役期间,这里曾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1948年10月5日,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率指挥机关,从黑龙江省双城堡秘密到达牤牛屯,设立了简陋的“前线指挥所”。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在这里指挥了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彰武新立屯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解放长春、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和营口等八大战役,直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把这里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

梁士英炸碉堡遗址位于锦州市西北古塔区沈山铁路西双桥洞西侧南面路基旁,是从西北方向进入锦州市区的必经之路。梁士英,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八连二排五班战士,任连尖刀二排的战斗组长。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12分,总攻锦州开始。当地堡里的重机枪所组成的火力网使突击部队前进受阻,伤亡不断增加,梁士英挺身而出,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扑向敌堡,拉着导火线将爆破筒推塞进了地堡,爆破筒被两次推了出来,他便伸出双手握住爆破筒并用全身顶住,一声巨响地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部队前进的道路打开了,顺利的进入锦州市区。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于1963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老虎屯战斗遗址

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经济发展区白老户村,距原锦州守军前沿阵地2.25公里。是辽沈战役中“白老虎连”战斗过的地方,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9月24日晚,我东北野战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一菅一连,奉命插入敌人心脏,在白老虎屯坚守阵地,激战16个小时,冒着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立体火网,打退了敌人几十次冲锋,最后全连只剩下37人,打退国民党一个团兵力15次进攻,退守到一个小屋里坚持战斗,完成了任务,给解放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结束后,37位同志被誉为勇士。1963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4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在院门左侧立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铭刻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八个大字。

配水池战斗遗址

配水池战斗遗址位于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西北高地上,东距锦义公路约百米。为锦州市自来水公司的配水池房。东西长40.5米,南北宽18.2米,高6米,为2层砖混结构。配水池是锦州市的制高点,攻打锦州的必争的重要据点。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的外围战时 ,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一营奉命攻打配水池。配水池是锦州国民党守军防御体系的关键环节,有国民党一个800人的加强营据守。 战士们在营长赵兴元的指挥下打垮国民党30余次的增援和反扑,最后在仅剩下28名负伤战士的情况下,终于攻克,打通了通向锦州的大门,营长赵兴元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2003年3月,配水池战斗遗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瑞将军烈士陵园

位于锦州市义县。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炮兵部队的缔造者之一。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1948年10月1日在解放义县的战斗中牺牲,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解放后,义县人民为了纪念朱瑞将军,在烈士牺牲地竖立一块纪念碑。1986年由义县团县委发出号召,捐款为朱瑞烈士修建烈士陵园和重建烈士纪念碑。原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题写了"朱瑞同志纪念碑"七个大字。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烈士陵园被列为辽宁省重点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县政府决定将朱瑞烈士陵园与义县烈士陵园合并。1998年5月重新修建朱瑞烈士纪念碑,并在义县解放和朱瑞牺牲50周年时竣工。

帽儿山前线指挥所

帽儿山是锦州城周围最著名的山峰,因辽沈战役决胜战在锦州打响,帽儿山是外围攻坚战最激烈的战场,地势险要,且能一览锦州全景,因此,1948年10月5日我军到达牦牛屯指挥所后,两次冒着敌机扫射和敌炮火,登上帽儿山和二郎洞山,对锦州敌情、地形进行观察。确定采取南北对进、多路有重点的突击。其当年指挥战斗的照片就珍藏在亚洲第一大全景画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战斗遗址仍依稀可见,“锦州那里出苹果”帽儿山那里当年就产国光苹果。当年故事叙说不尽,帽儿山因此名声更加显赫。

北镇沟帮子第一党支部

位于北镇沟帮子火车站向东几百米的一座老式砖瓦结构的四合院内。 1924年,北镇沟帮子成立了辽宁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隶属于中共唐山地委。铁路支部成立后,认真贯彻党的指示,领导工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1927年,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转归满洲省委领导,同年起开始发动多次罢工运动。 1930年,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带领中共满洲省委、奉天特委部分领导亲自到沟帮子铁路支部视察并指导工作。在刘少奇的亲自领导下,以沟帮子为中心,北宁铁路关外段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斗争,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东北交通大学遗址

东北交通大学战斗遗址,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敬业东里64号,东北交通大学成立于 1926年,是辽西地区历史上可追溯的第一所大学,第一届学生仅有90多人。这所大学是由张作霖和张学良筹资兴建的,与当时的东北大学、冯庸大学齐名。建设初期该校占地130余亩,由4座教学楼组成。这里曾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作为当时的日军辽西指挥部。 国民党军进占后,把这里变成了铁北地区的一个守备要点。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三纵队七师和九师等部队将其攻克。此处现在经过交通大学校友会募捐修缮,行成了一个完整的遗址公园。

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战斗遗址

位于中央大街三段,现工商银行中央大街分行。锦州攻坚战期间锦州指挥所三易其址,这里是其中之一。1948年10月12日,指挥所移至这座大楼的地下室,15日,大楼即被我三纵队二十七团攻克,俘虏国民党军参谋部官兵70余人。范汉杰本人在潜逃时在锦州地区被抓获,仅仅持续了31小时的锦州战役宣告结束。

亮甲山战斗遗址

亮甲山战斗遗址位于锦州城北,又称“大疙瘩”。锦州外围战中,这里是国民党军的一个重要据点。1948年10月11日,东北野战军三纵队八师二十四团三营接受了攻打“大疙瘩”的任务。在兄弟营的配合下,激战两日,在锦州总攻前将“大疙瘩”据点攻克。

伪满锦州省公署战斗遗址

现空军第三飞行学院院内,曾是日伪时期锦州省公署办公楼,其主楼居高临下,是城北一带的制高点。1948年10月15日凌晨,东北野战军三纵队七师十九团和八师二十三团相配合,全歼楼内守军,为城北攻城部队顺利展开纵深战斗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国民党锦州市政府战斗遗址

位于中央大街三段,现民用建筑设计院。辽沈战役期间,是国民党军锦州城内的一个据点,分为东西两院,临街楼房与地下室工事相通,由国民党军装甲兵一部把守。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在城内纵深战斗中,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举攻克了该据点。现在的办公楼是1982年建成的,当时的房地产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等几家单位曾在这里联合办公。

铁路局大楼战斗遗址

位于锦州市凌河区上海路,现沈阳铁路局锦州办事处。该建筑原是伪满铁路局大楼。辽沈战役期间,是国民党军设在铁路南的重要据点之一。攻锦战斗开始后,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曾一度移至此处。1948年10月14日24时,东北野战军第三、六、八、九纵队各一部对此联合进攻。战斗中,楼房顶部受损,1950年进行了修复,现一直保持原貌。

大广济寺古建筑群

位于锦州市博物馆东院内,由观音阁、广济寺塔、大广济寺、天后宫、昭忠祠五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92间,古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广济寺东部为昭忠祠及碑亭,祠是清光绪皇帝御敕,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是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陆战中牺牲的毅军将士而建,碑亭内存有国内唯一一处记录中日甲午陆战的纪事碑,祠内供奉死难将士灵牌300余块。祠外竖有《敕建毅军昭忠祠碑》,是全国唯一记载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的纪事碑,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西抗日义勇军陈列室

位于锦州市博物馆内。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的号召下,在东北交通大学(现锦州铁路一中)临时主持辽宁省政府行署工作的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发布了组建抗日义勇军的《编委方案》,黑山县绿林首领高鹏振组建了第一支辽西抗日义勇军;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义勇军进行曲》确定歌名的人,是家住锦州40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将军。《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事迹。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阴谋侵略东北;第二部分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第三部分是“锦州是抗日义勇军发祥地”;第四部分是“锦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发祥地”;第五部分是“国歌响起”。

张作相官邸旧址

该官邸建于1922年,即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直奉战争以奉军失败告终,冯军损失惨重。深受触动的张作霖与时任27师师长的张作相商议,对手下军队进行正规化军事训练,并由张作相主持修建锦州北大营(金屯),共修营房2000多间,外围高墙,内有士兵营房、军营宿舍和讲堂、操场、射击场所等,主要训练骑兵、步兵、炮兵。张作相在北大营的同时,在小岭子机场建起了这座官邸。它是辽西地区少有的近代建筑群,建筑面积大,布局合理、材料考究、工艺精湛,堪称近现代建筑中的上乘之作,很有价值。被定位“省级文物”。

锦州南山生生果园

生生果园位于辽宁锦州南山,是中国苹果第一园,锦州百景之一。创始人李善祥(浙江省镇海县港口村人,女婿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李善祥祖藉浙江省镇海县港口村人,生于1880年8月,出身于富豪家庭。1907年他参加辛亥革命起义,镇海民众推选他为镇海县民政长(县长)。1912年辞去官职来到辽西锦县东大荒(现为凌海市大有农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东北,李善祥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他们占领我国东北大部分土地,欺压百姓,日本商品充斥着市场。为抵制日货,李善祥规定家里不许买日货。在南满铁路线上,日本人种的苹果到处叫卖,李善祥的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伤害,他发誓要种出中国人自己的苹果。于是刻苦学习果树的栽培技术,到大学聘请园艺专家,于1928年在辽宁锦州创办了生生果园股份公司。他亲自动手,拜农艺师和园艺工人为师,又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开垦山坡生荒地,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苹果等果树,创办了中国人第一个苹果园--南山生生果园,以对抗日人在辽南一带垄断苹果生产之局面,栽培出闻名遐迩的国光、红元帅等香甜可口高质量高产量的苹果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曾经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就是指这里。锦州解放后,他通过女婿(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将毕生所创造的生生果园、耕余学院等,无偿地奉献给国家,此举受到了陈毅老总的支持。1949年李善祥当选为锦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1950年为辽宁省政协委员。1959年5月 19日病逝于上海,享年79岁。

编辑:张兆东 责编:王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