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确定宝鸡市陈仓区下站遗址为“雍五畤”之一的密畤 这个国家祭天遗址从春秋到西汉晚期延续使用长达60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9:31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四个项目中两个来自陕西,它们分别是:宝鸡市陈仓区下站遗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城村墓葬群。

  考古确定,下站遗址就是“雍五畤”之一的密畤,这个国家祭天遗址从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72年一直到西汉晚期延续使用长达600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

  秦汉两代设“雍五畤”

    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

  据介绍,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始于秦立国时襄公所立西畤。自秦文公开始,秦、汉两代在古雍地(今宝鸡地区)曾先后设置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史称“雍五畤”。

  《史记·封禅书》记载,“雍五畤”祭祀是秦、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国家祭天郊祀大典。汉武帝时期设甘泉泰畤、后土祠,雍五畤地位略有下降,西汉晚期彻底废止,为都城南北郊天、地坛祭祀取代。学术界长期关注畤祭研究,但限于缺乏考古实物资料而难以深入。

  自2015年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联合在宝鸡地区开展“秦汉雍五畤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相继发掘凤翔雍山血池、陈仓吴山祭祀遗址。2018-2022年,联合考古队在渭河以南揭露又一处秦汉祭祀遗址——下站遗址。

image001.jpg

△雍城遗址与宝鸡地区祭祀遗址位置图

  下站遗址总面积约23万平米

   经勘探共发现各类祭祀坑1400余座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经勘探共发现各类祭祀坑1400余座。

  2020年、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清理祭祀坑、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出土大量马、牛、羊祭祀用牺牲,玉器、铁器、青铜车马器,以及砖、瓦、瓦当等遗物。

image003.png

△2020年下站遗址发掘区正射影像图

  祭祀坑是下站遗址最主要的遗迹,依形制不同可分为三类:

  长条形祭祀坑:为平行排列的南北向长条形祭祀坑,长约100米,宽约0.5-0.6米。坑内主要埋藏牛,皆头向北,排列紧密,摆放较有序。在牛之下,每隔一段距离还埋藏一只羊。

  窄长形祭祀坑:为南北向窄长形祭祀坑,形制与长条形祭祀坑相近,唯长度较短,约4-6米。坑内埋藏牛、羊,牛一般为3-4头,羊则多被压于牛之下。

  这两类祭祀坑并不见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

  东西向长方形祭祀坑。按照牺牲种类不同又可分为三类。马坑,坑底摆放4匹马;牛坑,坑底摆放4头牛;羊坑,坑底摆放4只羊,少数羊坑填土中出土玉圭,坑底摆放铁臿。

  下站遗址各类祭祀坑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打破关系。根据祭祀坑间的地层关系可知,长条形动物祭祀坑是目前已清理的祭祀坑中年代最早的,应属于春秋中期。

image005.jpg

△ 长条形祭祀坑

image007.jpg

△ 窄长形祭祀坑

image009.jpg

△ 长方形祭祀坑(马坑)

  下站遗址出土遗物主要发现于房屋、灰坑填土中,年代主要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其中,较重要的有玉人、玉璧、玉璋、玉圭残件,以及“密”字陶文陶片、半两钱、五铢钱、铁臿等。祭祀坑中除发现玉圭外,还出土玉节、玉环(残)等玉器。

image011.jpg

△ 下站遗址出土器物

  位置和出土“密”字陶文证明此处为密畤

  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祭祀遗存各有不同

  下站遗址的祭祀坑数量庞大、内涵丰富,祭祀坑类型与祭祀遗物,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具有较多共性,表明下站遗址与血池、吴山遗址性质相同,皆为畤祭祀遗存。据《史记》记载,渭河南岸仅有一处畤,即秦宣公四年(672BC)所设密畤。下站遗址正位于渭河以南,遗址出土“密”字陶文进一步明确了此处即是密畤。密畤从公元前672年一直延续使用到西汉晚期,前后长达六百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


QQ图片20231221182932.jpg

Ru9H7IcXRzgAmHk0.jpg

  结合文献和出土遗迹、遗物分析,春秋中期密畤祭祀坑主要为南北向长条形,坑内主要埋藏牛牲;春秋晚期祭祀以东西向长方形为主,除动物牺牲坑外最重要的是出现了车马坑,坑内埋藏实用车,车马器形制与秦公一号大墓二号车马坑出土车马器几乎相同,明确了祭祀坑的年代和等级;战国时期车马坑形制缩小,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实用车开始向模型车转化,并开始在车舆内放置玉人、玉璜和玉琮,这种玉器组合一直延续至西汉时期。洞室祭祀坑是秦统一至汉代新出现的类型,洞室内放置偶车马。依据目前考古材料,可初步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年代框架。

  据了解,下站遗址进一步的工作将围绕两方面开展:一是在砖瓦堆积区域,寻找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建筑遗存,揭露秦汉祭祀遗址的整体布局与内涵;二是以下站遗址丰富的祭祀遗存为基础,建立秦汉祭祀遗址的分期年代标尺。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