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鸡鸣寺又上热搜?快来分享你的南京“地标”美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04:48

  近日,#刀尖里的特工代号都是南京地名#登上微博热搜,文脉君注意到,电影《刀尖》里,特工们的代号分别是“秦淮河”“夫子庙”“鸡鸣寺”“莫愁湖”……满满南京元素引起影迷热议。

  来,跟着文脉君一起走进这些南京“地标”的过去与现在。

  秦淮河 夫子庙

  秦淮、秦淮,这两个字分开读倒也没什么,合在一起,就仿佛多了些千百年的故事,有了些人间烟火的缱绻。

  南宋《景定建康志》云:“秦淮: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当之乃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故曰秦淮。”

  秦淮,再加上一个河,文人墨客的千载诗篇,就这么流淌了起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酒家来泊船,鲈鱼一斤三百钱。”“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屈曲秦淮济万家”……这,就是秦淮河。

  夫子庙,就在秦淮河边。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敬梓》中记载,自明代建都南京以来,文教事业兴盛,尤其是夫子庙一带,为贡院所在地,素有“天下文枢”之称。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敬梓》

  秦始皇,为秦淮河、夫子庙这一片土地的“故事”开了个头。

  然后,范蠡带着西施来过附近,桓伊在这里谱曲,王献之迎接心爱的桃叶,乌衣巷口住着王、谢两大家族,吴敬梓在水亭写《儒林外史》,孔尚任《桃花扇》传奇问世……一条河水,滋润出金陵绝代风华,流淌出万千轶事。

  鸡鸣寺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中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鸡鸣寺,正是那“四百八十寺”之一,位于城北鸡鸣山东麓。

  “鸡鸣”两个字从何而来?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新都名胜记》记载,六朝时期齐武帝经常到琅琊城讲武,宫人一早出发,走到玄武湖附近的时候鸡才开始叫,因此这块地方就被称为鸡鸣台。梁朝在此建同泰寺,后改为法宝寺,到了明代洪武二十年才正式更名鸡鸣寺。

  千百年来,鸡鸣寺几度荒废又多次重建。不过它的名声倒是一直延续下来,吸引来许多著名游客。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就曾登临寺院,为古刹题写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乾隆皇帝也曾南巡至此,诗兴大发留下七言诗《鸡鸣寺》。

  如今,鸡鸣寺还是一样的“网红”。

  每年3月,这里都是南京最火赏樱胜地。短短400米樱花路,粉白如雪的花朵绽放枝头,偶尔有微风吹过,几片花瓣缓缓落下,唯美非常。

  牛首山

  “春牛首秋栖霞”,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

  相传,晋元帝司马睿曾打算在皇宫外兴建象征皇权的双阙,宰相王导考虑劳民伤财意图劝谏,于是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山两峰对峙,便趁机劝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从此,牛首山又得了“天阙山”之名。

  牛首山下的金陵小镇

  对南京人来说,游牛首山让春天的到来有了仪式感。

  据记载,到牛首登高、踏青、赏花、祈福的习俗,在六朝时就已经出现,到了明代愈发兴盛。《江苏文库·史料编》之《新都名胜记》中收录了明太祖朱元璋写下的一首《春望牛首》:

  遥岑峙立势苍然,春听莺啼景物鲜。

  叠嶂倚天江月外,三山映带石城边。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新都名胜记》

  有了皇帝“代言”,牛首山也越发出名。明代《正德江宁县志》中用“归城如蚁”,形象展现了当时人们春游牛首山的盛况。

  春游牛首的习俗延续至今,近日江苏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421个项目入选,南京江宁牛首山的踏春习俗就榜上有名。

  莫愁湖

  碧波荡漾、垂柳亭廊、鸟语花香……不大的莫愁湖,却被誉为“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南朝时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写下了莫愁女的故事;明代,朱元璋与中山王徐达在这里弈棋;清乾隆六下江南,三到莫愁湖;清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在湖畔留下佳作“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袁枚则在诗中赞叹:“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莫愁湖还有自己的“百科全书”。嘉庆二十年(1815年),清代江宁人(今南京)马士图编成《莫愁湖志》四卷。该书收录在《江苏文库·史料编》中,书中诗歌内容占多半篇幅,收录自六朝至清代关于莫愁湖、莫愁女以及金陵有关的作品。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莫愁湖志》

  该怎么解读莫愁湖的美?马士图认为,莫愁湖近景有八:郁金堂、胜棋楼、湖心亭、茭塘、渔村、鸭栏、石城渡、九里山,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野趣。远景亦有八: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渔唱、报恩灯塔、雨花闲眺、牛首烟峦。山水寺塔,目不暇接,古都美景,几可包揽!

  雨花台

  你知道成语“天花乱坠”来自哪里吗?答案就是雨花台。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金陵选胜》记载着一个传说: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在这里设坛讲经,感动上苍以至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成语“天花乱坠”也因此诞生。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金陵选胜》

  明、清两代,雨花台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成了旅游胜地。每年的二月初二社日节,人们在城中设火醮,在乡间作会,带着酒上山游玩。南京城南雨花台就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据记载,从二月到三月,雨花台都是热门景区,每晚从这里回家的南京人摩肩接踵。

  如今,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先辈烈士的精神,也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品读雨花石、雨花茶文化,理解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门

  来南京玩,总要爬趟城墙吧。

  中华门,古称聚宝门,有“天下第一内瓮城”的美誉。登上中华门,沿着城墙一路走,几百米就能走到老门东,更远还能走到东水关遗址公园。中华门到东水关的这段城墙,景美人少,可是文脉君的私人推荐哦。

  有意思的是,文脉君发现,除了我们熟悉的那些中华门的大历史外,《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手工艺史》还记录了一些久远的岁月片段:

  西周至春秋,江苏地望古国、古城星罗棋布,如范蠡在南京中华门外筑“越城”,楚威王灭越筑“金陵邑”等,高淳今存固城城邑遗址。此时所谓“城”,只是军事据点,不具备生产、集市等城市功能。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手工艺史》

  江宁民间有织锦机户……“机户”(或称“机房”)集中于中华门之东西,南京人称“门东”“门西”。“账房”只购进原料发放给机户,叫“放料”;机户自备织机,按号家指定的花色加工织造,向号家领取加工费。

  1949年以来,秦淮灯彩艺人散布在中华门东边营、门西钓鱼台、评事街和宣桥、石坝街和乌衣巷一带,扎灯户一度在百户以上。

  大型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心印·中华门》

  玄武门

  比起前面众多“老前辈”,玄武门的历史相对较短。《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地方文献志》中记载:“宣统元年,江督端陶斋制军因公园辟地及筹办劝业会场,新辟丰润门,以通后湖。并筑长堤径达洲上。洲人于今称便焉。”

  《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地方文献志》

  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会场以丁家桥为中心,东边隔明城墙与玄武湖相邻,为了方便中外游客游览玄武湖,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上奏清廷,于 1909年建成丰润门,也就是今天的玄武门。

  玄武门老照片

  1988年1月,包括玄武门在内的南京明城墙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