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和安徽,一个“迂腐”、一个“匪性”,您更看好哪一个?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8 22:44

原创 江西和安徽,一个“迂腐”、一个“匪性”,您更看好哪一个?

2019-03-22 17:47

江西和安徽,同是中部省份,经济都不大好,但安徽比江西还是强不少。论地理位置和环境,安徽是不如江西的,那为什么江西发展的反而不如安徽呢?小编认为,要从两省人的性格说起。

江西鄱阳湖平原

江西:在我国中部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这四个省份中,江西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省份。那江西为什么会没有存在感呢?主要原因人口太少了,经济发展不起来,2018年江西经济总量不过2.2万亿。来看一下人口,湖南6860万、湖北5902万、安徽6255万、江西4622万。四省中江西人口最少,与其他三省都是千万级的差距。为什么江西的位置不错,环境也不错,人口却是最少的呢?小编不是人口专家,只能从有名的“江西填湖广”说起。

三清山

很多人只知道有“江西填湖广”这段历史,在明代,江西人为了弥补湖南和湖北两省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两省人口锐减、十屋九空的现状,很多江西人被迫迁移到湖南和湖北两省。现在很多湖南人和湖北人是江西人的后裔,所以江西人被两湖的人称为“老表”是非常有道理的。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江西不仅填了湖广,也填了安徽,现在安徽安庆一带就有很多人是从江西鄱阳湖一带移过来的。现在安庆的怀宁、潜山、望江、宿松等县,说的都是赣方言。

庐山

当然,江西经济发展不起来,除了人口过少,还有一个江西人身体的文化基因。江西自古就是一个耕读思想浓厚的地方,忙时耕地、闲时读书,耕与读两不误。所以江西才出了很多才子,“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九江人陶渊明、感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的临川人王安石、一心只想“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吉安人欧阳修、“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黄庭坚,哪一个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丰碑呢?

鄱阳湖湿地

才子们当然是才高八斗,但他们都有一个文人通病,或者说是“迂腐”,那就是“重文轻商”或者是“耻商”。直到现在,江西临川一带的人,仍然是以读书为荣、经商为耻,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等学校,都是江西最好的中学。当地只有读书的文化氛围,没有经商的氛围。而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仅仅是影响了这一个地方的人,也影响了周围的几个县市。可以说是文人的“迂腐”严重影响了江西经济的发展。

龙虎山

安徽:历史上的安徽,一直是水灾不断的省份。特别是淮河一带,直到本世纪初,基本上每年都会泛滥成灾。洪水一来,良田淹没、房屋被毁、粮食短缺,老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外出乞讨为生。如果不能讨,那就偷;如果偷不到,那就抢;或者三种情况兼而有之。这也就是现在一谈到安徽,就让人想起乞丐的原因(小编反对任何歧视同胞的语言,只是实事求是)。这些一无所有的底层老百姓韧劲十足,最具有“闯”劲,或者说是“匪性”。

黄山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就是处于淮河流域,所以他和他的一大帮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匪性十足的淮西底层人民,靠着不怕死的精神(是啊,除了有一条命,啥也没有),硬生生地打下了天下,并且是第一个由南方完成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现在的安徽,经济不算好也不算差,2018年经济总量达3万亿,比邻省江西多了8000多亿,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安徽,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有被人称为“教育工厂”的毛坦厂中学。

毛坦厂中学

来到毛中学习的,大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子弟兵,都是最普通的民众。他们别无选择,也不用在乎别人的眼神,只能象齐秦的歌《狼》一样,“咬着冷冷的牙”,“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他们用十足的韧劲或“匪性”, 奋力拼搏,只为能够考出大山。安徽省会合肥,在上个世纪5、60年代全省穷得叮当响的时候,物资严重缺乏,就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仍然咬着牙接下了中国科技大学,并给中科大提供当时最好的条件。

中科大

当时一个看起来疯狂的举动,给现在的合肥留下来了中科大,这个让安徽人足以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面前昂首挺胸的大学。不知道是中科大成就了合肥,还是合肥成就了中科大。试想,如果中科大迁回北京,还会象安徽一样举全省之力来支持中科大吗?很多安徽人,谈到中科大,无不骄傲,我们有中科大,你有什么?而且安徽还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这样著名的大学,也为安徽培养了不少人才。虽然这些人才并没有全部留在安徽,但总有一部分会留下来。

宏村

对于江西和安徽,一个“迂腐”、一个“匪性”,您更看好哪一个?【据说喜欢旅行的人都关注了“孺子牛眼看世界”的百家号,你还没关注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