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发布脑卒中急救地图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脑溢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12月5日,“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发布会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在这份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成都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同发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中,首批入图的33家医院覆盖了7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
市卫健委副主任何晓表示,成都卒中急救地图的发布,将有助于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形成覆盖全市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将卒中病人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规范化救治。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建设和区域网络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真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一体化卒中救治网络。
由市三医院牵头成立的“成都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同期成立,首批48家医院自愿申请加入。联盟成立后,将发挥牵头单位和各协作单位的学科优势,共同助力健全和推广卒中的规范诊疗。
据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风险增加。早期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后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获益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溶栓需要在4.5小时内实施,取栓需要在6至24小时内进行,但目前我国真正能在4.5小时内接受规范治疗的卒中患者为2%左右。
“建立脑卒中急救体系,是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和残疾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脑卒中现代化防控水平的重要体现。”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秘书处巢葆华处长表示,解决卒中救治院前延误问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院前急救系统及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做到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区域卒中急救地图网络,才能有效缩短患者从发病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使患者真正受益。
自2017年6月起,国家脑防委即成立了“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平台已有140余个城市发布了卒中急救地图,1500余家医疗机构成为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医院。
第一批地图医院(33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西部战区总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
成飞医院
新华医院
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新都区人民医院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天府新区医院
大邑县人民医院
崇州市人民医院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
简阳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双流区中医医院
邛崃市医疗中心
新津区人民医院
蒲江县人民医院
郫都区人民医院
温江区人民医院
(成都日报记者 王静宇)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