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建县历史超1700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03 22:37

原创 湖南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建县历史超1700年!

2020-01-18 09:49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62个县,7个自治县,36个市辖区。其中,就衡山县来说,人口超40万,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市。在历史上,衡山县于西晋时期建县,因为一座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衡山县,隶属湖南省衡阳市。在地理位置上,衡山县地处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境内有衡山而得名。东临衡东县,南接衡南县,西界衡阳县、双峰县,北抵湘潭县,中部环绕衡阳市南岳区。地理坐标:东经112°27′~112°57′,北纬26°58′~27°28′。南北长54.5公里,东西宽48公里,总面积944平方公里。就衡山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楚国(?-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南省衡山县一带属长沙郡这一建制。

西汉建立后,该地区为长沙国湘南县地。东汉时期,今衡阳市衡山县一带属荆州长沙郡湘南侯国。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刘备所占。建安20年,湘江东西一带分别为孙权、刘备割据。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衡山县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在三国时期,设立衡阳县,隶衡阳郡。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衡阳县更名衡山县,属荆州衡阳郡,辖区与原衡阳县同。据《今县释名》:“西北衡山,是为南岳,山如车盖及衡轭之形,故名。”县因衡山得名。由此,就衡山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永嘉元年(307年)8月,衡山县改属湘州。东晋时期,衡山县复属荆州。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衡山县属湘州衡阳郡。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以湘西、湘乡二县省入,隶潭州,县城迁湘西县城即今株洲市淦田一带。大业三年,改衡州为衡山郡,属荆州,领衡阳、涞阳、湘潭、新宁四县,迁治于白马峰下(今衡山县开云镇环溪村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出湘乡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衡山县属江南道长沙郡。天宝八年(749年)时,衡山县辖今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和安仁县部分山区。宋乾德三年(921年),衡山县属潭州。至道三年(997年),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景炎二年(1277年),属湖广行省潭州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衡山县隶衡州府。

最后,清朝取代明朝后,衡山县属衡州府。到了1914年,衡山县属衡阳道。1928年,衡山县直属于湖南省。1966年,撤销南岳县,并入衡山县。1966年设立衡东县,以衡山县湘江东岸6个区为其区域。1969年,衡东县驻地由衡山县开云镇城迁至衡东县洣水镇。1983年,撤销衡阳地区,所属的衡阳、衡南、衡山、衡东、常宁、祁东6县划归衡阳市。如今,衡山县隶属于湖北省地级衡阳市。截至2018年底,衡山县总面积达928.501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5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