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亚:勇立潮头竞一流
1950年,当人民解放军在天涯热土上书写“木船打军舰”的战争奇迹,这片承载着解放荣光的土地自此焕发生机。
75年来,时代的潮头奔涌向前,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大关,2024年一举跨越千亿门槛。仅一年增量,便直抵18年前——2006年三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每一个百亿台阶的跨越,不仅是数字的累加,更是75年来一代代三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见证——
海南自贸港建设催生文旅消费新业态,三亚“国际范”尽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链成势,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践行“国之大者”使命,展现实干担当……从“小渔村”到“新高地”,三亚牢记使命担当,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一幅“天涯无处不春风”的壮丽发展画卷。
深耕文旅消费沃土 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回首改革开放之初,三亚是许多人心中难以抵达的“天涯海角”。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没有机场,到这里必须先经水路过琼州海峡,到海口转陆路,一路颠簸才能到达。
“1964年,我从河南来到三亚进行南繁育种,路上就花费了半个月。”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仍记得初次前往三亚时的不便。
随着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落成、航班启航,三亚不再是游人口中的“远方”。从国内到国际,“小渔村”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三亚正成为外国游客入境中国的首选目的地。
2024年7月,由韩国仁川航空执飞的“首尔⇌三亚⇌新加坡”货运航班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开通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截至当年12月,机场全年已执行26条境外航线,通航20个境外城市,三亚与世界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三亚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为目标,不断创新旅游消费产品、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旅游消费向高端化、品质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4月29日,全国首个以“免税商业”为核心载体打造的景区,三亚国际免税城旅游区揭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海南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注入全新活力。
“自2014年正式营业以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9200万人次。”中国旅游集团海南区域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领军表示,三亚国际免税城旅游区将开启“商业+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继续按照“文、商、体、旅、康”深度融合的发展定位,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新场景和消费业态。
做好“旅游”大文章,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三亚依托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吸引邮轮公司不断开辟新航线,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邮轮旅游体验。2024年上半年,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出入境吞吐量达5.5万人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彰显出三亚邮轮旅游的强劲增长势头。
上世纪80年代,三亚主要有大东海旅游中心、海南鹿回头宾馆、三亚国际大酒店等7家旅游饭店。如今,亚特兰蒂斯、万豪、洲际等百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集聚落地三亚,见证三亚从海滨小城向国际化旅游胜地的华丽蝶变。
国际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免税购物政策不断优化、文旅消费场景持续创新,三亚正以“国际范”释放强劲消费吸引力。
境外游客来三亚逛商场,可以现场兑换外币了。4月17日,三亚大悦城外币兑换服务专区启用,这也是我省首台购物中心外币兑换机。
“三亚大悦城自开业以来外卡消费占比已接近20%,外币兑换机的落地将有效激活境外游客的即时消费力,也填补了三亚旅游消费场景中‘随兑随用’金融服务的空白。”三亚大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商场多语种导视系统、外卡支付等便利服务,进一步优化境外游客的消费体验,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
以“新”为核,三亚创新打造“免税+文旅”沉浸式消费场景,培育离岛免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快推动太古里等高端商业综合体落地,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国际化消费生态。
以“展”为媒,三亚立足琼岛,放眼国际,下好会展“先手棋”,连续成功举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国际帆船赛、高尔夫公开赛等各类国际展会活动,汇聚全球资源与人气。
以“首”为引,三亚充分发挥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效应和溢出效应,引入路易威登、卡地亚等国际一线品牌首店,培育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依托头部品牌的虹吸效应,持续释放“首”字经济的创新活力。
夯实现代产业根基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024年,三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这一历史性跨越背后,是产业结构从“单核驱动”到“多元并进”的深刻变革。
过去的三亚,经济增长动能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如今的三亚,已实现破茧蝶变,多元产业矩阵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三亚出台《三亚市产业发展“链长制”工作方案》,将构建招商引资“链长制”,到2030年力争打造“1+5+N”产业链集群;制定形成并动态更新产业链招商“两图两库”,制定15条产业链“产业图谱”,形成涵盖种业、深海产业、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游艇、医疗康养等多领域产业链。
紫金三亚黄金珠宝产业园“多点开花”,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保税加工、批发零售等功能,助力鹿城打造和发展千亿级黄金珠宝产业;“树上熟”芒果等走向国际市场,红瓜子斑人工繁育成功,新奇特产品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注入新动能;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海外仓等现代贸易、银证保基期托等现代金融不断做强,研发创意设计服务、检验检测会展产权交易等专业服务逐步开展,现代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牵手赛默飞科技、罗氏诊断、因美纳等国际头部企业,引入英特尔、科大讯飞等企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
“从落地三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坚信这里将成为企业腾飞的新起点。”回忆起2019年公司入驻三亚的情景,一飞(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晶依然难掩激动。
“三亚是我们布局全球业务的关键节点。”郭晶说,一飞(海南)以三亚为中心,构建“智慧文旅”与“智慧城市”双轮驱动的业务版图,同时探索特种装备领域的创新突破,为低空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打造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亚中央商务区积极同国内外企业合作,以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服务、邮轮游艇为主导产业,以专业服务和文化休闲为支撑,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全力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一组数据展现出三亚CBD现代商贸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3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是成立之初2020年的11.3倍;完成进出口总额86.57亿元,是2020年的58倍;利用外资4.92亿美元,是2020年的1.8倍。2023年,获批海南省唯一千亿级现代金融产业集群;2024年获批海南省千亿级现代商贸产业集群。
扛稳“国之大者”使命
彰显服务大局新作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民兵戍守天涯的美丽故事出现在西岛,展现了三亚守好祖国南大门的时代担当。同一时期,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扎根天涯潜心育种,我国杂交水稻取得的伟大成就,浸润着三亚的光与热。
在那些峥嵘岁月里,三亚全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光阴流转,城乡巨变,不变的是这座滨海城市的“国之大者”的担当与胸怀。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三亚聚焦国家所需、海南所谋、三亚所能和未来所向,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从一颗种子到无垠海洋,殷殷嘱托,重若千钧。
牢记嘱托,三亚步履坚实。宁远河下游,一座现代化新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正在崛起,三亚新时代的“国之大者”担当在这里集中体现。
——三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完善,全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10个院士工作站,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落户。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与本地机构形成多层次创新网络,中国种子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等行业龙头引领的南繁种业集群初具规模。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三角梅科博园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每年有超过300万份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全国已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有70%以上经过南繁选育;不断有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从三亚南山港启航,走向蔚蓝海域,探索人类未知的深海奥秘,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
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是海南自贸港政策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
三亚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围绕“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目标,坚持“五向图强”,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展望未来,新的改革发展大潮,浩浩汤汤,奔腾而来。当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浪潮拍打北纬18度的海岸线,三亚,这座滨海之城正胸怀“国之大者”,续写着新时代的担当篇章。(本报三亚5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