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吉安城,巍巍五指峰
位于赣江之畔的“后河·梦回庐陵”文旅融合项目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钓源古村图
编者按
6月17日至21日,“探寻红色根脉 共话时代新声”地市媒体交流暨“百家党媒看吉安”主题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100多位新闻工作者参加。本报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主题采访活动,深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泰和县、井冈山等地开展采访,聚焦吉安红色基因传承、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题,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吉安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巍巍井冈山,红色基因代代传;悠悠赣江水,生态经济谱新篇。
吉安,自古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诞生了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等许多光照千古的杰出人才。近代以来,这片英雄的土地,更是成为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色沃土。当前,545万吉安儿女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庐陵文化与井冈山革命传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奋力描绘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新画卷。
赣江奔流间,见证古韵与生态相融的时代跨越
吉安钓源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6月18日下午,吉安的天空飘落着细雨,钓源古村显得更加诗情画意。参加“探寻红色根脉 共话时代新声”地市媒体交流暨“百家党媒看吉安”主题采访活动的100多位记者,冒雨深入古村采访。
古村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的聚居地。古村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5人考中进士,其中明代一门四进士,兄弟连科,出任巡抚、布政使等职。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创新模式下,钓源古村精细修复村庄内的古建筑。使用传统青砖、草木灰填缝工艺,手工清理废墟里的原有建筑材料,钓源古建筑重现古朴风貌。
如今,古村内茶馆、咖啡店、香堂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多套民宿将老房子的古朴外观与现代设施相结合,为游客打造古朴舒适的居住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甘肃陇南和吉安一样,也是一座有着良好生态、厚重人文和光荣历史的城市。和吉安一样,陇南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十分重视对古树、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钓源古村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十分巧妙地融在一起,和谐自然,耐人寻味,体现了吉安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对陇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甘肃陇南市融媒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石鼓如是说。
相似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吉安市泰和县也有一处。“树影翠浪涌,花落彩虹流”。泰和蜀口洲是赣江、蜀水合抱而成的绿色洲岛,犹如一颗镶嵌在千里赣江上的生态明珠。
6月19日,记者行走在蜀口洲,高大的古樟树和古朴的牌匾随处可见。彩灯高挂的进士长廊、历经沧桑的古戏台、人才辈出的进士书院,无一不在彰显着这里曾经的文化的璀璨与辉煌。
洲上的蜀江古村,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蜀口洲依托独特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新开业的高空漂流综合体更是火爆网络,高空蹦极、天空之镜、云端漫步等网红打卡项目备受追捧。
蜀口生态岛于202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井冈星火里,闪耀人民至上的精神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吉安市有革命旧址970多处,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6月20日,参加活动的记者先后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采访。
踏入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那一刻,庄严肃穆的气息迎面而来。
苍松翠柏环绕四周,石阶蜿蜒向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岁月。
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通过向烈士敬献花篮、认真聆听讲解、观看陈列展等方式,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
随后,参加活动的记者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1958年由国家文物局倡议兴建,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竣工开放的献礼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
全馆收藏文物30000余件,文献资料7000多份,图书7000多册,历史图片10000余张,承担着宣传展示井冈山斗争历史、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职责。
“吉安是红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启程,一步步走向胜利;吉安又是绿色的——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宜居;吉安还是金色的——这里素有‘金庐陵’的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灿烂的庐陵文化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吉安更是多姿多彩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河南商丘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宋圣英说。
神山巨变中,彰显红色土地的金色崛起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6月20日下午,采访团一行前往井冈山神山村采访。
神山村是一个红色村庄,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位。但因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神山村曾一度成为典型的贫困村。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采访过程中,井冈山茅坪镇副镇长、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把神山村变迁的故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记者介绍,“村里常住人口最少时只剩下26人。”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雪来到了这个当时还是贫困村的小山村,和村民们亲切握手,一起打糍粑、吃米果,给他们送年货、拜早年,与大家共商脱贫攻坚之策、鼓励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热情的话语,激活了乡亲们不向苦难屈服的决心。
从修路破解行路难问题,到进行“安居扶贫”工程改造危旧土坯房,到推行“厕所革命”、每家每户建起水冲厕所,再到安装路灯、建起休闲广场、修建改建旅游公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神山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近几年,神山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仅开发了神山谷、双龙潭、水帘洞等景点,还将神山与八角楼、象山庵、黄洋界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
“在挖掘传统文化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做得很出色,这是吉安的一大优势。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神山村利用生态优势,确定发展以茶叶、毛竹、黄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广东宝安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编辑王文杰如是说。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如今,进村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沥青路,经常有旅游大巴开进村里来;村民们的土坯房都得到了翻新改造,不少还建成了宽敞整洁的民宿……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吉安一方面大力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存,努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金色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让吉安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的“小日子”,映照着发展的“大蓝图”。吉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民为本,打好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工作,加快构建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这些都是值得地处大西北的我们所要学习借鉴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吉安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初心使命,奋力将井冈星火燃作全面振兴的时代炬光,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续写革命老区新的时代荣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柴希中
(部分采访素材由吉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