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全线All In AI,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15:04

强者如何看待 AI?

前两天跟在各个大厂跳了一个遍的朋友吃饭,聊到他对 AI 的看法。

他的观点 " 重启 " 了我的很多思路。

我这个朋友很神,几乎每一个风口都踩中了。

我本科毕业选择了苦哈哈的继续读研,但是他直接冲进了互联网大浪潮。

2012 年,电商井喷的那年,他去了淘宝,之后去了滴滴、然后头条,2017 年去了抖音团队、20 年跳视频号团队,今年年初又跑去了某大模型团队负责 AI-Native(AI 原生)应用落地。

之所以能一直踩着这些风口,就在于他一直在 " 算着日子 " 找工作。

按他说的,这么多年互联网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基本上 5 年一个小转折点、10 年一个大转折点:

2005 年,校内网(后来改名人人网)火,包括当时的开心农场之类的,是 PC 互联网正式普及大众的第一波机会;

2009 年,移动互联网把微博又搞火了,微信、美团、头条都是这一波的机会,这算大转折点;

2016 年,抖音上线到火遍全网,属于是 " 算法推荐 " 的机会,这算小转折点。

他从 22 年初就 " 算着日子 " 看机会了。

也该来点新东西了。

然后今年 AI 就火起来了,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 " 大转折 "。

从来没有哪个新技术,能让全球的所有 " 大厂 " 同一时间挤破头跟进:

国外   一发布,谷歌、Facebook、亚马逊、Twitter 全都 All In 级别的做;

国内百度、腾讯、阿里、字节、美团一水的跟着冲;

" 退休 " 大佬们也都按捺不住亲自下场,搜狗王小川、美团王慧文、李开复也都统统 " 上线 "。

这些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大佬,嗅觉一定是最灵敏的。

没啥可观望的,不要犹豫,冲进去。

你看所有互联网公司最近半年的新闻报道,都在讲怎么用 AI

普通人不跟上,等着睡大街么?

别说大厂了,你在百度资讯那一栏里搜索 "AI 结合 " 这个关键词,每天都有大量公司在发布新闻说自己要结合 AI 干这干那。

普通人跟进的方式其实很简单,用起来就好。

不用焦虑,但也不能 " 看不上 "。

很多人问了几个问题感觉很 " 弱智 ",或者看了一些关于 AI 生成回答的段子,就认定这东西没啥用。

这是最错误的做法。

AI 不像抖音、小红书这类所谓 " 红利 " 的玩法一样,

它不是机会,而是一项基本能力。

你可以不懂做抖音,因为不是所有公司、所有岗位都需要会做抖音。

但不能不会用手机、不会用电脑。

如果你入职公司的第一天,跟领导说 " 不会用电脑 ",你肯定知道会发生什么。

你或许会说," 用到的时候再学呗 "。

这个想法的危险之处在于,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么?

或者,还能轮到你用么?

不是危言耸听,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分享过行动营学员的想法:

我希望领导、同事,都不要知道我在用 AI。

等我足够强了,我再考虑要不要让我的下属也学一下。

详见:

那些在用的同事不会告诉你他们在用,直到自己强到你没机会跟他们竞争了。

如果运气好,你会被领导要求学习并用上;但如果运气不好,可能就是通知你 " 不用了 "。

用起来吧,国产 AI 工具已经非常强大了,可以在所有的工作场景中给你提供帮助。

我一直给大家推荐的 Kimi,非常非常好用,我用它帮我做了文案写作、日程计划、创意支持、数据分析、报告学习、会议总结等等大量不同需求的工作。

文心一言、ChatGLM、通义千问等 AI 工具也各有特色,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如果你想快速掌握各个业务场景的 AI 应用,可以报名我正在招募的《AI 重塑职场竞争力行动营》。

整套行动营一共 8 个板块、6 个业务场景、64 节课程,持续 8 周陪跑式教学。

扫码获取内容大纲!

扫码获取课程大纲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