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文字版:
用三门峡的103处古迹,真正读懂它的深厚历史魅力!
这期,我们先一起游览下三门峡市区的20处古迹,看看会遇到哪些美食?遇到哪些有趣的人!
01从东边的渑池县,一路向西,第一处游览的古迹是段岩村古民居,传说雍正年间,段氏兄弟赶集途中,看到“蛇鸟相斗”,是为“龙鹤争吉”的风水之兆,遂迁居于此,在此繁衍生息十七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0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陕州地委等驻扎于此,是当时陕州地区的指挥中心。
路遇一位吹笛子的大爷,特意为我演奏一曲,并赠我一段金玉良言!
03大爷指点我去看观音堂煤矿,清朝末年开始开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20年,张钫将军在这里开办民生煤矿公司,咱们在新安县千唐志斋,讲过他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军阀,他心怀家国天下,用在这里搞到的钱,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这幅对联: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
但看起来像是:三十年。
至1949年,收归国有,大约正是30年!
如今人去楼空,院子里的石榴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
正如张钫将军书房的楹联: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观音堂煤矿易主后,又过了几十年的辉煌,如今看到的,是它的落日!
04继续往西,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村庄,就是杜甫写《石壕吏》的地方,1266年前,应该也是傍晚,杜甫经过这个村庄,在这里投宿,目睹了安史之乱这场浩劫之下,一个普通百姓家庭血泪离散的场景。
这首诗曾反复诵读,此时此地,再次读到,才突然真切的感受到杜甫的那种充斥天地的悲凉之感,汹涌澎湃冲向了我的心里,头皮发麻,眼泪夺眶。
我知道他想保护所有人,但又谁也保护不了,他谁也保护不了,但他又想保护所有人!
这首诗写过之后,还需要4年时间,安史之乱,才会结束。不知道那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和出入无完裙的妈妈,是否熬过了这场浩劫?
05继续往西,有肴函古道,这里是古代连接洛阳、西安的交通要道,几千年来,一幕幕历史大戏,在这里轮番上演,一个个英雄人物,在这里慷慨激昂,但更多的,应该是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人,在这里来往走过!这道深深的车辙,就是他们留在大地山川上的岁月的长歌!
背着包一直往上走,回首时,突然看到西边的日落,怦然心动,那些往来的行旅,那些出征或归来的将士,大概也曾和我一样,目睹过这样的场景吧!
晚上夜宿于硖石乡,唐代时这里曾为硖石县,是姚崇的老家,宋金元时频繁废立,如今是大山中的一座乡镇。
06次日清早,才发现,旅社对面的山崖之上,就是文王避风雨台。
07简单洗漱下,继续往南,探访夏后皋墓,夏后皋是夏朝第十五代君主,他迁都济源,一生持续对东方用兵,后死于征战,埋葬在这里。夏桀是他的孙子。
“(皋)居原,征东海,伐三寿。”《竹书纪年》
《左传》中有一篇《秦晋崤之战》,就发生于此,里面提到这两处古迹!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08这里还是大名鼎鼎的雁翎关,当年苏洵携苏轼、苏辙前往开封,途径这里马匹力竭而死,改骑毛驴,到达渑池,几十年后,苏轼旧地重游,追忆往事,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哪首呢?咱们在渑池那期视频,再说哈!
09继续往西,田家庄村有个赵氏祖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
内有两根柏木旗杆,嵌有三个方形木斗,这是科举功名的标志:举人立单斗,进士立双斗,“三斗”代表家族出过状元或一品高官。传说是万历皇帝御赐,表彰赵氏“一门四进士”的殊荣。
10村子里还有过去的寨墙遗存。
11继续往西,到万寿宫,道长留我喝茶、吃饭,这里最初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因雁翎关战死亡魂较多,后改为道观,现存建筑为明代遗存,破败不堪,道长2015年到此,进行重建,期间风风雨雨,种种困难,被迫卷入世俗纠缠,我问道长这样是否影响修行呢?道长说这也是一种修行!
万事万物,皆有气数,建这个道场,是要再传承千年之久,十年之功,不过转瞬之间而已。
自然会有千锤百炼,磨去习性,一帆风顺,反而不正常,没意义,坦然接受,得失看淡。
12进入三门峡市区,游览虢国公园,这里曾是虢国都城,上阳城的遗址。
13酷热难耐,还是到虢国博物馆,前往地下,了解虢国的神秘往事。
这里是虢国的墓地,从墓制规格,以及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其曾经的风华。
2800年前,虢国是周王室的左膀右臂,肱股心腹,兴盛几百年后,随同周王室一同衰落,被晋国所灭,留下“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等典故。
虢国灭亡后,其宗族以国为氏,形成“虢姓”,后部分改为 “郭姓”,成为中华姓氏的重要来源之一。
看到一个游客的留言,写的真好!(视频中有)
出门时,正好听到广播里的磬声,阳光耀眼,暑风烈烈,蝉鸣阵阵,忽然觉得,那些古人何尝不是你我呢?我们都是岁月长河之上的,一代代过客。
(黄河边+夜景)
早起喝完胡辣汤,继续游览公园。
14往南还有一处虢国车马坑陈列馆,院子里的很多石刻,大多是从陕州故城搬迁而来。
15继续往西,是大名鼎鼎的庙底沟遗址,其历史,比虢国早2800多年,它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关键遗址,终结了“中华文明西来说”的争议,其考古发现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些彩陶花瓣纹,说明我们的先祖,是一个喜欢花的民族,我们自称“华夏”“中华”,或许就起源于此,是我们文明的源头。
16补充下碳水,继续往南,游览陕州地坑院,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冬暖夏凉,比空调舒服多了,据说这种造型,继承自庙底沟时期的先民。
17往西原店村,有兀氏旧宅,兀氏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元鉴占据邺城叛乱,城破被斩首,传示洛阳,孝明帝下诏剥夺其“元”姓,其后人遂改姓为“兀”。
18高阳山上,有唐代的温塘摩崖造像,这里曾有温泉,古寺,僧侣们在此沐浴,礼佛,梵音袅袅,漫布山野,如今唯余佛像沧桑,登到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市区和黄河。
根据当地人指点,去三里桥村,这里是上官婉儿的出生地。
19还有魏野草堂,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隐士,以编织草鞋为生,凿土窑“乐天洞”栖身,院内植竹、菊、兰,养鹤数只,“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超然世外,宰相寇准是他的好朋友,寇准被贬到陕州任知州时,经常到此拜访魏野。魏野曾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
宋真宗多次征召,魏野推辞不去,这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真宗命人将魏野草堂绘成图画,挂在寝殿床前,日夜欣赏,可惜如今已成一片废墟。
大哥让我登到他家楼顶,可以望见院内,断壁残垣,但于荒草萋萋中,自有一份自在盎然的生机!
20同样令人叹息的,还有陕州故城。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陕州故城被整体清空,仅存零星遗迹,如今成了一片空旷的公园。
三门峡建市虽然只有68年的时间,但陕州的历史却由来依旧,“陕”作为地名,商朝时期,便已有陕地,西周初期,周武王病逝后,天子年后,时局动荡,周公、召公辅政,相约分陕而治,“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召公经常深入百姓之中,坐甘棠树下办公,将大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周公没有后顾之忧,放手平定东边的叛乱,召公去世后,那棵甘棠树,百姓小心呵护,不忍翦伐,编成歌谣,世代传唱,是为“甘棠遗爱”的典故。
邵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邵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悦,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韩诗外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诗经·召南·甘棠》
21钟鼓楼遗址,据说就是当年百姓纪念他的召公祠。
22古城内还有明代的牌坊,以及23宝轮寺塔,始建于隋唐,金代重建,寺院于1928年军阀混战中焚毁,唯塔独存,在塔前击掌或叩石,有“呱呱”回音,声似蛙鸣,当地俗称“蛤蟆塔”。
24/25/26黄河边还有古栈道,会兴古渡,以及太阳渡。历史上的众多故事,都发生于此。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于虞,由茅津渡河,伐灭虢国,史称“假途灭虢”。
公元前627年:茅津渡相关,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在崤山击败秦军。
公元前624年:茅津渡相关,秦军从茅津渡北渡伐晋,战后“封崤尸而还”(掩埋3年前“崤之战”的阵亡士兵)。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在董卓部下挟持下,由茅津渡,仓惶北逃。
公元416年:刘裕北伐,后秦主姚泓派姚懿屯兵茅津渡。
公元637年:李世民命大将丘行恭在太阳渡建浮桥,长76丈。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唐肃宗为平叛,借回纥兵3000人,从茅津渡跨入中原。 公元762年:唐代宗遣将讨史朝义,从茅津渡过河。
公元983年:大阳浮桥被黄河洪水冲毁,存续346年,渡口恢复舟船运输。
公元1129年:宋李彦仙据守陕州城,多次率军从茅津渡过河,在河北重创金军。
公元1843年:黄河大水,冲毁太阳渡,至今流传着一首歌谣: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
公元1939年:国民党军31集团军在司令孙蔚如驻茅津渡,依托中条山抗击日军。 公元1940年:日寇攻占平陆,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率部在茅津渡,艰苦阻击。
公元1947年:陈谢大军在茅津渡和济源长泉渡之间,乘“油包”渡河,挺进中原。
公元1993年: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茅津渡运输量减少,逐渐成为战备码头。
27还有沧桑的古城墙,1959年,整个古城的居民从这里迁走,最后一批在古城出生的孩子,如今也已经是白发老人了,在当地问路,很多人对城墙,已经没有印象了。
至此走完了三门峡市区内的27处古迹,本次在三门峡的行程,是从义马出发,一路向西,沿渑池,三门峡市区,卢氏,灵宝,一直到河南的最西边。
三门峡这个城市,规模不大,在河南的存在感很低,但其实是个宝藏旅游城市,我特别喜欢这里,甚至于全部古迹拍完之后,又重新回到市区的黄河边,什么都不干,闲逛了一天,遇到一个弹琴的大哥,聊聊音乐,聊聊人生,不知不觉,到太阳落山。
至此,共耗时一年零四个月,走完了陇海铁路及以北,河南的半数县城。
夕阳西下,云影万千,想起了姥爷。
他是个唱戏的天才,不识字,但记性很好,一辈子走南闯北,唱戏养家。
他传奇,也很风流,爱孩子们,也爱很多人,他的故事,仅我偶尔听过,都可以写成一本精彩的书。
晚年时他老年痴呆,最亲近的人都不认得,唯独那些戏词一直没忘。
他有时会乱跑,一次我在河堤上找到他,暮色中他像个疯子一样,鞋子跑丢了,两脚泥泞,披着破烂的行头,挥着马鞭,在河堤上嘶哑着喉咙唱戏,干瘦的身体好像落山的太阳一样,要燃尽最后的力量。
后来他死了,行头和乐器也随着一同埋入地下,亲朋聚会,偶尔有人提起他的故事,但也越来越少。
每次经过那个河堤,我都会想起他,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在这世间,爱过,恨过,笑过,哭过,刻骨铭心过,也撕心裂肺过。
我的记忆也逐渐变差,十天前去过的城市,有时候地名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
晚风吹过河堤,阵阵蝉鸣,暮色苍茫,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或许,有一天,走过的这些地方,遇到的这些人,也会不再记得,如烟云消散于天地风尘。
但翻看拍摄的视频,那些景色,遇到的那些人,那些感悟,那些感动,那些快乐,又是如此的鲜活!
这也是我决定做视频记录这些旅程的原因之一。
这个账号做的举步维艰,也收获满满,有人建议投流,或是追些热点,这都是很好的策略和手段,但我还是想要试试这样一种纯粹,简单的方式,慢慢行走,慢慢感悟,我坚信只要是同频的灵魂,或早或晚,迟早会遇见!
每个视频都比较长,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能够耐心看完,也确实不容易!
感谢各位网友的一路支持和陪伴,感谢你们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这个账号,由我们一起做成,你我虽卑微如蚂蚁,渺小如尘沙,能力小小,理想大大,整个宇宙,也不过是我们梦想的蕊花,山河大地,也供我们用双脚去尽情图画,人生有限,旷野无垠,水远山高,前路迢迢,未来如何,仍旧难以预料,如有成就,我们就一起改变世界,种满鲜花!
没有成就,我们就一起走遍山海,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