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昆明市“两会时间”。1月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1月17日,昆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怀揣着800多万昆明各族人民沉甸甸的“民声”赶来,围绕昆明“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新举措,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擘画蓝图。
1月17日,围绕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云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许睿进行了专访。
记者:昆明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了今年全市发展方向,正在召开的市两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昆明市卫健委将如何落实好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许睿: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六个春城”建设目标,在三个方面“持续加强”,努力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少得病”。
一是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核心,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着力改善就医流程和环境,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打造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
二是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增强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抓好慢性病服务管理工作,关心关爱妇幼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持续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大力实施“春城计划∙名医专项”培养计划,“内培+外引”双向发力,不断壮大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基”计划,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记者:“医疗资源扩容”“优质资源下沉”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有效途径,2024年这两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新突破?
许睿:在医疗资源扩容方面,将服务好心血管病、呼吸、肿瘤3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一期)、市儿童医院二期项目和昆明磨憨医院项目建设。巩固拓展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成果,着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优质资源下沉方面,将大力开展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和“组团式”帮扶行动,对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等薄弱地区进行资源倾斜。稳步推进以延安医院和市一院牵头的2个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加强县级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补齐短板弱项。
记者:2023年,医疗卫生系统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如公立医院设立夜间门诊等。新的一年,在医疗便民、惠民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
许睿:一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新家签”工作模式,不断丰富签约服务内涵,通过三甲医院的号源预留、专家下沉和技术帮扶等措施,在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方便辖区居民就诊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二是推进健康证办理更便捷。着力增加健康证办理点位,鼓励符合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性体检和健康证办理工作,确保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有1家体检和办证机构。同时,采取网络预约、单位预约、个体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办理,最大程度方便从业人员。
三是扩展取消院内实体就诊卡范围。在市级各公立医院已全部取消院内实体就诊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支持群众使用电子健康码、身份证、医保电子凭证等方式就诊,缩短患者在医院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一系列就诊排队时间。
云南网记者 李向雄 张雁群 熊明 舒倩 实习生 杨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