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诊断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1 17:10

迪安诊断(300244)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在国家政策推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新诊断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医疗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体外诊断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政策加快赋能,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升级扩容

  近年来,国家一直坚定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相继出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关决策部署。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基因检测技术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国民健康规划”),要求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引导促进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规范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此外,国民健康规划也提及对肿瘤、感染、遗传、妇幼等疾病诊疗的政策支持。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及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众多发展机遇,而精准医疗等新兴服务也成为各地争相鼓励扶持的方向,公司凭借技术平台全、研发实力强、服务模式灵活、成本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院内成果转化需求的ICL将加速构筑护城河

  2022年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由国家医学高峰、省级医疗高地、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组成的医疗服务新体系,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分级诊疗、有序就医。2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发布《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提出建立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力促医疗改革实现从“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看得好病”的转变;7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供地方对辖区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评价;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旨在保证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逐步明晰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公立医院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牵引,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将临床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创新的质量优势,开展医学技术研究创新并转化落地应用于临床。相较于检验外送业务,与医院院内合作共建,能够更高效输入医院所需的质量体系、学科建设、技术平台、科研转化,通过合作研发、合作实验、合作临床、合作课题、合作报IVD证等,有效助力各级公立医院丰富检验项目、提升诊断技术水平、实现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三)受益进口替代政策,国产IVD需求迎来持续提升

  去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9月,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进一步刺激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为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带来重大机遇;12月,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围绕11个方面出台38条举措,其中医疗行业在扩大内需方面,提出要“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备”等内容,点明未来十年发展方向,国产替代将会是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已有省份推出了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机构采购国产医疗器械的比例要求。

  政策鼓励进行产业技术升级及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仪器开发,同时支持开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目前,中国IVD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低端产品的进口替代,正朝着高技术、高质量、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公司将加快领先技术优势产品及高性价比产品的研发、报证,不断丰富自有产品线,在政策的加持下,借助自身体系强大的渠道网络和已有供应链产品规模,快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及市场份额提升,激活及强化业绩增长新引擎。

  (四)LDT试点探索落地,新技术应用带来市场增量

  转化医学和个体医学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动力(300152),发展临床实验室是必经之路。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积极支持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试点,有条件允许LDT项目服务于临床推广。10月,上海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试点。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积极支持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试点,有条件允许LDT项目服务于临床推广。

  从多地试点可以看出,政策对LDT模式呈现鼓励发展的态势,前期让少量公立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商业化扩展。随着个体化医疗以及精准医疗的技术爆发和快速迭代,标准产品的报批(IVD)+自行研制(LDT)的“双向、双轨制”,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迫切需求,LDT模式下的“快速通道”将带来对罕见病诊断和治疗以及新靶标快速应用的增量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业务的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各类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以疾病为导向的体外诊断产品及医学检测服务,以满足患者的综合临床诊疗需求。公司主要业务涉及医学诊断服务、诊断技术研发、诊断产品生产及销售、CRO、司法鉴定、健康管理等领域。

  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在全国布局了 42家连锁化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为超过20000家医疗机构,提供3000余项医学检测项目(包括分子诊断、病理诊断、生化发光检验、免疫学检验、理化质谱检验及其他综合检验等从常规到高精尖的检测项目),已获得59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检验结果被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公司产品经销网络在全国覆盖了 16个省市,拥有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三大自产产品线,代理产品覆盖罗氏诊断、希森美康、法国梅里埃等国内外品牌产品约1000种,终端客户超4000家。

  (二)公司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以全方位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各阶段、各场景的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和精进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体系,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式发展。

  在医疗机构有外包检验项目需求时,公司通过全国连锁化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网络及开展的3000多项检验项目,提供精准及时的医学诊断外包服务和科研外包服务。

  在医疗机构有自行检验需求时,公司通过1000多种产品的全国经销渠道和三大自产产品线,提供规模化供应链效益下的设备、试剂、耗材和技术支持服务等。

  在医疗机构有院内提升医学效率和降本增效需求时,公司通过深度的合作共建和精准中心模式,以专业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益、以规模化供应链实现有效降本、以齐全检验项目扩容检测能力、以领先技术平台增进学科影响力。

  (三)2022年经营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2.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5.0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33%;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05%。

  1、战略稳步推进

  报告期,公司秉承“让国人平等地分享健康”的使命,锚定“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在5年战略规划的第三年,聚焦六大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战略到执行的落地。通过标杆医院突破、产品线扩张升级、区域技术平台下沉及体系化开发运营等,加码十大重点项目和三大产品线的临床上量,拉动合作共建新签扩项、精准中心省外复制以及自产产品市场推广,推进战略性业务发展;搭建国际业务人才团队、营销体系以及平台建设,启动自产产品在多国的注册报证,推进国际化业务从0到1的开拓;持续优化事业部与地区部互锁的二维矩阵式组织架构及以客户为中心的铁三角协作机制,建立训战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组织变革的深化;加速实验室 Iris系统一期的上线和二期的开发,建设更高效的基于物联网和AI技术的智能管理和分析决策平台,推进数智化战略的落地;全国一盘棋、流水线操作、分兵作战等,将新冠业务的打法套路及精神文化萃取应用推广至其他产品线,推进新冠战役经验的转化;持续从质量文化、质量安全、质量管控及质量变革等维度,推进质量合规的精益求精。

  2、诊断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诊断服务业务总收入 126.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1.46%;其中新冠核酸检测收入80.39亿元,剔除新冠核酸检测收入后的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6.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7%。

  (1)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面向终端的销售力

  夯实四大区制,深化多中心多层的全国服务网络。报告期,继北京迪安升级扩建成为北大区中心实验室,公司进军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湾大湾区,创新与政府紧密型的股权合作,加速在新区域的业务突破,完善全国布局;为更快响应区域各级医院的检测需求,推动业务快速增长,NGS、数字化病理、血液病、宏基因感染等重点技术平台实现全国多中心布局;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1家总部实验室+4家大区中心实验室+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室+43家精准中心实验室+65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伞状网络化布局,从省市区延伸至乡镇和社区一级,满足全国一线临床精准检测需求。打造高效面向客户界面的运作机制。重塑销售与商务模型,在行业内率先转型建立以大客户拓展为轴心的铁三角协作模式,销售经理、解决方案经理和交付经理,互相配合、共同服务,拉通多产品线组合的整体方案,实现在医院界面接口归一化;构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销售运作管理机制,简化评审界面,强化综合授权支撑决策前移,提升业务端整体运作效率;集团销售中心和医学中心向前端一线贴近,分级分层看护,聚焦及洞察三级医院的客户需求,纵向直线推动多学科及多业务模式的项目,促成与一批三级医院的全面合作。

  报告期,公司新增国家级专家10名、省级专家90余名,召开学术会议120余场,加入11个重大疾病联盟。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DIAN-HOPKINS高峰论坛”,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举办全国抗感染精准诊断病例大赛,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创诊断培训基地,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出生缺陷联盟”生殖健康领域合作。

  (2)以市场为驱动,持续提升解决方案的产品力

  1)学科产品

  报告期,公司聚焦血液病、实体瘤、病原体宏基因三大重点项目组,将技术平台拓展、临床端服务及疾病解决方案紧密契合。在血液病领域,搭建了全国多中心血液病综合诊断平台,开发了血液病MICM综合诊断系统;完善了血液病综合诊断服务解决方案,重点完成包括血液肿瘤NGS Panel、CAR-T伴随诊断、二代流式、ddPCR基因突变检测等70多个项目的研发和升级。在实体瘤肿瘤领域,持续更新实体瘤整体解决方案,围绕肺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相关检测需求进行项目更新,累计开展项目超过40项。在病原体宏基因领域,围绕高通量测序平台,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宏基因+传统微生物”的病原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成立江苏省感染宏基因诊疗协作组,联合11家三甲医院,启动三代宏基因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慢病学科领域,围绕内分泌高血压、内分泌激素和精准治疗领域的安全用药等重点项目,与湖南省湘雅三院高血压中心合作建立湖南省高血压分子分型专病实验室,与陕西省西交大一附院合作成立陕西省内分泌高血压协作组,与山东齐鲁医院合作搭建山东省内分泌高血压转诊网络,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多中心研究,搭建从全国到各省、市、区、县的多层转诊网络。

  在罕见遗传病领域,公司开发了基于全外显子、家系全外显子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与遗传病分析流程,能够完成各类遗传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包括遗传性肿瘤、遗传性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眼病、遗传性皮肤病、遗传性内分泌病、遗传性骨病、遗传性神经性疾病、遗传性代谢病等,共10个大类约6000余种遗传性疾病。报告期内,公司新开检测项目270个;扣除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特检业务收入占传统诊断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9.80%。

  2)模式产品

  “合作共建”,是公司与医院就科室/区域中心实验室综合运营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模式。报告期,公司以实施“智慧实验室”工程为切入口,导入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与病理 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供应链云平台及自主开发的迪智云文库系统,推动共建实验室的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升级区域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进城县乡卫生一体化。报告期,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650余家,累计协助10家医院通过了ISO 15189现场评审,达成合作共建五年战略规划目标的突破。

  “精准中心”,是公司与三甲医院就综合性特检平台的院内合作共建。报告期,为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公司紧紧围绕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医学技术创新及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全面升级精准中心的建设,以慢病、遗传、感染等自身优势学科为桥梁,导入国内领先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平台,深度打造生物样本库、医学大数据库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精准诊断技术及医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转化,有效帮助医院打造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模式。报告期,公司新增 13家精准中心,其中省内 1家,省外12家;累计43家精准中心,已有24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7%。

  “晓飞检”,是业内首家采用数智化手段打通线上线下(300959)全链路的O2O一体化医学诊断平台,它的创新实践模式为互联网医疗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诊断基础,补上了“诊疗”的闭环。报告期,公司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共开发上线近3000个检验项目,并在30个省202个市完成1100+家采血(样)点的建设,并且获“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总决赛“数字医疗”一等奖。

  (3)以精益为目标,持续提升运营服务的交付力

  1)实验室质量能力

  公司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 ISO 15189标准为质量体系基石,实施“卓越品质”质量战略,确保全业务链标准统一。通过时时关键质量指标的分析,对实验室全过程进行风险管控,引入第三方质控平台,参加全球同步的室间比对,实现室内质控室间化,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报告期,NGS实验室再次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NCCL)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通量测序、全国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DMD基因检测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等四项室间质评;自主研发的“迪泛安”大 Panel以满分成绩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验证,公司检测出的变异结果与CAP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再次证明公司在实体瘤检测、生信分析和临床报告解读能力均已达到国际水平;继 2021年三代测序技术高分通过mNGS室间质评后,公司以满分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在2022年全国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DNA和RNA)高通量测序室间质评;总部病理实验室拥有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国际远程专家近40名,申报的《皮肤病理诊断学习班》项目获批2022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继续提升了学术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公司累计获得59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位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之首;其中通过ISO 15189认可的病理实验室数达12家,亦位于行业第一。

  2)信息化及数字化能力

  公司实施的“数智化战略”,以支撑业务战略成功为目标,通过数字化交易、数字化作业、数字化方案、数字化办公、数字化运营等 5类场景,赋能业务智能敏捷。报告期,公司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开发国内首个基于AI技术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数据库平台——x-MedFinder CNS Database;上线检验板块的客户管理系统(CRM),通过CRM实现客户360度信息融合,实现销售更精细化管理;推出数字化诊疗患者管理系统,以端到端的数字化诊疗路径为抓手,积累一手流行病学数据,帮助医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上线神经免疫辅助诊疗系统,建立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填补医院EMR在罕见病领域的数字化空白;完成独立研发的实验室管理平台IrisLMIS在全国的部署,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改革,结合AI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数字产业化。

  公司进一步研发多元化数智病理软硬件产品管线,实现数据资产价值,为病理科智慧化建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病理人工智能平台已积累超过百万例多模态数据样本,原研开发的宫颈细胞病理图像处理软件 PathoInsight-T成功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众多三甲医院投入使用,迄今已辅助医生发放超过几十万份诊断报告,提升科室效能40%以上。同时,第二代产品 PathoInsight-TCT已顺利进入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阶段,这标志着公司在宫颈癌病理细胞学筛查领域实现了从试剂耗材、制片染色、数字扫描到人工智能判读的全产业链闭环布局。报告期,公司与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协作,完成该区域智能移动医院的交付落地。

  (4)以科技创新为本,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一直秉持“技领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加强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为目标,开展创新性有特色的科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6.38亿元,同比增长50.32%;新增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25项,另有138项发明专利在申请;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在Cell Discovery(IF=38.079)等顶级国际医学(000516)英文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30篇,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全国权威期刊上发表中文期刊42篇。

  报告期,完成分枝杆菌多重靶标PCR鉴定系统和耐药位点的设计优化,并获批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自主研发的甲状腺癌基因检测产品迪佳安 TMPlus上市,对受检者的样本进行 116个基因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测序;自主研发的肝胆胰基因检测产品迪利安TM上市,对受检者的样本进行 128个基因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测序;自主研发的迪微安肺癌13基因变异联合超敏检测上线,检测肿瘤组织中提取的DNA与RNA,用于指导临床NSCLC靶向用药及疗效评价;完成了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Dano-seq靶向多重病原体检测”V1版本的开发和V2版本的升级,该产品可覆盖上百种(属)临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和常见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启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中心研究项目;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开展“代谢信号分子在细菌性阴道炎调控机制研究”,建立了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分析方法学体系;基于二代测序平台开发了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和多重靶向检测产品,推动临床病原体感染的精准诊疗;实现微生物快速药敏诊断平台的搭建与转化应用,可用于 8小时内报告感染病原体耐药与毒力预测结果,整体耐药预测符合率高于96%。

  3、诊断产品业务

  报告期,公司自产产品新增19个二类证和44个一类证。借助全国布局的渠道网络,产品业务实现总收入 9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37%;其中,自产产品业务收入1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78%;渠道产品业务收入78.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05%。

  (1)自产产品

  报告期,控股子公司“凯莱谱”在临床质谱产业化与多组学创新诊断双赛道上均高速发展。首款自主品牌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CalQuant-S成功完成注册上市,在国内多个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完成装机运行;多个二类试剂盒注册进展迅速,在精准内分泌、安全用药、营养健康等多个质谱技术优势应用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其中五种类固醇激素检测试剂盒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基于质谱法的激素联检试剂盒产品,醛固酮和皮质醇检测试剂盒是国内首个获批的质谱法检测醛固酮的试剂盒产品,成功开创中国质谱法检测类固醇激素的新篇章;参与起草团体标准《医学实验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指南》,进一步推动中国临床质谱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此外,凯莱谱战略收购国产标准物质技术标杆企业“天津阿尔塔”控股权,自有产品线实现全面涵盖核心原材料、试剂耗材产品、仪器硬件及应用方案。报告期,凯莱谱上榜首届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 50企业”,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

  报告期,参股子公司“迪谱诊断”加速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两大前沿技术的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以“临床可及的高端基因解析产品”特性为核心,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与耐药检测、药物基因组学、肿瘤早筛与伴随诊断、遗传性疾病三级防控、功能医学等诸多应用领域形成“四位一体(硬件+试剂+智能软件+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与李兰娟院士领衔的传染病诊治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飞行时间核酸质谱仪与高发多重耐药菌快速检测试剂一体化分析系统的研发”入选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重点项目清单;与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的“固态纳米芯片质谱基因分析仪与配套试剂研发”项目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DP-TOF飞行时间核酸质谱仪荣获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核酸质谱工程研究中心获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报告期,迪谱诊断入选2022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报告期,控股子公司“迪安生物”通过“金迪安产品+渠道商网络+实验室配套检测服务”的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自主研发生产的病理切片扫描仪DS-600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助力医院推动病理数字化改革,在远程医疗、智能病理等领域得到发展;在分子领域,上市新一代核酸提取仪EB-2100和多个提取试剂和耗材;在妇幼领域,完成宫颈癌检测产品开发,形成全面覆盖宫颈癌筛查流程的完整化产品线(试剂耗材+仪器设备+AI辅助诊断系统),并正式启动宫颈癌筛查多中心队列临床试验;在国际化布局上,在欧洲完成20款产品的CE认证,在澳洲完成本土化公司布局,在东南亚设立代表处,并启动多个国家多条产品线的注册工作。

  (2)渠道产品

  公司拥有国内外1000余种优质IVD品牌产品的代理权,渠道网络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三级医疗机构2000余家,线下工程师队伍超250人,已成为国内IVD领域具有绝对影响力的龙头渠道商。报告期,积极拥抱国产替代趋势,经过自身实验室大样本数据检测的性能比对验证,新增 50余个国产品牌的代理产品;着力提升医院“最后一公里”产品的体验感,通过冷链维修、智能仓储、技术服务、信息化管理等内嵌服务,增强“服务+产品”一体化输出对客户的粘性;携手“云医购”推进数字供应链平台与渠道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技术驱动包括采购体系-采购平台、信息化-电商平台、渠道和终端库存-仓库平台、冷链物流一体化管理-冷链配送平台的产业全局链接与布局协作网络;设立自产产品部,加大对自产产品的推广力度和市场开拓;深度挖掘三级医院客户资源,加大力度转型拓展精准中心业务,完成12家精准中心客户的转化。

  4、深化支撑运营体系建设

  报告期,在组织变革上,公司在“成就客户”价值观强指引下,重点搭建试点区域作战单元,强化区域线和产品线的协同推动,“铁三角”组织阵型越来越清晰;推广“EMT-MC-ST-AT”的集体决策机制,确保经营目标的高效实现和客户满意度的达成,以及各级干部任用、梯队建设、员工评议、员工激励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在人才培养上,以使命愿景为引领,从战略、业务、目标的定位出发,以规划体系、资源体系、运营体系、支撑体系四个维度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并完善员工培养管理体系;升级新员工培养项目“青竹 2.0培养项目”,以训战结合为基础,除杭州总部外,成立多城市实训基地,实现技术培养在总部,营销训战在全国的培养方案;通过强化干部流动与赛马机制来培养未来领袖,让人头增长更合理匹配业绩增长。在薪酬激励上,公司积极打造战略奖金包加“获取分享制”的激励体系,在“多打粮食多分钱”的共识下,让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分享公司经营成果;落地奋斗者中长期激励机制,为员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聚焦业务发展、围绕客户协同作战的企业文化环境。

  报告期,公司坚定实施数智化战略,用数据赋能业务和组织,为整个数字化底盘的打造夯实基础。公司搭建数据技术平台,发布数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标签和指标体系,重点做好数据治理、数据汇聚、数据应用,从OTC端到端打通系统断点;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加强业务风险控制和信息共享,促进整体数字化运营水平的提升;持续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基础建设,建立符合公司当前业务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管理、技术等多维度搭建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全面实施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障措施。报告期内,公司医学检验服务系统获国际公认最权威、最严格的 ISO 27001认证,其中5个核心系统获得国家三级等保认证。

  5、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影响力

  “善”是迪安事业的基石,公司在实现自身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形成以关爱民生健康为主线,支持专业人才培养、帮扶弱势群体和助力慈善事业等为辅助的多元化公益支持系统。报告期,凭借“中心实验室+气膜实验室+方舱实验室+TO C采样点”的作战模式,公司积极为各地疫情防控贡献专业力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成立“至善公益基金会”,向甘孜藏族自治州红十字会捐赠 400多箱医疗急救物资,支援四川泸定县、磨西镇等受灾严重地区;通过“向阳花计划”公益项目,支持助残活动,帮助心智障碍儿童成长;为传播规范化诊疗观念,推出“明医汇迪”系列视频,为公众和基层医生打造可看性强、通俗易懂的系列科普视频;关爱女性健康,通过中国癌症基金会“两癌筛查”活动,累计完成宫颈细胞病理诊断量6200多份,HPV病毒DNA检测量2500多万人次,帮助“两癌”患者早诊早治;内部互助“善基金”,累计援助560余人,援助总金额934万,为员工及家庭提供坚实后盾;建立浙江省最大的DNA寻亲数据库,服务于失散家庭,累计帮助370+对寻亲者找到亲人;通过余村智慧健康驿站,为安吉余村90%的老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报告期,公司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表彰,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

  报告期,公司被人民网、央广网、新华网(603888)、中新网、健康报、检验医学、体外诊断网等主流央媒、专业媒体报道超600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独特深刻的行业预判,契合中国医疗市场的业务模式

  公司身处受政策导向较为明显的医疗行业,时刻保持对行业政策变化的高度关注与潜心研究。在体外诊断行业深耕20余年,对行业政策、格局变化有着独特深刻的理解,面对变化,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引领模式创新,从单一的检验外包,进阶到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各生命周期的“服务+产品”双轮驱动,再进阶到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与客户的粘性,持续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和提升医学价值。

  公司坚守“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定位,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包括诊断产品、诊断服务、供应链优化、信息化管理、实验室质量、冷链物流、智能仓储、样本库管理、科研服务等解决方案,并在国内首创院内与二级医院市县级医院的合作共建和与三甲医院的精准中心。通过整体解决方案全维度能力的打造,借助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真正能满足各级医院各阶段差异化需求的一站式服务供应商。

  (二)“研产销检”的一体化产业链,凸显长期主义竞争优势

  公司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内生高成长性价值链,已初步完成“研产销检”一体化产业链的转型。在上游,聚合资源,集中突破产品瓶颈,以特检项目牵引产品,以国产替代定位产品,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匠心打造,现已完成了三大生产线的布局,在液相质谱、核酸质谱、分子诊断及细胞病理等领域均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三类注册证 5项,二类注册证27项,一类备案产品115个;在中游,公司拥有40家ICL和2家CRO实验室,同时构建的营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不仅使上游的产品能迅速通过自有渠道打开市场,“服务+产品”的联动更是使公司能以极具竞争优势的成本和效益提供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在下游,公司布局了面向2C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体检业务和“晓飞检”线上2C居家检测,进一步贴进终端客户,打开增量市场。

  公司特有的一体化纵深产业链布局,夯实了业内不可复制的综合竞争优势,更具灵活性、包容性和延展性,不仅能实现同频共振和互哺式的价值链最大化聚合,更能抵御医疗政策或市场的阶段性波动,降低单体业务的风险,保障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技领未来,高效领先的技术转化及质量管理能力

  公司一直秉持“技领未来”,推动“以技术为驱动,以学术促营销”的升级战略,创新性地进行多种技术平台的多元整合,搭建并完善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平台,构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基因芯片技术平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平台、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平台等,范围覆盖了从常规到高端的主流技术领域;加强海外先进技术引进和国内产业化注册报证能力,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培育,并建成试剂和设备生产基地;以“瞄准国际前沿、引领中国检验、开拓科学研究”为目标,开展创新性、有特色的科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针对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特殊疾病,进行持续稳定的科研攻关。同时,公司围绕“公正、精准、及时、责任、创新”的质量方针,从样本与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四个工作角度入手,在全公司推行和贯彻ISO 15189、ISO 13485、ISO 17025、CLIA、CAP等质量认证体系与标准,累计获得59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

  公司获批国家首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试点单位、国家首批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第三方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应用示范中心,拥有分子诊断省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

  (四)深耕行业多年,积累强大的第三方诊断平台运营与管理能力

  公司在国内拥有规模领先和技术领先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可开展3000余项检测项目,为超过2000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95%以上的标本实现省内12小时和跨省36小时送达的物流时效,80%的报告单可在24小时内送达。

  公司持续推进“医疗诊断产业数字化平台经济”信息化战略,拥有数字医学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智慧医疗研究院和省级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利用自身信息化平台开发云检验平台,实现检验数据的在线交互、分析解读与实时传递,在检验过程中累计的10PB医疗大数据是进行临床医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宝贵财富;公司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改革,结合 AI人工智能,打造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和高效率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数字产业化。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于2020年推出五年战略规划,以“成就客户”为导向,锚定“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交替升级,打造具有综合壁垒的一体化服务产业链,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院内/院外解决方案。

  在组织力优化上,公司将聚焦活力型组织的打造,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持续吸引行业优秀人才,营造持续奋斗的氛围,建立获取分享机制,打造能征善战的队伍,形成敏捷高效的组织。

  在技术力打造上,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打造分子诊断综合技术、串联质谱、核酸质谱、NGS二/三代高通量测序、远程病理与病理AI在内的多个国际顶尖的技术平台,在肿瘤早诊早筛、感染快速诊断、遗传罕见病/代谢病诊断、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发以疾病为中心的全病程诊断管理方案,同时,加强上游产品生态的打造以及自产产品的研发落地和生产报证能力,完成IVD渠道的转型升级。

  在运营力升级上,加速推进以“精准中心”创新模式为代表的特检业务,将提升经营质量作为核心指标;围绕“肿瘤、慢病、感染、妇幼”四大学科,形成前端产品研发,后端学科联盟落地,外部产品转化,内部学术强化的一体化学科建设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医共体政策下,区域中心合作共建商业模式的打造。

  在数字化转型上,基于数字化组织、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交付四大方向的数字化战略,立足医疗大数据开发数字化诊断产品,打造数字智脑,建立针对客户的数字化应用,用“数字+诊断产品”为健康服务,利用海量数据(603138)和智能分析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二)2023年经营计划

  在五年战略规划的指引下,2023年公司以突破与持续为基调,将围绕六大重点工作坚定推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推进战略性业务精深

  围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三大组学平台,重点打造肿瘤、感染、慢病、妇幼四大学科建设;通过学术会议推广、KOL合作与学科联盟建设、营销体系能力与产品力提升及全国重点区域技术平台布局等,推动血液病、宏基因、甲状腺三大产品线持续上量;通过精准产品方案升级、样板点打造、标杆客户开发、LTC数字化管理流程实施、精准中心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精准中心模式的全国复制;通过打造针对体检科的产品学科体系、营销体系和组织阵型,输出具有迪安特色的健康管理产品模式;通过研发报证、标杆客户突破、全国性学术会议等,加速自产产品的市场推广。

  2、推进国际化业务破冰

  积极探索设立海外中心实验室,第一步先深入东南亚市场,让检验服务业务走出国门;以“服务+产品”的模式,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推动更多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强化病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海外合作共建实验室/医院提供数字化存储、远程诊断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升国际业务团队素质及业务能力。

  3、推进亚运健康服务

  作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官方健康检测服务供应商,将为该届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提供健康检测整体化服务,包括根据赛事需求完成健康监测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运维,在赛事筹备及赛事期间提供健康检测服务,组织亚运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品牌宣传,保障杭州亚运会安全顺利进行。

  4、推进绩效管理卓越

  从质量文化、质量安全、质量管控及质量变革创新等多维度全面推进质量工作,不断加强质量合规宣贯,对标卓越绩效,改善卓越绩效管理环境,建立成熟度自评体系,打造卓越绩效子公司标杆;通过持续推动卓越绩效理念在组织的应用落地,以及目标和荣誉的牵引,促进卓越绩效管理成熟度的稳步提升。

  5、推进组织变革深化

  以成就客户为中心,优化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加强面向客户的营销铁三角作战阵型,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对商业结果负责的产品线;围绕前线打仗和人才成长需要,积极推进机关精兵简政工作,让机关管理人员通过在一线参与打粮食中,提升作战经验和管理能力;通过加大子弟兵培养、干部梯队建设、项目制训战结合,打造具有迪安特色的人才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获取分享制,推进落地中长期激励方案,进一步深化落实组织人才激励体系并以人效为支点持续提升组织战斗力。

  6、推进数智化战略落地

  推进C端、医生端、销售端三位一体的平台服务以及配套的互联网医院开单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学科联盟/精准医学中心临床大数据管理与共享技术平台建设,实现基于数据隐私安全的数据底座架构;构建专病大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平台和临床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大数据+智能算法”策略,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服务应用到医学检验/诊断等成熟场景。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质量控制风险

  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第三方诊断服务机构,高质量的诊断服务是客户选择合作伙伴与公司获取持续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诊断服务质量问题,既关系到检验结果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病情,使公司的公信力受到较大损害,也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影响诊断质量的主要环节包括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其中,分析前阶段样本的质量控制是检验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及最难控制的环节,主要包括:(1)患者的准备,包括患者状态、饮食要求、用药情况、采样体位、时间及样本类型等,是保证送检样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2)客户端的质量控制能力,包括客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质量控制意识与采样程序的过程控制等;(3)样本传递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样本信息的准确性、样本保存温度控制、保存时间要求、样本传输安全性,以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样本质量出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出现偏离。

  为确保有效控制诊断质量风险,公司需不断地完善并制订规范的诊断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持续提升。公司倡导“全生命周期质量观”的理念,提出“卓越品质”质量战略,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管控模式,创建质量竞争核心优势,并将质量战略涵盖到各个业务模块,以“零缺陷”为质量管理理念和原则。一方面,通过对每份检测样本从接收到检测出结果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与追溯记录,确保样本检测的质量水准;另一方面,凭借“服务+产品”的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和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产业业态的全生命周期之质量管理,提升大健康产业链中每一类型的业务、每一个业务实行环节的质量水平。

  2、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连锁化运营的快速复制与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员工人数与合作客户也快速增加,因此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及时调整和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将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存在因规模迅速扩张所导致的管理风险。

  为有效控制集团化管理风险,保证公司连锁运营体系的决策效率、内控安全与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与管控模式,并通过有效的授权机制与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来确保经营管理规范、科学与高效。公司通过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系统地评价与展开管理体系优化工作,以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卓越绩效目标。同时,公司将加大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通过全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与决策的智能化,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客户的无缝对接与增值服务。

  3、政策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继分级诊疗、阳光采购、医联体后,集中采购、DRGS/DIP、检验结果互认等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政策、新模式也连续出台并贯彻实施,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区域医疗资源加快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行业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同时,也针对医疗行业的准入机制、管理体制、质量控制、运营能力、职业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监管。

  未来随着全国各地区相关医改政策的不同程度推行,公司局部地区业务可能会存在短期承压风险。为有效应对上述风险,公司致力于打造“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战略目标,坚持“服务+产品”一体化发展模式,集产品渠道和临床诊断的优势和生态,凭借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整合式营销竞争策略,提升全要素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人力资源风险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均提出了较大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公司保持创新力、发展力并持续获得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的重要保障,人才竞争也将成为业内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因此,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吸引或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可能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对公司保持创新性和成长性造成不利影响。并且,随着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成本的增加,对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提出较高的需求。公司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TUP及回购股票),不断深化完善中长期激励体系以及“多打粮食多分钱”的获取分享观奖金机制,充分调动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5、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竞争加剧及公司新业务模式推陈出新,均有可能导致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数量增加有可能存在坏账的风险。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从源头抓起,加大过程管控,以客户端和公司收款端为切入口,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并加大应收账款责任制实施力度,优化业务人员在收款工作方面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从而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减少资金占用,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