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联合发掘,揭示了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这座西汉时期的陵墓出土了超过3000件的珍贵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文物以其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们揭示了西汉时期的生活、信仰和科技水平。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1973年12月三号汉墓中发掘出的三幅帛绘地图。它们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和《城邑图》。这些地图用精细的笔触描绘了西汉初期的地理、军事和城市布局,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国际制图学界普遍认为:“马王堆地图”是世界地图学史上罕见的珍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来源:湖南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拍摄于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陈列展》
《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来源:湖南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拍摄于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陈列展》
我国是世界上地图学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地图的测绘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上古时代,就有“龙马负图”和“禹贡图”的传说。至西周时己有了使用地图的文字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地图的使用就更为广泛。《周礼》一书中,列举的职掌“版图”、“土地之国”、“金玉锡石之地图”、“天下图”、“兆域之图”等各种地图的部门就将近20个。但由于各种原因,古代地图大都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古地图已成风毛麟角。
《晋书·裴秀传》记载说,晋代以前的中国地图“不设分率”(即不设比例尺)、“不考准地望”(即没有方位)、“不备载名山大川”“皆不精审”“不合事实” “不可依据”,都是“六不”地图。这种观点统治了中国地图学史1700多年,一直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绘地图的发现,证实《晋书》的记载是错讹的,晋代以前500多年,西汉长沙国的地图,已有比例尺、方位,已详载“名山大川”,已十分“精审”,而且是依据实地测量(非常合乎事实)。
三幅地图不仅为先秦古籍关于地图的记载提供了实物支持,另一大贡献是把中国现存古地图的时间提前了1300多年,使中国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地图的国家。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绘地图的出土,曾轰动了当时世界地图学界。它们表明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测量技术、地图绘制技术、符号设计和制图原则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们的出土还改写了中国古代地图学史。而从档案角度来看,马王堆地图是西汉长沙国从事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测绘活动直接形成的极其珍贵的图文历史记录。
12月9日下午,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副馆长李文华带来主题讲座《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申遗天下知一一长沙马王堆地图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深入解读马王堆出土地图的档案价值。
主讲嘉宾:李文华,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副馆长、档案研究馆员(专业技术三级),计算机高级工程师,发表过专业论文100多篇,报道及诗歌50多篇,获得论文及成果奖30多项,出版教材2部,参与标准规范编制4部,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20多项。
讲座时间:12月9日 14:30-16:30
讲座地点:长沙图书馆217报告厅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或通过“长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活动与专题—活动报名”通道报名。
推荐阅读
《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
馆藏/索书号:
社科文献借阅室 I253.8/90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曲折历程以及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所引发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
《神奇的马王堆 》
馆藏/索书号:
社科文献借阅室 K878.84/18
内容提要: 本书以鲜活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再现了千年女尸挖掘时的艰辛、出土时激动人心的盛况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了马王堆汉墓琳琅满目的出土文物和相关知识。
原标题:《【文旅活动】讲座预约丨惊世发掘,稀世珍宝——听专家解读马王堆出土地图的档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