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4月5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五大烈士墓前,除了摆满鲜花外,还摆放着来自烈士家乡的特别“礼物”——汇报信、明信片、照片,这是烈士家乡人在向烈士汇报家乡的变化,以此来告慰烈士。
记者在现场看到,杨根思烈士墓前,摆放着一张印着泰州市舰艇公园的照片;邱少云烈士墓前,摆放着来自重庆的非遗“龙”、兰花根;杨连第烈士墓前,摆放着来自天津的农民画、非遗女红以及一张天津市杨连第烈士陵园的明信片。
在孙占元烈士墓前,陵园讲解员谢雨桐代孙占元孙女朗读了一封她写给爷爷的信,汇报家乡的变化:“咱们村出山的公路又要拓宽了,您参军走时的羊肠小道马上变成宽6.5米的沥青公路了。咱们的山上都种了各种经济林、药材,大家的收入提高了。山上还建了风力发电站,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村里开了民宿、农家乐。咱村的小米也注册商标了,走进了超市,走进了千家万户,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您泉下有知,安息吧。”
沈阳科技学院志愿者刘彦宏在邱少云烈士墓前朗读了一封来自重庆邱少云学校一位5年级小学生的信:“现在的生活宁静且美好,我们家乡的特产非遗小彩龙登上了今年的春晚,给全国人民送上龙年的祝福。200多年历史的名小吃兰花根,在你儿时还是奢侈品,现在已是我们生活中的小零食。你还记得在面馆打工的经历吗,它现在仍在古城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孩子的信,真挚热烈,用文字向邱少云烈士诉说:“今日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