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弥勒市“五抓”“五促” 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21:29

  2023年,弥勒市共争取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769万元、重点实施项目7个,其中:弥勒市“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3个、资金700万元(西三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江边乡宁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新哨镇清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资金49万元(巡检司镇车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太平街道丫普龙小组村内路灯安装),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建设2个、资金20万元(布王戈村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宁就村民族村寨旅游提升)。截至11月20日,弥勒市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769万元、项目7个,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工率100%;支付项目资金769万元,资金支付率100%。

  一、抓为民办实事,促党建引领作出示范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明白人”“带头人”三支队伍。坚持通过反复的“入户遍访”,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再把工作思路变成群众主张,把群众“我”想发展的意愿,变成“我”要发展的行动。实现了用有限的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为整个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西三镇抓实党员、村组干部、“明白人、带头人”、乡贤能人4支队伍培养,通过“走出去看经验、坐下来学技术、比一比争先进”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强村富民“田秀才”,全镇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以上,马龙社区依托农特产品分流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以上。新哨镇清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清河小组党支部6名党员出工出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合技术施工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村民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党员先锋带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482人次,参与路面硬化平整800余平方米、参与补种绿植200余棵,有效树立起了弘扬气正、风清、民善的“好村风”。江边乡宁就村6名村组干部和党员立即带头拆除自家涉及的房屋,并深入联系村民家中开展宣传解释工作,号召动员村民无偿拆除老旧房屋、猪圈等36处,腾退闲置土地2368平方米,打通断头路3条,拓宽村内道路14处,彻底解决村内部分道路车辆无法通行问题。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促统筹城乡发展示范

  始终坚持立足于改善民生,狠抓了一批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交通、水利、通讯、环保、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制约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的“瓶颈”不断被打破。如:西三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西三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布王戈村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建设,投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10万元,实施特色民族文化主题街区、民族文化展示广场、甘思咪哚文化书吧、智慧文旅服务中心等建设,进一步优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位,增强集镇凝聚力,更好的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镇建设。2023年1-9月,西三镇共接待旅客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25.3万元。

  三、抓产业引导,促乡村振兴作出示范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努力夯实项目区域经济基础,把富民增收、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通过项目村产业建设和引导,抓牢经济发展主线,促进乡村振兴。如:江边乡宁就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子,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因地制宜谋项目,探索“五帮六增收”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江边乡干热河谷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特色林果+冬早蔬菜”的主导产业发展,稳步实施宁就村蔬菜分拣包装厂建设项目,持续增强村经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立弥勒市宁就农业有限公司,与挨村村委会、布腊村委会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目前全村共种植板栗4000余亩、蔬菜2000余亩、甘蔗3000余亩,实现总产值约222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8000余元,农业事业蓬勃发展。

  四、抓环境整治,促人居环境提升作出示范

  一是通过配套完善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厕、村内道路、绿化亮化、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开展农村乱搭乱建专项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民环境。二是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美化生活环境为根本,促进各项目点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经过整治的村庄,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建立一整套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如:江边乡宁就村无偿拆除老旧房屋、猪圈等36处,腾退闲置土地2368平方米,打通断头路3条,拓宽村内道路14处,埋设雨污主管及入户支管4.6千米、弱电管网近1千米,硬化村内道路6784平方米,铺设青石板道路1770平方米,新建改建卫生厕所2座,保护提升古树20棵,建设一批小广场、小花园、停车场等,配备健身器材、秋千等娱乐休闲设施,村民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示范项目建设中来,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新提升。

  五、抓民族关系和谐,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示范

  坚持以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诸多切身利益问题,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使“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和维护繁荣稳定的责任感,“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观念在各族干部群众心里深深扎根,弥勒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西三镇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个村(社区)实践站,8支各类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宣讲50场、受众6余万人次,在“西三神韵”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1000余条,46个大喇叭定期播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类节日和文艺汇演50余场,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落实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