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引渭灌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30 00:54

灌区分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塬下灌区由原渭惠渠扩建而成,渠首在眉县魏家堡,设计引水流量45m3/s,总干渠和南北2条干渠总长197km。渭惠渠于1937年建成通水,到1949年灌溉面积为1.8万hm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整修扩建,灌溉面积增加到3.8万hm2,1958年又修建了北干渠(抽水灌溉塬边高地,简称渭高抽),灌溉面积扩大到7.2万hm2。塬上灌区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停工,1969年复工,1971年建成。从宝鸡市林家村引渭河水,设计引水流量50m3/s,灌溉面积12.8万hm2,总干渠和东西2条干渠总长215km。宝鸡峡灌区共有支渠69条,总长696km。全灌区共有泵站21座,配套机井11349眼。塬上还有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2.29亿m3。库岸设有泵站,在用水紧张时期,以库水补给干渠。全灌区已形成一个以引渭河水为主、引蓄提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并用的多水源灌溉系统。灌区平均年引水量6.08亿m3,库塘蓄水1.92亿m3,提取地下水1.27亿m3。该灌区的运用结束了关中西部渭北高原干旱缺水的历史,粮食平均单产增长了2倍,灌区粮食总产占全省产量的1/10,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1/4。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