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弥勒旅游最全攻略,吃喝玩乐都在这里,每天100元过上向往的生活
2023-02-23 08:59
发布于:河南省
弥勒,昆明的后花园,实至名归的养老小城。
这里交通方便、城市整洁、物价便宜,还有天然温泉加分,适合长住休闲度假。
弥 勒 交 通
外 部 交 通
到达弥勒最便捷的方式是:在昆明站或昆明高铁站乘动车前往,车程最快只需33分钟,班次极密。
如果游玩建水、蒙自、元阳等地后再去弥勒,可直接在红河站乘动车前往。
内 部 交 通
弥勒公交体系十分健全,直接地图app搜索目的地,会自动规划路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弥勒远郊的公交车一般会在下午6点左右收班。
最 佳 旅 游 季 节
弥勒的最佳旅游季节是在冬天。
因为相对于云南其他地方而言,这座小城最大亮点是物价便宜+温泉舒适,旅游景点完全不占任何优势。
而在不太适合泡汤的季节,呆在这座小城就略显无聊,也就只有逛逛公园、拍拍日落了。
弥 勒 住 宿
对于初次游玩弥勒的游客,都推荐住宿在湖泉生态园。它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利,附近的酒店基本都自带温泉。
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酒店,可参考馨姐的另一篇攻略。冬天建议挑选私汤温泉酒店,而其他季节建议挑选临湖温泉酒店。
弥勒经济型温泉酒店价格一般在100元—300元左右,价格低于云南旅游度假区平均水准。
弥 勒 美 食
弥勒美食主要有卤鸡米线、酥肉、牛羊汤锅、风味凉卷粉、红酒鸡翅等。
推荐店铺:唐氏卤鸡(卤鸡米线)、正德羊肉(羊肉)、张老二羊肉(羊肉)、天不管酒馆(弥勒菜)、老弥勒(弥勒小吃)、火塘传说(簸箕宴)、大头烧烤(烧烤)。
路 线 推 荐
小城弥勒并不大,景点都靠得很近。
但馨姐建议大家一天只安排一个景点,其余时候在酒店旁边玩玩——吃喝散步逛公园,累了回屋泡温泉。
因为弥勒景点含金量并不高,门票却不太便宜,这也是云南旅游的通病。
冬 季 路 线
day1:锦屏山—红河水乡
day2:东风韵—红酒庄—湖泉生态园
其 他 季 节 路 线
day1:锦屏山—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
day2:太平湖森林小镇
推 荐 景 点
1、湖泉生态园:
湖泉生态园汇聚了弥勒最为优质的温泉资源,大名鼎鼎的半山温泉就位于辖区内。
如果不想在公共区域泡汤,也可以选择自带泡池的酒店,消费水平也是大众水准。
另外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公园,白天可以租着自行车骑行,傍晚可以在湖边观赏日落。
门票价格:免费
推荐指数:★★★★★
2、红河水乡:
红河水乡是一个特色旅游小镇,建筑和景观仿造江南水乡所建,从湖泉生态园步行即可到达。
其晚上的夜景比白日更为美丽,周末20:00后一般还有水舞秀。
不过这里目前还在完善中,许多店铺还没有营业。但作为弥勒少数可以夜游的景点,也就不要对它要求太多了。
门票价格:免费
推荐指数:★★★★
3、锦屏山:
锦屏山是弥勒经典的老牌景点,这座城市就是以景区内的弥勒大佛而命名的。
锦屏山登顶要跨越一千九百九十九道台阶,但馨姐实则就只花了半小时,如果实在不想爬也可以乘坐观光车。
山间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虽然景色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自然人文相互交织是其特色。
门票价格:25元(17:30工作人员下班后不收门票)
推荐指数:★★★★
4、东风韵:
网红东风韵近年来风靡抖音,建筑弥漫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怎么拍都很出片。
但对于不爱摆拍的游客而言,该景点可谓无聊至极,完全就是一个人造景区。
看个红砖房子就要收几十大洋,其它娱乐项目还需另外付费,可谓性价比极低。
门票价格:75元(含观光车)
推荐指数:★★★
5、云南红酒庄:
红酒庄和东风韵处于一条线上,可以看地窖和展厅,也可以买红酒带走。
这里可以了解葡萄酒的制作,门票还包含品酒环节。如果以前从没去过酒庄,还是可以顺路看看。
门票价格:20元(含品酒+10元代金券)
推荐指数:★★
6、太平湖森林小镇:
太平湖是当地人热衷的踏青之地,虽然其风景和大城市许多公园没多少区别,但胜在有许多大人小孩都可以玩的娱乐项目,如花道滑道、漂流、卡丁车、喂鸽子等。
这个公园最适合春秋来玩,花开时节尤为漂亮。值得一提的还有景区内的小木屋,仅需500大洋左右即能入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值得拥有。
太平湖最大缺点是离城区较远,不过弥勒有旅游专线直达。来这里最好留足1—2天,这样才对得起它偏贵的门票。
门票价格:60元
推荐指数:★★★
7、可邑小镇:
可邑小镇是弥勒打造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村里土黄色的墙上有一幅幅逼真的壁画,集中展现可邑人平时的生活。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景区内的密枝山非常普通,虎啸山林就是个大石雕;所谓的古村在云南随处可见,里面的居民也汉化得厉害。
门票价格:40元
推荐指数:★
8、白龙洞:
这是一个很冷门的景点,里面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但装饰灯光打造得十分土味。
再说天下溶洞开发得皆一个样,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即使它是天然景观,吸引力也十分有限,更何况交通极其不便。
门票价格:45元
推荐指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