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历史文化 如果国宝会说话 青铜器将讲述怎样一个宝鸡?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8:32

如今,随着 《国家宝藏》 等文博类节目的爆红,原本静默在博物馆的文物迅速成为“网红”,一批镇国之宝紧紧抓住了大众的眼球。而在这其中,有一类器物反复出现、意义重大,堪称国宝中的国宝,这就是青铜器。

陕西宝鸡有着“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这里一直密集、持久地有青铜器出世,何尊、折觥、厉王害夫簋、墙盘、秦公镈、卫鼎等1000多件青铜器皆陈列在此。此外,有关宝鸡青铜器最新最重大的发现——石鼓山商周墓,从2012年被发现以来,到现在墓主身份已基本确定,很可能就是《封神演义》中赫赫有名的姜太公的家族墓,墓葬中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也得以第一次示于人前。

“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标准器多”,这是业内专家总结的宝鸡青铜器五大特点。为此,坊妹日前专程来到位于宝鸡石鼓山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睹瑰宝“芳容”。

从这里有了“中国”

时值四月,芳菲百里,宝鸡石鼓山的青铜器博物院迎接着三五成群的游客。“免费参观”的惠民措施,已让它成为市民常去的地方,也让神秘的国宝青铜器成为国内外游客难忘的“回眸”。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坊妹终于见到了镇国之宝——何尊。

这个通高38.5厘米、口径29厘米,重14.6公斤的青铜器物,外形精美,内部122个铭文记载着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曾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真正慧眼识心的是一位专家,他从这122个文字中发现了‘中国’二字,这是有史料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工作人员小史一边讲解着,一边指着天花板上电子科技倒映出的铭文“中国”二字。

但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华夏民族形成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认为,在古代,“国”的本意指城、邦,并非国家;“中国”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历史上的“中国”也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原”就在这里。所谓“周原”,最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它字面意思就是周人所居住的原野,最早为周族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率众由豳地迁居至此。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宝鸡也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除了赫赫有名的何尊之外,著名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和“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均出土于宝鸡。

刻在青铜器上的“廉政谈话”与监察体制

近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了《青铜器中的廉政文化》专题片,播出的第二期《逨鼎里的西周监察官故事》,还原了周宣王对监察官单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的场景,一如今日的任前廉政谈话,闪烁着压实主体责任的光芒。监察独立于行政与司法,纠察百官,秩序井然;历经千年,源远流长。而记载这段谈话的,正是静立在博物院一号展厅的逨鼎(铭文31行,计316字):

“你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能贪图享受而放纵自己;你是监察官,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要欺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百姓;审理案件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单逨,我今日对你所说的话,你要时刻铭记在心,切勿辜负我对你的信任。”

“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在被黄土掩埋几千年后,于2003年1月19日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四十三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记述的是中国特色监察制度之滥觞。”小史介绍说。

千年青铜瑰宝展示了中国先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太神奇了!原来,监察体制从这里就开始了,廉政建设其实是古朴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跟着坊妹“蹭听”解说的一名游客不禁赞叹。

关于生活,古人挺会“凹造型”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文明,但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仅有近三千年。为此,国家实施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门研究历史纪年断代问题,而青铜器上有历史纪年的铭文,是非常有力的证据。这些铭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西周的社会生活,涉及政治谋划、征战杀伐、祭辞诰命、册赐宴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方方面面,完全可以验证后世编纂的历史文献的真伪。比如,逨盘中的铭文几乎完整地记录了西周诸王世系,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王系记载的真实性,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谱系研究、断代提供了证据,可谓“青铜史书”。

在严肃的“史学”价值之外,青铜器不仅“秀外”而且“慧中”。煮肉的鼎与锅、用来盛不同类型酒的酒器、调料托盘、食盒、勺子,甚至还有热饭的器物,摆放在展柜里的古老青铜器,记载的是“千年吃货”的美食“凹造型”。

在穿越剧最火的那几年里,坊妹曾因古代没有那么多好吃的而拒绝“穿越”。然而,在青铜器博物院里,这一认识被彻底打破。“周人在饮食上的讲究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很多食材比今天还要丰富。”工作人员告诉坊妹,“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饭菜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带盘夔足鼎是器型极为独特的一件,流行于西周早期到中期前段。它上层为圆鼎,下层为圆形浅盘,其上有十字镂孔,三组。足为3条扁体夔龙,仰首承盘,以爪托盘,卷尾触地。带盘夔足鼎为温器,它以盘中炭火使鼎中食物在人们进食的过程中一直保持所需要的温度,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使用的小火锅呢?

最引得坊妹注意的是,商周时期的“小火锅”——带盘夔足鼎,“它可以用来热菜,底下的小托盘可烧火,相当于现在的小火锅。”

众所周知,火锅在中国已经火了几千年。而火锅的前身正是鼎——倒上水,搁上辛苦猎来的肉食,腹下烧火,烹煮食材。脑补一下西周人吃饭的场景:一尊大鼎摆在正中,鼎中正煮着鲜肉,用匕割成小块,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小火锅”——带盘夔足鼎中,叫作豆(类似于现在的油碗)的一个个青铜碗里盛着各种口味的酱料,甜、咸、酸一应俱全,挑喜欢的口味,蘸着酱料细品肉的滑嫩鲜美,这就是西周贵族的饮食生活。可以说,火锅的起源在宝鸡。

美食不如美器。关于对美食“凹造型”,商周时期的“文艺青年”早就懂得用不同的酒器盛放不同场合的美酒,比如爵,相当于现在的酒杯,爵有较深的筒形腹,可用来温酒;觚,常与爵配套使用;觯,体形分扁体和圆体两种,这两类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都有。这些“傲娇”造型,有点像现在我们有专门的红酒杯、白酒杯、清酒杯或鸡尾酒杯。

让青铜器说“宝鸡话”

宝鸡素有“炎帝故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秦蜀襟喉”“关陇锁钥”之称的宝鸡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深得周秦文化滋养的沃土上,历代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典故“暗度陈仓”就出自于此。近年来,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宝鸡的旅游业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的现代旅游体系。还初步形成了独具吸引力的宗教、书法、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登山、三国、丝绸、寻根祭祖等专项旅游路线。

而在这些文化资源中,青铜器无疑是“最佳代言”。闻名如是,但名动如时。

著名文化学者魏新说,“宝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现在非常提倡文化旅游,文化怎么和旅游更好结合,这才是引人入胜的亮点。”

“俗话说,‘自然无美丑,文化有厚薄。’其实我一直觉得宝鸡的旅游资源在全国的丰厚程度可以说是罕见的。”在接受采访时,文化学者蒙曼感慨地说,“旅游也好,文化也好,其实就是要活起来,跟今天的生活能对接起来,让现在的人能够看见它、能够喜欢它,让文物能够讲出故事来,所以我想这个可能是以后打造的重要内容。”

3000多年前,周原就形成“聚邑成都、两系一体”大型都市,是当时的世界中心和最大城市。从3000多年前西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铜马车,就足以佐证宝鸡古代制造业的辉煌。“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一批大国重器先后布局宝鸡,历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军工电子信息、石油铁路电力装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宝鸡制造”。同时,“内力深厚”的宝鸡,如今也是“经脉渐通”:古代通往西域的关陇大道,通往巴蜀的陈仓古道、褒斜栈道,已被现代化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所替代,宝鸡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第三个交通大十字和37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宝鸡产品更是得以搭乘“长安号”直通中亚、欧洲。如今,让青铜器说“宝鸡话”,打开“话语通道”,正当其时。对此,蒙曼建议:要想办法让从宝鸡走出去的国宝“回家”巡展。“这些‘国之重器’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又将迸发怎样的力量?都是值得我们尝试和期待的事情。”她补充说。

从青铜器博物院返程,坊妹一路上不时见到携家带口前来参观的周边村民,小史告诉坊妹,这里已成为附近人们最常来的地方。据说,年后这个地方唱过一次大戏,是村民自费请来名角闹的正月。“当年建这里,我们得迁居,政府处理得好,现在我们有钱,还可以做点游客的生意。日子好了,请台大戏热闹热闹。这个石鼓山是我们的‘财神山’。”请戏的会长(农村组织办集会的负责人)说。而在宝鸡千阳的一个刺绣村,那里的村民正在把青铜器上的花纹、铭文等符号绣在老虎枕上,产品在网上远销国内外,成为刺绣村脱贫致富的“文化路”。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让青铜器在新的地理坐标、时空坐标打出新宝鸡的名号,是时代偏爱给它的一道“送分题”。神秘的玛雅巨石阵留下世界遐想,而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陕西宝鸡,正在讲述着“中国故事”。(转自人民日报陕西分社微信公众号208坊)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