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报考社区工作者,年轻人如何与基层双向奔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10:45

图片

“到社区工作,都要做哪些事?”“报考需符合哪些条件?”“听说工资普遍不高,是真的吗?”“未来职业空间大不大?”

最近,一场面向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宣讲会在沪举行,吸引了来自上海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立信金融和会计学院等高校的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年轻人们对社区工作表现出很大兴趣,也提出了不少关切。

上海是全国最早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的城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充实到基层一线,不少人经过历练,成了走街串巷的“小巷总理”,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年轻人为何选择到社区工作?社区和年轻人如何“双向奔赴”?基层晋升通道如何进一步打破?记者采访了多位居民区书记、年轻社区工作者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为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年轻人为啥去社区工作

在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上海,遍布着215个街道、乡镇,6405个居村委会,1.3万余个住宅小区。与此相对应,全市5.8万名社区工作者,承担着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职责,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2.5%。

更多年轻人的加入,正让这支队伍的活力不断增加。去年,上海开展了两轮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其中针对大学生的专项岗位1678个,总计招录高校毕业生1097人,多所高校的毕业生通过考试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其中本科生占比达到一半,专业包括社会工作、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财会审计、计算机等。

上海政法学院2022届监狱学社区矫正方向的“00后”毕业生李文静,就是新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一员。去年7月参加招考并通过后,她经由镇里统一派往居民区挂职锻炼,目前已在华漕镇西郊虹韵城居民区工作了9个月。谈及为何报考社区工作,性格偏内向的她说:“当时觉得这份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而且离家不远,通勤时间会短一点。”

图片

“稳定”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答案,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无关系。1999年出生的钱文静通过考试后来到青浦区重固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远程教育平台管理等工作。“现在找工作比较难,选择时会更求稳,更倾向于去体制内。”钱文静告诉记者,身边同届的同学中,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提升学历,此外考公的占比也很大。

目前,上海社区工作者采取选任、招聘等方式配备。除选任人员外,其他社区工作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钱文静属于做两手准备的那一类,即备考社区工作者和备考事业编公务员同时进行,因为两者笔试内容差别不太大,相对来说“考社区工作者的难度要更低一些”。李文静告诉记者,备考时她每天上午八九点去图书馆复习,傍晚四五点离开,虽然做题强度比较高,但总共也只备考了一个月左右。

“现在年轻人到社区工作的原因多样,但总体比较实际,就是求稳。”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卫华告诉记者,此前有一位考来社区的崇明男生,从事调解、综治等工作。男生觉得基层工作有人情味,比较适合自己,家里也都觉得这份工作很稳定,所以都很支持。两个月后,由于通勤距离过远,男生回到自己的居住地重新找了份工作。“我们都以为他会转行,没想到他还是做了社区工作者。”

也曾有考上公务员的选调生被分配到基层社区工作。卫华询问这位选调生觉得基层怎么样。对方说,这将是他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将来自己可能会去区里的委办局工作,参与制定政策和部门间的沟通,在基层的经历对他助益颇多。但卫华也指出,目前很多年轻人对社区工作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职业选择,建议今后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鼓励年轻人更早融入社区,为其将来择业提供更多真实的参考。

为治理新领域注入新动力

根据最新工作方案,原则上,今年所有社区工作者新招聘岗位全部面向应届生开放,这意味着年轻人报考社区工作的选择将更加丰富。“以前我们可报考的岗位相对较少,只有两个大类,一类是到居民区,另一类是到街镇窗口单位。”东明路街道三林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敏告诉记者,如今岗位设置更加细化,但对于居民区社区工作者,要求“全岗通”,即所有岗位都要熟悉。

丰富的岗位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和创意的机会。卫华记得,2009年她刚进社区工作时,居委会只有一台电脑,放在书记身后专设的桌子上。“电脑用布头罩着,写文章也不是直接电脑编辑,而是手写后对照着录入到电脑里,每次用完还得把布头再盖上。”

图片

如今,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工作状态。在卫华看来,很多年轻人善于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基层工作减负,在这方面,他们反而是“老法师”。

随着基层工作越来越多元化,这些年,卫华和同事用过的工作软件越来越多,甚至社区活动方案都能用AI生成。她感慨:稍有躺平,就可能get不到新的思潮。前几天,社区召开了一场为小区增设监控探头的会议。“按照以往操作路径,大家可能要用脚步丈量,但这项工作交给一位年轻社区工作者后,他建了个群,打开地图软件,大家直接在屏幕上确定标签点位,最后形成了一张完整的电子图纸,大大提高了效率。”卫华说。

“现在上海社区的老年人很多,但社区活动不能只有老面孔,着眼未来,我们也要动员社区里的年轻人。”卫华说,年轻人脑筋活、想法多,为社区活动增加了很多创意。此外,社区经费中还有一笔社区自治经费,就是用以保障社区治理中创新的“奇思妙想”能够实施开展,“这就不能没有年轻人的参与”。

对于年轻人在社区活动中的创意,李文静也深有体会。在居委,她主要负责青少年保护、信息、司法条线,特别是青保工作,主要在寒暑假开展活动,她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成立了一个社区混龄小队,开展了许多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专业老师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开设讲座,拉近社区和青少年的距离。

图片

近年来,随着超大城市基层社区治理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更多社会力量和社区志愿者参与其中,而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跨界的资源整合,更加需要项目化运作和一体化的协调推进。这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1.7万多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中,社区社会组织就有6142家,社区基金会87家,净资产达到了3亿多元。另外还有备案在册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共有2.66万个,参加人数56.96万人。“我们期待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新经济领域、新就业形态、优化营商环境等社区治理新领域、新课题注入新动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持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随着工龄和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目前,上海的社区工作者实行“三岗十八级”薪酬标准:设立负责人、主管、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其薪酬水平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设置为18级,薪酬等级随其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岗位提升而提高。

据了解,各区每年参考上年度全市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适度调整社区工作者人均薪酬水平,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据统计,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约为13.5万/年,社区工作者薪酬水平持续提升,近4年累计涨幅约30.3%。

图片

对年轻人来说,社区也收获了很多其他工作无法提供的经验。“我在社区工作了将近一年,最大的收获是沟通能力的提升。”钱文静说,以前自己的性格比较怕出错,不太敢直面问题,但在街镇窗口,每天都要对接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自己变得更勇于接受挑战,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有好处。“就像社区书记说的,在基层锻炼见识过各种问题后,今后遇到困难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她所在的街镇也特别注重年轻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去年为新进的社区工作者举办了培训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书记和老师来讲课,帮助其提升工作能力。

近年来,上海持续拓展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本市相关规定,畅通了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在事业单位、街镇公务员招录中,优先招录、定向招录社区工作者;探索优秀社区工作者选调进入公务员、事业编的渠道,并在定级时对其基层工作经历予以承认。此外,上海还加大了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今年评选出的10名“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中,有3名是市人大代表,1名是市党代表,还有多名区级、街道的人大代表、党代表。

图片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力度,进一步打通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松江区新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超峰说,2020年以来,新桥镇已有7名社区工作者提任居民区书记岗位,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待遇,3名社区工作者提任相当正科级干部,16名社区工作者提任相当副科级干部,7名社区工作者职级晋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刚到社区工作的年轻人,对未来发展仍有很大期待。比如,有人正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考公,还有人准备考社工师的证书,进一步提升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