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中南门古城三面环江,一面靠着山和城,自古是黔东的政治经济中心。 视觉中国 图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对铜仁之美赞不绝口:“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
提及铜仁,梵净山总是先跃入眼前,但铜仁文旅并不止于一座梵净山。相较于贵阳、六盘水等以避暑闻名的城市,气温并不凉爽的铜仁,能占领一定的暑期旅游份额,和文旅资源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
中南门古城既古老又年轻。百余座明清建筑承载着铜仁600余年来的历史脉络与变迁;这是古城厚重的一面;这里还有村歌会,吸引来自全国的音乐爱好者一展歌喉,与路边音乐会、露天电影等共同组成铜仁的城市夜景图,古城夜未央,正是其年轻活力的另一面。
古城新貌得益于城市更新,“千年丹都”朱砂古镇同样谋变求新,废弃矿山转身一变,成为避暑、工业旅游目的地。
7月27日,游客在铜仁朱砂古镇游览。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7月26日-27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举办的“这个夏天,来贵州一起澎湃”为主题的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铜仁,探访梵净山、朱砂古镇、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寨沙侗寨等景点,寻找铜仁文旅“多面之美”。
澎湃新闻了解到,铜仁将继续以“新”字为关键作文旅文章,推出“跟着赛事游铜仁”系列产品,将举办公开水域游泳赛、梵净山桨板嘉年华活动、全国老年人持杖健步走活动等赛事活动,希望通过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吸引人气。
铜仁文旅,不止梵净山,正以多面示人。
在中南门古城“看见”老铜仁
若想于方寸之间,读懂铜仁,不妨走进中南门古城。
中南门古城坐落于铜仁市中心的一个半岛之上,自明代永乐十一年,铜仁建府至今,一直被作为府署的所在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有明清、民国时期建筑300余栋,古巷道11个、码头1个,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7月27日晚上22时许,铜仁中南门古城里游客仍旧络绎不绝。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这里,望楼、四合院、巷道、城墙、码头次第排开,可见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交流融合的缩影。
自古以来,有码头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中南古城亦是如此。
得益于舟楫之利,来往的商贾在这里置下房产,至今,这里仍留有大量四合院建筑,如杨家大院、陈公馆、校书第等,与其他建筑一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载着铜仁厚重的历史。
商贸往来,促进了铜仁的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书院便在历史的浪潮中应运而生。据铜仁古城讲解员付丽群介绍,铜仁的书院,肇始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銮塘书院、铜江书院、中和书院是铜仁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书院,而坐落在中南门的梵净书院便是以铜江书院为原型复建而成。
走进梵净书院,在国内首个光影沉浸式互动课堂,可以“对话”典籍里的孔夫子;在这里,还能体验六艺之乐,领略贵傩文化、活字印刷、贵州布染、六艺书画、数字射箭的魅力。
中南门古城黔绣馆里展示的“叶脉绣”,在一张树叶上绣出两只活灵活现的虾。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非遗是中南门又一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
付丽群介绍,铜仁现有“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12项、“省级非遗”85项。在中南门,可以领略“松桃苗绣馆”绣娘民间刺绣和蜡染手工的绝技,见识在一片树叶上绣出梵净山的“叶脉绣”绝活,还可以感受人类非遗“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沿河土家山歌”的底蕴。
在中南门,"老手艺"传承不息,"老记忆"悠悠再现,唤醒乡愁。
工农兵照相馆是铜仁最早的照相馆,已有85年历史,2021年,工农兵照相馆从铜仁民族路搬迁至中南门古城内,拍摄一张用传统方式显影的老照片,已成为许多铜仁人心中的一份情结。据负责人唐亚玲说,目前,她所拍摄的照片中,最大的跨度贯穿铜仁五代人。于她而言,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铜仁几代人的变迁与成长,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铜仁入夜“不打烊”
铜仁市的繁荣与变迁,承载着无数市民的记忆和情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区也曾一度面临过建筑破旧,道路坑洼等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为加强对中南门古城的保护力度,更好向市民和游客讲述铜仁历史故事,铜仁市委、市政府早在2015年10月就启动了中南门古城修缮工作,并将该工程列入铜仁主城区城市功能“十大提升工程”之一。
中南门古城主打文化牌,以文化带动经济。图为7月27日晚拍摄的中南门古城。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当下,几经修复与迭代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已然蜕变为铜仁兼具传承与创新的地标。
据铜仁市梵净古邑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英介绍,近年来铜仁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老集市特色商铺的同时,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茶文化、府城文化、市井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文化等六大文化体验为特色,以文化为引领,培育酒店客栈、美食小吃,引进了松桃苗绣体验中心、黔绣非遗工艺传承馆、抹茶体验等现代业态,形成以周逸群陈列馆、梵净星空艺术馆、飞山宫等为特色的主体文化和非遗文化体验区。
入夜后,流光溢彩中,中南门古城别有一番韵味。
探访当日,正值傍晚,在古城的“百姓大舞台”上,一场侗族舞蹈表演正在上演。据李英介绍,台上节目均由市民自发组织,在铜仁另一端,贵州“村歌会”周赛也在同步进行。
7月27日晚,一群少年少女在中南门百姓大舞台表演街舞。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据众望新闻报道,“贵州村歌会”是为全国老百姓免费打造的舞台,不收取任何费用。比赛传唱比赛从“五一”启动海选,将于本年底举行决赛,期间将邀请全国各地歌唱爱好者,到铜仁竞技献艺。
不仅如此,非遗巡游、摆手舞、路边音乐会、露天电影,锦江游船……一项项沉浸式体验新项目,“点亮”城市“夜经济”,丰富了市民游客的仲夏之夜。
近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幻梵净山》在铜仁寨沙侗寨复演,为市民游客夜游铜仁增添了又一项选择。
这场60余人参演的大型山水实景秀,以梵净山为舞台背景,用舞台技术再现梵净山天象奇观,三大奇观——禅雾、幻影、月光竹林交相辉映,山水实景、民族风情、梵音梵乐巧妙融合,民族风情在山水舞台绽放。
7月27日,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幻梵净山》在铜仁寨沙侗寨演出。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据《梦幻梵净山》舞台总监唐超介绍,铜仁演出主要由侗族、瑶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组成五个篇章,呈现了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彩部分,是贵州省唯一展现五大少数民族特色的演出。
废弃矿区变避暑目的地
当下,以铜仁万山区为取景地的电视剧《沸腾的群山》正在热播,该剧以万山区的奋斗历程为原型,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蝶变的故事。
回归现实,万山之变亦是如此。
万山因汞矿和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被誉为“丹砂王国”、“中国汞都””,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县级行政特区和全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曾连续多年保持汞产量世界第一。据最新考古发现,可证实万山朱砂开采已有 3000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完整的工业遗产,集中展现了中国汞工业发展历程和悠久的朱砂历史文化。2001年10月,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政策性关闭,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也因此推动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
7月27日拍摄的朱砂古镇。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如今,万山已经褪去“汞工业”的标签,成为新兴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借助悠久的朱砂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朱砂古镇,开始了新生。
国营照相馆、职工夜校、传达室、邮局……走进位于万山区的朱砂古镇“那个年代”步行街,仿佛步入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
若走进这些空间,能看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古董们,老式收音机、黑白电视、陈旧的喇叭,陈旧的柜台.……各式宣传栏中的图片、文字都带着明显的时代标志,“请各位职工持供应证到后勤处领取四季度粮油等票汇……若走进大食堂,还能吃到银色铁盒盛的饭菜,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的真实生活。
事实上,汞矿开采关闭之后,曾经热闹非凡、充满活力的生活区骤然间归于沉寂。
7月27日,游客在朱砂古镇里游览。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2015年7月,为了发展旅游,万山区从江西引进一家企业,成立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总经理王宁介绍,起初,因考虑到原汞矿遗址文化的“唯一性”,才确定工业游的主题,借助汞矿职员的住宅区、矿山遗址、采矿坑道等工业遗产,打造出了那个年代步行街、时空隧道、悬崖栈道、悬崖酒店等景点,朱砂古镇也是国内首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
走入“地下长城”,在灯光的渲染下犹如闯入了“时光隧道”,在这个千年矿洞内有着千姿百态的石柱、石幔和石花等,洞壁上有原生状态的朱砂矿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已成为学生探索与理解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研学基地。
走出“地下长城”,脚下便是贵州首个建在峡谷上的“玻璃栈道”,隔空玻璃脚底万丈风光一览无余。
“这里的海拔在860米左右,夏季比周边地区更加凉爽。”据王宁介绍,朱砂古镇内,还能体验到悬崖游泳池、悬崖滑索、玻璃漂流等,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游客前来避暑,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
7月27日,朱砂古镇讲解员带领游客体验悬崖上的玻璃栈道。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万山人多年来掌握的汞矿开采和制作技术也没有浪费,建起了新的工厂和朱砂文创产业,其中朱砂制作的手链、链坠等工艺品备受游客欢迎。朱砂在中华文化里是一种中药,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为赤红色晶体状,比重比钢铁还重,又有着宝石一般的透光率和折射率,自古被认为有辟邪、健体的作用。
目前,万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朱砂集散中心,朱砂产业园共生产朱砂原石、朱砂压膜、朱砂画等九大类2000多种产品,现有企业43家,2023年销售额达8.5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朱砂古镇里展示的朱砂矿原石。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2012年,万山汞矿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3年,朱砂古镇被授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来到万山看遍万山放下万山”,在朱砂大观园大门上的左联如是写道,如今,“放下万山”的朱砂古镇,正吸引着无数人来到万山、看遍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