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路与站点
西潼路是陕西的第一条汽车营运路线,全长170公里,民国11年(1922)8月25日客货汽车正式营业,通车时仅设西安、潼关两汽车站,此为陕西汽车站之始。后又设临潼、渭南汽车分站。当时汽车站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办理所有过往汽车的运营业务,故又称汽车公站。
民国15年(1926)元月,西安至陇县、西安至三原两线通车营业,西陇252公里,西三45公里,分别设立陇县、三原汽车分站。
民国18年(1929)4月,西陇路西凤段(又称西凤路)私营汽车营业时,设武功、凤翔两汽车站。5月至10月,国民联军第三路军开办了西安至河南陕州、西安至甘肃平凉、西安至大荔、西安至蓝田等路线客运业务,首次将营运线路和站点拓展至省外。
民国19年(1930)11月,陕西汽车管理局成立以后,增设了华县、岳镇、灵宝汽车分站,由于陕甘两省汽车运输业务实行分权管理,陕西撤销平凉站,在长武设窑店分站。民国20年(1931)元月,陕西汽车管理局并入公路局,增设邠(彬)县站,4月,又设咸阳、武功分站。5月,设立西安桥梓口业务代办所;西三路由三原延伸到朝邑后改称西朝路,增设大荔站及泾阳、兴市镇、蒲城、朝邑售票所,不久,蒲城售票所改为三等站,增设富平售票所;西安至盩厔(周至)通车营业,设盩厔汽车站。6月,西安至南五台短途客车开放,西朝路划为省公路局专营线路。12月9日,横跨渭河的朝邑至潼关线通车营业,虽仅30公里,却将西潼、西朝两线连接相通。
民国24年(1935)5月1日,西平线延长至兰州,称西兰线,划为国道,由西北国营公路局管理经营,陕境先后设立西安、西安西、咸阳、醴(礼)泉、乾县、邠县、长武等站。当月,省公路局将西陇路延伸至陕甘交界处的马鹿镇,并设马鹿镇站及陇县、固关售票所,后又增设鄠(户)县站。8月,咸榆路咸阳至耀县通车营业,9月延伸至鄜(富)县,设同官(今铜川)、耀县、宜君、中部(今黄陵)、洛川等汽车站。
民国25年(1936)5月,宝鸡至汉中线通车营业,设宝鸡、汉中站,11月由汉中延伸至四川广元。7月,陕西通达豫西南的西安至界牌线通车运营,设蓝田、黑龙口、商县、龙驹寨、武关、商南、界牌站及李家坪售票所。
民国26年(1937)元月,榆林至绥德开放客货班车,后由绥德延至宋家川。3月,汉白公路汉中至安康通车,设汉阴、安康站。至此,陕西共有汽车营运线路13条,营运里程1759公里,汽车站点41个,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公路汽车运输线路。
民国28年(1939)2月,省公路局以“收少支多”,担心站务人员滋生事端,将同官、耀县、洛川、商南等站及富平、泾阳等售票所撤销。当月,西北公路局经营的华家岭至双石铺线通车,该线南接川陕路,北连西兰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条军用路线,全线大部在甘境,陕境仅有双石铺一站。同年,汉白路通至白河,沿线设城固、西乡、石泉、汉阴、安康、平利、竹骆、白河等8站。民国30年(1941)初,开放了汉中至石堰寺(蒋介石的别墅和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所在地)不定期客运班车。同年5月,连接西兰、川陕两大公路干线的宝平路通车,将兰州至宝鸡间的里程缩短近300公里。6月,西荆路由界牌延伸至南阳,省公路局在南阳设立办事处。
民国32年(1943)4月,蒲城县政府为省公路局贷款购车,开放了蒲城至渭南的客运班车。5月,横跨渭河的大荔至华阴线通车营业;西安至韦曲线延伸到王曲和太乙宫,先设粉巷站,后改设钟楼售票所,因在闹市区不久即撤销,业务并入西安站。
民国33年(1944)3月,驿运业务与汽车站合署办公,汽车站改称运输站。民国34年(1945)7月,改称汽车管理站。
民国35年(1946)6月,国民党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共中央及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成为国民党争夺的主要目标之一,争战激烈,公路运输遭到破坏,营运线路缩短,不少车站有名无实,运输不能正常运行。
1949年,随着西安解放和解放战争的进展,8月7日,西安至平凉客运班车恢复,9月17日,西安至兰州客运班车互通,12月1日,西安至蓝田、西安至商县客运班车恢复,后又先后恢复了宝鸡至汉中、广元,汉中至安康班车。至1952年底,恢复的营运线路还有:咸阳至榆林,咸阳至宋家川,渭南、大荔至韩城,以及宝鸡至天水,宝鸡至平凉等。西安至兰州公路陕西设西安、咸阳、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平凉等站及礼泉、泾川代办站。长坪路设蓝田、商县汽车站及黑龙口代办站。西安南郊短途路线有西安南关分站。西周线设户县、终南站。宝汉线设宝鸡、双石铺、庙台子、褒城、汉中等站。汉中至安康段有安康站。咸榆、绥宋线设铜川、洛川、延安、绥德、宋家川、榆林等站。全省共计恢复营运线路13条,营运里程3920公里,汽车站点30个。
“一五”期间,陕西公路汽车运输主要是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老区,服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营运线路发展遍及关中、陕南、陕北三大自然区。陕南地区有:宝汉线,增设黄牛铺站,共6站,双石铺站附设交通旅行社并设旅客食堂;褒城至广元段,设勉县、大安、宁强、广元4站;汉中至白河线运营1954年前至安康,1956年至平利,1957年至白河。陕南业务区辖站15个,营运线路3条4段,营运里程达1176公里。陕北路线主要是贯穿南北的咸榆公路及其支线绥宋段共735公里,设汽车站9个,代办站5个。关中的线路主要是横穿东西的西平线(308公里)及长坪线(228公里),这两条营运线路,西达甘肃,东通河南。西线将礼泉、泾川改为正式站,由于泾川、平凉属甘肃,甘省准陕西在泾川设站,派代表驻平凉,受甘省平凉站领导,甘省派代表驻西安,受西安站领导,车辆互通。西安至银川线,客运主要由宁夏担任,货运互通,宁夏派业务人员驻西安站,陕西在宁夏业务由宁代办,大批货运业务陕西派人办理。西安至西峰镇(甘肃)线(280公里),陕西设西峰镇站。长坪线增设丹凤、商南站,改黑龙口为正式站,其支线有黑龙口至洛南与商县至山阳,后延伸至漫川,山阳、洛南为正式站,漫川先为代办站,后改为正式站,大荆为代办站。宝鸡至平凉线,增设陇县、千阳站。渭北有渭南至白水(95公里)、下营至韩城(168公里)、富平先通至白水后延至黄龙。以西安为中心的短途线路有西周、西临、西余(下)、西汤(峪)、西太(乙宫)等线。西宝线以渭河为界,分南线北线,南线由西安沿渭河南岸过周至、眉县达宝鸡,北线由西安过咸阳沿渭河北岸过兴平、武功、扶风、岐山达宝鸡,仅通货运,客运主要是火车。关中地区设站18个及代办处售票所2处,主要路线9条,营运里程1615公里。
“大跃进”中,公路运输“以钢为纲”,“保钢铁元帅升帐”,哪里有大炼钢铁需要的物资,营运线路就发展到哪里,车辆就通到哪里。如洛南的三要、镇安的云镇、柞水的营盘等诸多矿点,尽管道路条件很差,有的仅是山间小路,车辆运行效率极低,也必须通车营运,这是瞎指挥、浮夸风在营运线路发展中的反映。但在这一时期,地方公路有所发展,先后有彬县至旬邑、三原至淳化、三原至旬邑、三原至富平、永寿至麟游、长武至灵台、铜川至马栏、延安至宜川、宜川至黄龙、延安至吴旗、绥德至子洲、西乡至镇巴等一些原来不通公路的县、公社通了汽车,但多属非正常的汽车营运线路。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了营运线路中的浮夸风。至1966年,全省公路汽车营运路线有394条,营运里程达15239公里,其中支线351条,8623公里。陕北干支线发展到83条,北至府谷、西至定边、东至吴堡、南至铜川、黄龙,四通八达,对繁荣陕北地区的经济起了促进作用。穿越秦岭的西万公路西安至石泉段1960年通车,由西安经西万公路至安康全长378公里,较原来绕道宝鸡、汉中缩短路程近2倍,进一步方便了关中与陕南地区的客货交流。此外,煤炭、木材等专用路线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66年,共有煤炭、木材等专用路线15条,详见12-1-1表。
陕西省公路汽车煤炭、木材专运路线表
12-1-1表 (1966年)
路线 名 称 起 讫 地 点 备 注
起站 讫站
商县—大荆线 商 县 大荆煤矿 煤运专线
新生矿一富平线 新生矿 富 平 煤运专线
黄龙—富平线 黄 龙 富 平 木材专线
铜川—跃进矿线 铜 川 跃进矿 煤运专线(包括柳林沟七一矿)
铜川—王石凹线 铜 川 王石凹 煤运专线
铜川—陈家河线 铜 川 陈家河 煤运专线(包括敖柏)
铜川—金华山线 铜 川 金华山 煤运专线
西安—石泉线 西 安 火帝堂 木材专线(包括江口等地)
宝鸡—磨房沟线 宝 鸡 潘家湾 木材专线
宝鸡—磨房沟线 潘家湾 嘴 头 木材专线
宝鸡—磨房沟线 嘴 头 磨房沟 木材专线
龙口—上南河线 龙 口 姜窝予 木材专线
龙口—上南河线 姜窝子 上南河 木材专线
汉中—阳平关线 汉 中 勉县矿 煤运专线
铜川—茶坊线 铜 川 茶 坊 木材专线
“文化大革命”中,一方面正常的运输秩序被打乱,营运线路的开辟和站点设置失去控制;另一方面随着县社公路的发展和运输业务管理权力下放,地区范围内的短途运输线路增多。至1 978年,公路汽车营运路线发展至562条,营运里程达35930公里,汽车站135个,售票所20个,代办站50个,停靠点4773处,平均站距7.3公里。路线站点分布详见12-1-2表。
陕西省公路汽车营运路线、站点分布表
12-1-2表 (1978年)
地 区 营运路线(条) 营运里程(公里) 汽车站(个) 售票所(个) 代办站(个) 停靠点(处) 平均站距(公里)
榆林 112 6542 18 2 6 401 9.4
延安 48 5178 17 0 4 554 9.1
铜川 4 165 1 2 0 38 4.9
渭南 69 3596 16 4 18 608 5.5
西安 19 752 7 0 8 129 5.9
咸阳 29 2825 16 5 5 264 5.8
宝鸡 118 6200 21 1 0 1204 4.4
商洛 50 3617 11 0 5 657 4.6
安康 37 2812 16 0 2 355 7.5
汉中 76 4243 12 6 2 563 3.9
“六五”、“七五”期间,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公路汽车运输“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全省公路运输市场繁荣兴旺,新的跨地区跨省区的公路运输路线大量开辟,汽车零担货物运输从1984年6月开辟西安—延安—榆林第一条跨区线路、8月开辟西安一郑州第一条跨省线路后迅速发展,至1990年,共开辟汽车零担运输线路86条,营运里程43282公里,其中,省际路线41条,3.5万公里。全省地、市、县运输企业开辟的跨省汽车客运班车线路由1985年的49条增至1990年的152条。同时,发挥汽车运输灵活、方便、及时的优势,开辟公铁分流客运线路94条,17580公里(含重复)。
跨省客运线路,大都通达相邻省区。跨省货运线路多以西安为中心,通达除西藏、新疆外的其它省市区。至1990年,公路旅客运输营运线路1575条,营运里程28274公里,其中农村支线客运里程15416公里。汽车站点至1 989年已发展到6799个,遍布全省城乡,其中汽车站232个,代办站89个,售票所107个,停靠点6371处。其分布情况见12-1-3表。.
陕西省汽车站点分布表
12-1-3表 (1989年)
地区 汽车站(个) 售票所(个) 代办站(个) 停靠点(处)
榆林 33 23 13 332
延安 26 11 4 612
铜川 6 2 10 325
渭南 28 2 11 298
西安 29 5 11 786
咸阳 16 9 5 1078
宝鸡 31 8 5 964
商洛 14 19 20 526
安康 20 6 5 301
汉中 29 22 5 1149
合计 232 107 89 6371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多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前来陕西观光的国内外旅游者日益增多。至1990年,通往各旅游景点的公路逾40条,2000多公里。
二、营运线路审批与划分
民国时期,陕西公路汽车营运线路是由省汽车管理部门(如省汽车局、公路局或建设厅)审批。新中国成立后,陕西公路汽车营运线路仍由公路主管部门审批。1950年4月至1951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国营西北区运输公司审批和划分。1952年,陕西汽车运输归省管理,线路划分由省交通厅负责。1954年,省运输局成立后改由省运输局主管。1968年省交通厅及运输局撤销后,属地(市)辖区的线路由当地交通主管机关审批。
1979年,省交通局颁发《陕西省公路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办法》规定,跨省客运班车路线的新辟、延长、缩短和停撤,应经地(市)交通局审核后报省交通局与兄弟省协商审批,省内跨区路线应经当地地(市)交通局审核后报省交通局批准,地(市)区内的由地(市)交通局批准,报省交通局备案。
公路运输市场开放后,省经济委员会、省交通厅根据新的形势,于1985年11月8日颁发了《陕西省公路旅客运输管理暂行规定》,对公路客运营运线路的审批修改为:地(市)交通部门的运输企业申请营运线路,向地(市)交通局申报;县(市)交通部门的运输企业申请经营线路,向县(市)交通局申报;其他单位、个人申请经营线路,持介绍信或村民委员会证明,到当地县(市)交通局领取《公路旅客运输申请表》,属本县境内的,由县(市)交通局审批,跨县(市)的,由地(市)交通局审批,跨地(市)的,由省交通厅审批。凡经批准均由审批单位发给《陕西省公路汽车旅客运输营运线路批准书》,一车一证,每年换发一次。同时规定,一经批准经营的线路,在正常情况下,未满3个月者,不得变更,以维护乘客利益。
陕西公路汽车客货运输营运线区是根据运输力的布局不断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省西安运输公司负责西兰、长坪、咸宋、渭大韩等干线公路和西安附近一些线路的运输,省汉中运输公司负责宝广线和陕南地区的公路客货运输,营运线区范围很大。后随着运输企业增多,陕北地区划归省延安运输公司营运,宝鸡地区划归宝鸡运输公司负责,铜川煤运处负责铜川煤炭运输,西安市运输公司负责经营市区公路运输。
1958年,榆林、商洛、安康运输公司成立后,营运线区进一步划分为:陕北以绥德为界,以北线区划归榆林运输公司,以南线区划归延安运输公司;陕南地区以石泉为界,以西线区划归汉中运输公司,以东线区以及西安至安康线由安康运输公司经营;西安经蓝田至商洛以及商洛地区各线划归商洛运输公司运营;关中地区的线路,除宝鸡地区的由宝鸡运输公司营运外,其余划归西安运输公司经营;铜川运输公司仍专司煤炭运输。1960年省钢铁运输公司成立后,主要运输所在地区的钢铁工业原材料。西安市区的公路运输仍由西安市运输公司运营。
1964年,按“以经济区域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划”和便于直达运输,对全省汽车运输企业营运线区进行了调整。将延安、榆林运输公司合并为陕北运输公司,营运区划为铜川以北的陕北线区;将西安、商洛运输公司合并为关中运输公司,原西安、商洛运输公司的线区统由关中运输公司运营;铜川运输公司除煤炭运输外,并经营铜川市境内和铜川至马栏线货运;宝鸡、汉中和安康运输公司的营运线区未变。同时,对跨区客货运输明确规定为:铜川市以北的跨区客货运输由陕北运输公司承运;麟游以北、眉县以东的客货运输由关中运输公司营运;武功以西、双石铺以北、以及普集镇至乾县的客货运输由宝鸡运输公司经营;韩城宜川线、富平黄龙线客运及宜川、黄龙大宗南下物资由关中运输公司运营,北流物资由陕北运输公司经营;阳平关至安康的直达客运由汉中运输公司经营;营运区域交界县境内的客货运输,主要由设站公司承担。陕西省汽车运输大队为陕西代交通部管理的平战结合的全能运输队,其营运线路为西万线石泉以北和汉白线的石泉至汉阴段。
1979年,省交通局根据交通部重新颁发的《关于跨省公路客货营运区域分工规定》和省经委《关于我省主要物资合理运输办法和基本流向的通知》精神,对一些公路汽车客货运输线路作了调整,如:西安至黄龙、宜川至西安,由渭南地区运输公司运营;西安至眉县、麟游至西安,由咸阳地区运输公司负责;由西安外运至榆林、延安、汉中的货运由陕西省运输公司和陕西省第二汽车运输大队负责;由定边运往延安地区各县市的食盐由延安地区运输公司负责等。
三、汽车站建设
民国时期,陕西公路汽车站的设置多在客货量较大的县城或集镇,抗日战争发生后,加强了对汽车的管理,公路沿线的关隘、渡口、交叉处也多设有汽车站。新中国成立后,除利用原有汽车站外,新辟线路建站多在县城和客货流量较大集镇。1963年,省运输局规定的建站原则为:(1)公社以上政府所在地,重要机关、厂矿、学校所在地,集镇或其他重要地点;(2)每天平均上下车的乘客在60人次以上,货运在5吨以上,零担包裹在1吨以上;(3)公路交叉口、渡口每天经过班车在10次以上;(4)旅客食宿、车辆保修、加油和客货中转地点。凡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可以设站。不具备设站条件站距较长上下旅客较多的可设代办站或停车点。代办站可委托供销社、邮电所代办业务。汽车站、代办站、停车点的设立与撤销,由各地运输公司自行办理,并上报省运输局。
1978年9月,省交通局颁发了新的《陕西省公路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农村公共汽车管理办法》规定,站点设置应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工矿,可在县城、公社、重要机关、厂矿、学校所在地,公路交叉口,铁路、水路集散点,旅客流量较大或班车始发地设置车站。车站的设置、撤销由运输企业提出意见,地(市)交通局批准,报省交通局备查。农村公共汽车在生产大队、农场以上的单位所在地都要设立站点。
民国时期,陕西公路汽车站多是利用公路沿途的旧房、庙宇或车马大店。民国24年(1935),西北公路局开始经营陕西国道公路运输,在西兰、川陕等公路沿线先后修建了西安、乾县、邠县、长武、宝鸡、双石铺、庙台子、褒城、汉中等汽车站,站内有停车场、职工宿舍、候车室、售票房、行包房、办公室等。双石铺、邠县站还修建了招待所、食堂。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交通运输,国家拨款、企业自筹,从50年代开始,对公路沿线车站进行了修建。重建和新建的:西兰线有咸阳、乾县、永寿、彬县、长武站;长坪线有蓝田、黑龙口、商县、丹凤、商南、山阳站;咸榆线有铜川、延安、绥德站;富白线有富平、蒲城、黄龙站;渭大韩线有渭南、大荔、合阳站;西安市有玉祥门、南关站;西周线有户县、周至站;宝汉线有宝鸡、双石铺、汉中站;汉安段有安康站等。至60年代末,共新建汽车站76个。大部分车站配设职工食堂与司助宿舍,重点车站设有油库、保养站。这些车站的修建,改善了陕西公路汽车旅客运输条件,便利了旅客,便利了运输。
70年代以后修建的汽车站,规模较前扩大,设施亦较齐全。1971年建成宝鸡站,占地12777平方米,候车室宽敞,招待所、食堂、行李寄存、食品小卖部等设施较全,称为“旅客之家”,80年代该站持续开展优质服务,省交通厅、交通部曾多次授予“文明汽车站”等称号。1976年商洛建成镇安汽车站,占地3300余平方米,候车室、宿舍、食堂、油库、售票、办公、行包房、车场等设施齐全,服务质量良好,多次荣获“先进汽车站"称号。70年代后期修建的西安汽车站,建筑面积12424平方米,包括客运大楼、行包天桥、综合楼等。其中,候车大厅、售票厅、广厅面积2935平方米,且有食品营业厅以及公安、邮电办公用房约250平方米,食堂、招待所(兼防空设施)、问讯处、行包房、医务、托儿所、广播室及司助宿舍等都有专设。原设计有多层车库、双层发车、行包自动提升、汽车加注开水、保暖、防火、防滑等设施,双层候车室及进站检票口建成后,其他项目因故未成。
西安汽车站原由省交通局、省经委派员牵头,由咸阳、商洛、渭南、安康4个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集资140万元联合筹建,因居民搬迁以及物价上涨等原因,省交通局和省计委又以省自筹资金给予补助,于1983年基本建成。后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实行车站与企业脱钩,独立办站,面向公路旅客运输全行业,集中经营,统一管理,有偿为进站参加营运的国营、集体客运企业以及个体、联户客运户提供售票、停车、食宿等各项服务。至1990年,进站参加运输的计有本省商洛、咸阳、渭南、宝鸡、延安、铜川、西安市等7家地(市)运输公司,甘肃、宁夏、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的26家专业运输公司和一些客运个体运输户。开辟省内外客运线路120条,营运里程7093公里,平均日发班车235个,运送旅客9194人,高峰时达1.5万人,年营运收入1732万元。为陕西省第一个与企业脱钩独立经营的汽车站。
陕西公路交通汽车站的建设,因受资金制约,滞后于公路旅客运输的发展。至1985年,全省共有汽车站194个,白河、旬阳、兴平3个县政府所在地尚未建站。70年代以前修建的汽车站,大都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站房老旧,远不能适应旅客运输增长的需要。1956年修建的汉中站,售票、候车、行包等营业用房共315平方米,日均旅客发运量已由当初的3000人增至1985年的近万人,旅客购票、候车十分拥挤。西安的玉祥门站、南关站更加拥挤不堪,高峰时,每位旅客平均占地不到0.1平方米。宜川汽车站1984年因候车室倒塌压伤了旅客,榆林鱼河堡汽车站候车室因破旧不堪被迫关闭,给旅客带来很多困难。汽车站建设已成为全省公路运输突出的薄弱环节。
1986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公路汽车客运票价中,加收公路客运附加费,每人公里2厘钱,作为汽车站点建设专用资金,由省交通厅统一掌握。至1990年,全省共安排汽车站点建设项目47个,总投资5793.6万元(其中交通部补助695万元,省交通厅补助2173万元,地方和企业自筹2925.6万元),建筑面积11.45万平方米,4年完成的投资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已有延安、汉中、西安南关、南郑县、佛坪县等27个汽车站建成投产,普遍增设了配套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旅客运输“一条龙”服务。
“七五”末,全省等级汽车客运站达到157个,其中,日发送旅客运量达一级站标准的11个,二级站标准的84个,三级站标准的42个,四级站标准的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