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从清晨到日暮,从初春到寒冬,在济南这座城市里,始终有一群温暖可爱的人,践行着志愿精神,传递着社会温暖,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抹抹“志愿红”犹如“星星之火”温暖了泉城各个角落。本期《非常对话》,记者采访到了“爱心奶奶”李爱萍,历城区王舍人街道鲍盛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晓婷,起步区孙耿街道老杜管区主任亓鹏,“退休医生”李宝陆,“义修哥”志愿服务队创始人陈文太,聆听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动人故事。正是他们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点滴善举汇聚成爱心洪流,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温暖,幸福感与日俱增。
李爱萍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爱心奶奶”李爱萍
18年,用爱心和善举诠释“志愿者”本色
77岁,18年志愿者,2.6万小时服务时长……今年,历下区燕山街道燕安社区居民李爱萍登上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榜单。一时间,许多市民自发转载“刷屏”。这位泉城“爱心奶奶”十几年如一日,用爱心和善举彰显着“志愿者”一词的本色。
2005年退休后,脱下白大褂的李爱萍穿上红马甲,加入了泉城义工。她回忆说,报名的时候,全家一起开了家庭会议,孩子们都支持她参加。可没想到,这份志愿服务的“工作”一干就是18年。
18年里,她时刻作为志愿者行动着。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捐款捐物、主动报名陪护伤员;2009年全运会,她免费为1000多名市民测量血压;2018年,泉城义工在泉城广场设立全年无休的志愿服务岗位,她便常常在义工小屋值班,为来往市民游客问诊。
此后,无数次志愿服务中,总能出现李爱萍沉浸其中的身影——她带领年轻志愿者走进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她同大家一道为执勤民警和快递小哥递上热乎的腊八粥……寒来暑往,满头银发的李爱萍逐渐成为团队中飘扬的“一面旗帜”,她总是早早出现在服务现场,全身心投入到帮助他人的服务中。
2007年,作为“泉城义工亲情拥抱福宝宝”项目志愿者,李爱萍走进福利院,来到了孩子们身边。有着专业医学知识的她,在照看孩子时总是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变化,也会为了解孩子的病情专门买书研究,并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请教学习,以便照料。
直到现在,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的退休老职工侯玉琴对李爱萍的印象依然深刻。她记得,那时候李爱萍每周都会长途跋涉去福利院五六次,为孩子们做按摩,一做就是一下午。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按摩,李爱萍帮助当时院中患有“软瘫”病长期卧床的小朋友慧慧站了起来,学会了走路;通过讲故事、对口型,教会了不会说话的小朋友喊“妈妈”。不知何时起,“爱心奶奶”的名字在福利院传开了。“我当了多年大夫,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李爱萍说,她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孩子们“笑得很甜”。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就踏实了”。
李爱萍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每天“奔波在外”,当社区需要她的时候,她也第一时间冲上前,为守护邻里健康出一份力。她配合社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录制了健康生活系列短视频发到居民群里。她积极报名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志愿“值班”,还主动拿出1000元给在一线的志愿者们购买防护用品。社区工作人员担心她的身体,她总是摆摆手,说自己还能干……一提起李爱萍,燕山街道燕安社区的工作人员就竖起了大拇指。
18载志愿服务经历,李爱萍总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到今天,77岁的她精力充沛,话语间仍旧充满了干劲。她说,这份“工作”,她要做到走不动为止。(文/图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陈恺 赵圣豪)
李晓婷征集社区居民意见。
历城区王舍人街道鲍盛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晓婷
“志愿红”绘就社区幸福底色
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带动大学生结对帮扶辖区独居残疾老人;组织志愿者开展义诊、缝纫等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80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婷一直在公益道路上前行,每年在辖区组织公益活动近百场,以爱之名做好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的“大课题”。
社区党组织书记怎样在新时代找到自己位置,发挥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历城区王舍人街道鲍盛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晓婷用10年的奋斗历程,在社区这个“小天地”,做好社区治理“大课题”,书写出了精彩的人生答卷。
从初入社区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走到哪都有人打招呼,在社区工作至今10个年头里,李晓婷把全心全意为居民办好每一件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在社区,实实在在解民忧。
鲍盛苑社区辖区的化肥厂宿舍是济南市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一开始成立社区的时候,宿舍区内脏乱差、三大堆、白色垃圾满天飞。“这种居住环境怎么住人呢?”随后,李晓婷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在小区里打扫清除卫生死角。一天两天三天,渐渐地,大家发现小区里比之前干净多了。趁着热乎劲,李晓婷拉起一支志愿者队伍,吸纳辖区热心的居民成为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环境就这样慢慢变好了。
社区在开展社情民意调研过程中,找出了“历史悠久”又“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化肥厂片区雨污管网改造瓶颈问题,宿舍区内排水设施不完善,多栋楼宇化粪池不与管网联通,情况较为复杂。李晓婷带领工作人员积极发挥社区“大党委”优势,集结志愿者,发挥“铁脚板”力量,逐一入户听取收集宿舍区1286户居民意见建议。先后召开6次协商议事会、恳谈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并最终和施工方对施工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现该工程正在施工中,协商好的方案工程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化肥厂这么多年宿舍区“污水横流”的问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对此,李晓婷有着细致入微的耐心,针对居民需求,她联合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探索社区服务的新路子,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赞誉。(文/图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张宇)
老杜管区主任亓鹏(左)走访老杜村村民。
起步区孙耿街道老杜管区主任亓鹏
点亮志愿微光 化身冬日暖阳
“阿姨,最近又降温了,您家里的煤球够不够?取暖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啊。”作为起步区孙耿街道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老杜管区主任亓鹏再一次来到了老杜村一位独居老人家中,还没进屋,他就发现老人的取暖炉存在着漏烟的问题。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老人为了节省,继续用着前几年的炉圈,导致密封不严。很快,他帮老人换上了新炉圈,解决了漏烟问题。
“一开始有的老人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是他们不了解很多农村地区的取暖设施普遍存在着维护不当的问题。比如独居老人家中,取暖设备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就容易出现堵塞或者漏烟的情况,接下来就会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中毒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亓鹏的坚持是有原因的,在他看来,一个密封圈值不了几块钱,但是定期更换一个新的密封圈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
在他所服务的老杜管区,居住着不少老年人。每个冬季,他和管区工作人员都会前往辖区各村挨家挨户走访,这里转转,那里看看,甚至会直接跑到人家的厨房里检查一番。一 开始,很多老人对于工作人员的上门叮嘱并不在意,也对自己能够掌控炉子的使用充满信心,因此有时对于这些上门的志愿者多少带了点敌意。但志愿者们考虑的是,冬天对于老人,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而言格外艰难。“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换个灯泡都困难。有的老人图省钱,一个小煤球会反复烧,屋子里捂得严严实实的,很难让人完全放心。”
于是,志愿者们开始采用“策略”,面对着态度强硬的老人,他们会通过帮着搭把手的方式来获得老人的好感。时间久了,老人们也能够感受到志愿者的那份执着。“这小伙子不错,眼里有活,说话也实在,是真的为俺们着想。”老杜管区的一位老人给予志愿者很高的评价。慢慢地,老人们也从心里“接纳”了志愿者的很多建议。
每逢冬季,孙耿街道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就是志愿者们最大的牵挂。冬日白雪皑皑,志愿者们化身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点亮志愿微光,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文/图 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张凯)
李宝陆为社区居民讲解健康知识。
“退休医生”李宝陆
用一技之长 做群众身边的健康讲师
历下区龙洞街道辖区居民李宝陆从事医疗及医学教学工作已有50余年,曾先后任临沂平邑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山东省黄河医院检验科主任,退休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普及医学及养生知识。“能用我的一技之长为群众服务,我很快乐。”李宝陆自豪地说。
有着56年临床经验的李宝陆,完全可以开个诊所,可他却选择公益为居民普及医学知识,随叫随到为邻居问诊,还自掏腰包为有生活困难的居民捐钱给物。“普及医学及养生知识意义重大,哪怕能帮到一位居民、一个家庭,那我所做的努力也是有价值的,是给多少钱都不能相比的。”李宝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在龙洞街道及银座花园社区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宝陆开启了社区公益健康讲堂,至今已开展60余次,惠及辖区5000余人次。刚开始讲座时,李宝陆发现有些老年人宁愿打4小时的麻将也不愿听1小时的讲座,为此他将印象深刻的病例、医学知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用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讲给听众,逐渐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喜爱,成为大家心中的健康讲师。目前,他已完成《肥胖及肥胖症对机体健康的危害》《免疫的基础知识》《睡眠、失眠症的医学知识》《糖尿病的科普知识》等11个医学知识普及课程的讲授。
李宝陆把普及医学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事,针对居民疑惑,他均热心并耐心地从医学保健的角度给予一一解答。同时,他还积极发掘居民中自愿无偿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行动的志愿者,引导更多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组建起一支医学及养生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健康公益讲堂知识宣讲和健康义诊,解答居民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所需的健康知识,为辖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文/图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吴海燕)
“义修哥”陈文太在楼道进行义务维修。
“义修哥”志愿服务队创始人陈文太
组建专业团队 风雨无阻为民服务
今年61岁的陈文太是“义修哥”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就从事电器维修的他,转业后进了电厂成为一名电工。在工作之余,闲不住、热心肠的陈文太经常被一些熟悉的社区居民叫到家里帮忙修修这、修修那,一来二去,电工陈文太的名声就悄悄叫响了。
“刚开始是邻居有需求,我就去帮忙。随着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想到成立一支义修志愿服务队。正好小区也有很多在电厂工作的人,我和大家伙儿说起这个事,大家都很赞成,‘义修哥’志愿服务队就这样成立了。”说起成立志愿服务队的初衷,陈文太告诉记者。
自成立之初,“义修哥”志愿服务队就把第一时间帮助居民解决维修上的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宗旨,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有需要的居民家中。陈文太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但他经常自费给大家维修,并带动自己的妻子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义修哥”的成员们也是如此,只要有时间就去给有需要的群众帮忙。在群众眼中,“义修哥”就是“家门口的活雷锋”,是维修家用电器的行家里手。自“义修哥”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数不清已进行过多少次免费维修活动,为居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锦水园社区积极链接“义修哥”志愿服务队,开展“无偿服务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以义修服务为手段,融入公益理念,以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坚持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水暖维修、公共设施服务等无偿服务,暖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点赞。(文/图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陈文君)
原标题:大爱无疆 温暖寒冬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