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城记:武汉VS南京,谁的实力更强?
2020-02-06 09:43
武汉 VS 南京
江城 VS 金陵
湖北省会 VS 江苏省会
九省通衢 VS 六朝古都
“中部重镇”VS“华东翘楚”
027武汉与025南京,动车仅3小时车程的它们,可谓中国最像的两座城。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和南京,都是副省级城市(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都是一省省会,都是三位区号城市,都是全面设区市,都是南北铁路干线与长江交汇点,都有一座堪称第一的公铁路两用长江大桥……
硬核南京VS朋克武汉
早上南京的小煮面摊前:“油渣还有啊,多放der辣油,面条炝一点!”的灵魂三连不绝于耳。
武汉的热干面锅炉旁:“多把芝麻酱跟麻油,莫加卤水!”的呼声此起彼伏。
南京13路载着赶去上班的白领腾空飞起,武汉的521带着街道口的学生伢们一路狂奔。
武汉的士飙车拒载信手掂来,南京的士让你体验97码的快乐。
当然,最硬核的南京,都在那句“霍史尼玛”里,就如武汉的朋克,一句“个斑马”就够了。
武汉和南京,都是风水宝地,都曾做过民国首都和三国东吴都城,同样依山傍水,夏不凉,冬不暖。湖北号称“千湖之省”,而武汉更号称“百湖之市”,巧的是,两市的市花都是梅花,英桐则是两座城最常见的行道树。90年代武汉大幅砍伐英桐,时任市长赵宝江被称为“砍树市长”。20年后,南京也宣布大量砍伐梧桐,季建业则被称为“伐木市长”。
两座城同有一个巨大的城中湖:
武汉有东湖,曾经的中国第一大城中湖。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美不胜收。
南京有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同有悠久的历史,穿城而过的长江,恼人的黄梅天,还都在传统“四大火炉”之列……
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长江决定了他们的繁荣:
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上第一座大桥,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你吃鸭脖子,我吃咸水鸭,教育上也极为相似:你有武大,我有南大,你有华科,我有东南。
没有一只鸭能游出南京武汉……
南京和武汉人都爱吃鸭,可互相不服。武汉人骂南京盐水鸭和鸭四件是苕货,转头抱着鸭脖和所谓的江汉路北京烤鸭不撒手,偶尔还来只板鸭。
南京人爱盐水鸭,鸭四件爱得要死,鸭血粉丝汤都爱屋及乌。北京烤鸭?那是金陵烤鸭的分支,要叫爸爸。至于鸭脖和板鸭,呆逼才吃。
最惨的还是鸭,吃法虽有高低,可横竖都是死啊!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其南部有条带状丘陵分布,境内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
武汉有百湖之市的美称,其中东湖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这里湖岸曲折、青山环绕,美不胜收。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平原、洼地占24.08%。
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丘陵表面形态起伏和缓,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图为位于南京市鸡笼山东麓山阜上的鸡鸣寺。
中山指引,昔日民国荣光
两城更相似的是都有一条共同的大河流过,那就是长江。
长江在两座城市的流向也很相似,都是从市区西南方向流向东北方向,穿过市区后又略微偏向东南方向。
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汉市地形图,以及长江流经市区的走向。(截自高德地图)
南京水域面积达11%以上,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江和秦淮河了。
南京市地形图,以及长江流经市区的走向。(截自高德地图)
长江给两座城市的水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古代,武汉和南京都起到集散、转运的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长江边重要的商埠。在清末和民国时期,重庆、武汉、安庆(时为安徽省省会)、南京、上海成为长江流域发展最好的五座城市,被并称为长江五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力。
“长江五虎”
长江给两城水运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宽阔河道阻隔也为两岸居民带来了不便,天堑变通途成为大家翘首期盼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两座长江大桥先后出现在两城。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是京广线的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桥,是京沪线的过江通道。
鉴于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2座长江大桥非凡的意义,2016年9月,它们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南京,古称石头城,金陵,应天,秣陵,建业,江宁等等。
武汉,古称称盘龙城,夏口,武昌等。
战略要地,都有“都城缘”
扼守长江的武昌是两湖重镇,一旦自西向东控制武昌,会对东南地区构成致命威胁,若反向控制武昌,最不济可屏蔽上游,甚至可能攻取两湖,完全割据江南。
图为清廷绘制的《平定粤匪图》之《克复武昌省城图》,以标榜湘军功绩,武昌之战因其重要性位列其中。
与武汉相比,南京的战略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在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孙权就将这里看作“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意义。这皆因此地拥有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依靠难以逾越的长江派重兵把守住此地,对于对于保卫江南有着重要的作用。
武汉位于华中平原中部,耕地面积广大,土地平坦肥沃,到了明朝,湖南湖北的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就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江汉平原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如今这里水稻产量很高,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南京虽有丘陵地带、耕地无法连片的劣势,但东接苏州、松江、太仓等地,南宋时期这里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因此农业条件也是不错的,具备了发展城市的优越条件。
南宋时常说“苏常熟、天下足”,如今常州也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相比南京“六朝古都”的辉煌,武汉的“都城缘”很浅,它只在三国时曾为吴国都(当时名为武昌)。但时间非常短暂:
仅孙权称帝半年后,都城即从这里迁到了进可战退可守的建业(南京),孙权称帝前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方便作战,他将政治中心由建业(南京)向西移至武昌。夺回荆州后,为了宣示主权、巩固军心,孙权自然选择了在武昌称帝,此后武昌战略地位有所下降,加之此刻回到建业大有光宗耀祖之势,他自然选择了将都城迁回了建业。
有专家分析,武汉之“都城缘”浅与上游荆州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其港汊和湖泊沼泽众多导致水灾较多,相比荆州,其宜居程度要低一些,因此楚国将都城定在荆州,使得荆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发展迅速,这样一来武汉即便再好也很难成为都城的首选了。
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
南京曾为东吴、东晋、萧齐、梁、陈、南唐等多个王朝的都城,但多为偏安一隅的朝代都城,有传说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发现这里有帝王气,于是命人截断方山,并引淮水也贯穿南京城,还将金陵改称为秣陵(秣陵意为饲马的草料场),断了这里的龙气。
客观分析,江南向来以富庶著称,偏安此地的王朝多偏重经济发展,易形成奢靡之风,加之北方地区垂涎于这里的富庶,自然使得这里更易遭至攻击了。
纵观改革开放近40年来,武汉经济总量绝大多数时期都是高于南京的,1980年至今只有2003—2007年短暂落后于南京,所以说武汉经济整体是强于南京的。
在清末、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这里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闻名全国的高等学府。
有着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高等教育资源同样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很多都具有全国影响力,在就业、考研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武汉高校众多与洋务运动颇有渊源,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他的领导下,湖北的教育规模和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893年他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后又相继创建了农务学堂、工艺学堂等。
时至今日,武汉许多著名院校都是从他创办的学堂中延续而来,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
洋务运动的领导之地在南京,整个洋务运动的设计、策划,包括实施,很多思路都是从南京开始的,张之洞在这里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易名两江师范学堂,为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这也被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如今这所大学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南京大学。
都号称中国第三大科教城市
北京上海之后,武汉、南京、西安因为坐拥大量名校都号称中国第三大科教城市。
南京211大学(11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共11所“211”,其中2所“985”。
武汉211大学(7所):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共7所“211”,其中2所“985”。
都有一所实力前十的综合大学
1937年(民国26年),国立中央大学(南大前身)、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校在全国统一招生。这便是“民国五大名校”的来历。
都有一所实力强劲的985工科名校
建国初期四大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南京和武汉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城市,南京拥有985和211高校8所,武汉拥有7所,但是武汉在高校数量上多于南京,位列全国第三。
武汉大学生在校人数约有120万,为全国第一,远远超出南京的70万。从下表的2016年大学人数榜中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有三所来自武汉,即华中科技大、武大、武汉理工大,体现了武汉在人才培养上惠及面更广受众更多的特点。
南京在校人数最多的河海大学仅列52名,南京大学更是排到了80名以后,总体在校人数约为武汉大学的60%。
基础教育方面,武汉、南京所在省份湖北和江苏都是教育强省,2000年取消高考全国统一卷之前,两省录取分数线都名列前茅,几乎不相上下。
武汉和南京对于修建地铁都非常积极,且里程增速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武汉的第一条地铁是在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的,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它的开通也代表着武汉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发展,武汉的轨道交通也在不断的完善,里程数在不断的增加,到2019年2月武汉的地铁一共有12条,共216座车站,里程总数达到了318公里,里程的总数达到了中国第五名。
南京最为中国第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止到现在共有10条,174座车站,线路总长378公里。地铁线路长度居中国第4,仅次于北上广3个老牌一线城市,在世界排名第5.南京也是中国第一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南京地铁的日均客流量为340万人次,最高峰值可达400万人次。
但至2023年,双方如果均没有在此期间新申报规划线路的前提下,武汉将反超南京,而且南京还将被成都和青岛所超越。
武汉大学樱花
南京鸡鸣寺樱花 摄影:方飞
武汉和南京分别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都是举足轻重的城市。
如果把武汉比作北方大汉,那么南京就是江南清秀的姑娘。这两座都是发展前景不错的城市,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同饮一江水,同流一片情
我们都在等待春暖花开
武汉和南京的樱花都会如期而至
营商环境指数前十: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
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
中国城市12强
《机遇之城2018》
中国创新城市TOP10
各位觉得,武汉和南京,谁的潜力更大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