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一生|到利川南坪才知道!这样的它,不香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1 11:22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它们,出自恩施大山,不仅是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有限而珍贵的礼物,更是脱贫攻坚的“引擎”,是辛苦努力的见证。

今起,恩施日报社推出《它的一生——厉行节约·助力战贫》系列融媒体作品,揭秘恩施特色农产品的“身世”,分享它们与人的故事。

“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拒绝浪费,让我们为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现有成果尽自己的一份力。

恩施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梅珂 秦卫飞

通讯员 王茉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但人们似乎总是只津津乐道菜的滋味,而米饭,它不香吗?

要不,你来这里看看再说?

利川市南坪乡

本次任务

揭秘“小南”的一生

“小南”是谁啊?

金秋南坪,处处尽披“黄金甲”

看,田间

看,家家户户门口

“小南”在哪里?

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样子

会有着怎样的一生?

这,要从去年秋天说起……

去年秋天,我成熟了,独立了。他们没有脱去我的外壳,说我还有特别的任务

而我生长过的那片土地,又被翻耕了一遍。听说,我还要回去。

静静地等待了一个冬天过后,我被浸泡、消毒。人们开始将一些泥土粉碎、过筛。

然后我被放在30度很温暖的地方,大概过了30多个小时……

然后,我将被转移到这里,人们已经精心准备好营养土。

接下来的3天,周围很黑,我什么都看不见。

慢慢地,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和大家一起慢慢长高。

天气越来越温暖啦,终于有一天,我又回到了原来生长的土地里。这次不是被握在手里,而是坐在一台机器里,比以前快了好多。

接下来的4个多月,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光

我们尽情享受南坪的优质空气、肥沃土壤、阳光雨露,以及人们精心除草、防病虫、施肥、灌溉……

这次,还有鱼和我们做邻居。

“稻渔共生”新型种养模式

10月,我从一个“小南”变成了很多个“小南”。

久违的收割机轰鸣声又响起来了。

“小南”们离开了土地和稻穗。

被人们运走。

在阳光下晾晒

他们都说,今年好收成!

很多晒够阳光的“小南”被送上了轰鸣的流水线。

脱壳、挑选出碎米、杂质。

最后,被留下的60%,才是颜值和品质都合格的“小南”。

一袋一袋整齐装好。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我说了。

米饭平平无奇?

你品!你细品!

不是每颗谷粒,

都能成为“小南”!

每一粒“小南”,

都不允许被浪费!

技术顾问

南坪乡农业服务中心助理农技师 陈洪

你以为“小南”只是好吃?

放下碗

听听他们和“小南”的故事——

向竽蒟和何中安,两人同是48岁,同是南坪乡大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两人以前遇见,总是在医院药房前,打招呼的方式,都是无言苦笑。

向竽蒟母亲脑溢血瘫痪多年,还有8旬的老父亲及3个儿女。一家7口的重担全部压在向竽蒟和妻子身上。“多亏了现在的扶贫政策,该享受的,我们家全都享受到了!”向竽蒟激动地说。在扶贫干部和长福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他家16亩稻田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提高,卖出的价格也更高。同时,他还担任着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工作,今年还养了300只麻鸭,家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村里人对他的称呼,从“苦命人”变为“铁汉子”。“别人对你伸出手,自己也要使力啊!”向竽蒟站在稻田里露出灿烂的笑脸。

向竽蒟

以前,何中安没有一技之长,第一任妻子在世时,尿毒症缠身多年,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日子举步维艰。南坪乡党委书记周德燕知道他家的情况后,主动结对进行帮扶,鼓励他种植生态大米,还为他妻子发起筹款用于治病。长福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他提供种苗和专业技术指导,让他尝到了种植大米的甜头。

现在,种植生态大米的效益越来越好。他的儿子也完成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村教师定向委培学业,如今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何中安笑着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信心!”

最后,你必须知道

“小南”的一生

都在这样的南坪——

南坪是湖北省生态文明乡镇,齐岳山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鱼米之乡”。南坪大米因品质好、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南坪乡积极发展“稻渔共生”产业和观光农业,每亩比传统种植增收1000余元。

目前,南坪乡“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水田面积达到3.12万亩,已种植优质水稻2.5万亩,其中“稻渔共生”基地留存面积7500亩,实现大米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4500万元。

小小一粒米

看着平平无奇

于大众可果腹,于贫困者可解困

再端碗时

请给它的一生最好的完结

下次,又将讲述谁的一生呢?

请继续关注哦!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