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阳光明媚。走进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红旗乡义安村万铭元商贸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木耳大棚依次排开,大棚内一排排被挂起的菌袋“吐”出小小黑木耳,场景十分壮观。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黑木耳,望着黑压压的看不到菌棒的木耳,她们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恒山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以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园区和拓宽销售渠道为抓手,不断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全面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在黑木耳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恒山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和调控,建立政策扶持和引导机制,营造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现代黑木耳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强化政府对产业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增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有机绿色食品,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截至目前,恒山区种植春耳达到140万袋,待秋耳进行生产时,总量将达到300万袋,分为吊袋和地摆两种,产量150吨,产值10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40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恒山,像王镇等积极发展木耳产业的农户还有许多,小小黑木耳化身“金耳朵”,飞出山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如今的恒山黑木耳产业,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如今的恒山菌农,激情迸发、热情高涨。下一步,恒山区将巩固好、发展好黑木耳产业,加快黑木耳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完善四化一机制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让黑木耳在乡村振兴中迸发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