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精选6篇)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1篇“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市政府研究室王晓妮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业,由起步阶段开始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阶段迈进,其发展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长足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企业建立,一些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二是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筑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和陈仓物流园区三大物流园区以及汉中绿色产品,咸阳农产品、渭南果品等十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天水市甘泉现代物流园项目在麦积区甘泉镇奠基,该园区的建设对把天水建设成为陇东南的区域物流中心,基本成为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意义重大。西安贝斯特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陆续建成,并开始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物流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 物流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国
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四是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陕西省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物流企业税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货运代理改革稳步推进、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现与八省连通以及《陕西物流指南》编写工作的完成,进一步改善了物流业发展环境。五是物流项目谋划工作再上新台阶。陕西省提出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建成全国第一“无水港”和内陆第一“综合保税区”,将咸阳空港物流产业园建成全国最大的高科技产业空港和面向中亚、欧洲的“空中丝绸之路”起点,将宝鸡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建成全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示范基地,并积极谋划了一批对全省物流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建设项目,物流产业项目谋划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低。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而且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方式粗放,难以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二是物流企业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目前经济区内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未理顺,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尚未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往往只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物流市场整体带动作用有限,规模经营无法实
现。三是物流专业人才非常匮乏。物流企业中从业者内行较少,真正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少,这已成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四是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除少数大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高科技现代技术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三、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努力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产业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的能力。
二是构筑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做好关天经济区重大交通走廊的规划衔接实施工作,按照“发展大交通、促进大物流”的战略,实施六大物流通道建设工程,加宽加密关中高速公路,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提供完备的现代交通网络服务。通过建设一批公路、铁路货运站场、集装箱中心站和中转站,构建运输集散平台,早日形成公路、铁路、空运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同时不断加快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陕西段建设进程,提前
开工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将这些道路通往天水和陇东,努力解决制约关天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三是努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大力促进物流与品牌、物流与金融、物流与制造结合,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企业,切实增强物流业发展后劲。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企业参与物流企业改制重组、兼并联合,整合改造优化现有商业、运输、货代、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的物流资源,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培育和发展一批以仓储分拨、零担快运服务、特定客户服务、综合物流服务和快速运输服务等为主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发挥自主品牌培育政策效用,支持物流企业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合作与交流,鼓励制造业和商贸业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积极开展跨区域的物流业务对接与合作,组建战略联盟,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四是加快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增强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连通“关中—天水经济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陆运、空港物流信息共享,实现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等物流信息联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交通和物流企业,提升企业物流网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企业物流网络的有效结合,抓紧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增强电子商务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五是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进行多层次物流
人才培养和交流,发挥行业社团组织在规划制定、政策研究、规范市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为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2篇——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一核、一轴、三辐射”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方向。而西安,将在整个经济区内担负起核心的作用,引领创新要素集聚,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在2020年,西安将被打造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目标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1/3以上,人均GDP值以2007年的13200元翻两番达53000元,人口3100万,总值16400亿元。核心城市西安人口1000万以上,主城区800平方公里,总值要过1万亿,形成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西安标志性四大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项目,即西安(咸阳)国际港务区、西安物流中心和免税保税区、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基地、高新开发与工业园区基地,均属国家级的示范园;并形成国际金融中心、会展中心和国际旅游都市。要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要把西交大、西工大、西农大、西电大、陕师大,还有诸如长安大、西北大、西油大都已成为国家部委和省共建的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校,西安成为国家高校和科研基地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把以西安为龙头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先行区域,东西部互动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
论述西安在此战略上的核心意义可有以下几点:
一:西安扮演关中创新引领者角色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新资源。而西安在其中将扮演“创新引领者”的角色,从而建立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关中地区每1万人当中拥有的大学生是28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6人,每1万人当中拥有的科技人员为60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出25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关中地区更应该发挥率先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规划》中,国家支持西安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依托西安高新区、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经济区将在重点区域——西安,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此外,还将加强重点实验室、工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协调发展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创新体系,重点推进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这些都与西安密不可分。
二:西安优势产业主导经济区发展
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将依托西安航空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主干产业,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机载系统等配套产业,从而加快新舟飞机产业化、大型飞机零部件生产及服务外包。并以西安航天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规划》还将西安同咸阳、宝鸡、天水共列为装备制造的集中布局区域,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业,从而强化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西安将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港口岸和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规划》提到,要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等重点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此外,还要打造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农高会、通航大会等整合会展资源,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3篇1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现状
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很丰富, 有大量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覆盖区域在陕西省和甘肃省, 故以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总体概貌来介绍。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 其蕴含丰富, 涉及面非常广泛, 有着13个王朝的建都史, 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全省文物景点35750多处,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 馆藏文物65万件组,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637件组。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 为陕西的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实物标本。
甘肃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也较为丰富。有野外文物点1133万处, 石窟群达23处之多,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在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方面, 甘肃有古文化遗址优势、彩陶文化优势、简牍优势、长城优势、石窟寺优势。甘肃的民间文化兼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陇东地区是周先祖的故乡, 这里的剪纸、皮影、刺绣、道情等民间艺术样式中, 保存了丰富的图腾文化和远古民俗风情。
2 其他产业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借鉴
2.1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包括文化旅游、演艺影视、文展文博、餐饮包装、娱乐等。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本地的文化资源为依托, 树立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观念, 大量引进国内外的技术, 加强人才的自我培养, 鼓励国有和民营资本进入,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战略, 构建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点轴开发-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吕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但演艺业发展不尽人意, 在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 市场化程度低。其演艺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 影视演艺业模式为: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数字化支撑。文博会展业是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 其开发模式为:文化需求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化开发。文化品位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力, 黄河三角洲饮食娱乐文化产业开发模式为:黄河三角洲文化-演艺业、旅游业-特色菜肴和服务-集团化模式。
2.2 漓江古东景区“鱼形”剧场开发模式
“鱼型”剧场开发模式是新型休闲旅游景区建设新模式。以往的开发模式旅游效益较为单一;而“鱼型”开发模式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中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中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要强调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社区发展的关爱。“鱼型”开发模式要求人们将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游客、旅游社区和政府管理结合起来, 目标指向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休闲旅游是客人与主人角色互动的产物。通过东道主在生态旅游资源场景下的表演、东道主在掮客的作用下与客人的互动以及客人的参与等一个个具有空间约束性的旅游情境串联组合在一起并伴随着时间流而发生的心理调适和激变过程, 而达到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休闲、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系统、高效环境的良性循环。
3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理论构建
3.1 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开发环境
在建立大关中旅游区初期, 为文化产业的开发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运作环境。该时期主要发挥政府职能。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并能建立科学的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改变政府管理模式, 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社会向科学管理转换, 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各旅游企业信息能互通有无, 实现跨地区的集团和连锁经营, 打好“大关中旅游”的品牌。同时, 政府应做好“大关中旅游”的前瞻性规划, 积极给予引导。西安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走在前面, 体现自己的“领头羊”作用, 积极推动这一旅游区的高速发展。
3.2 增强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流动性并提高附加值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大关中”市场, 增强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流动, 促使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大关中”新形象的市场需要, 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 实现“资源同线、市场共享”, 既要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又要体现推行联合性, 遵循市场规律, 以优质服务和实际行动去赢得市场。逐步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提高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附加值。
4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路径选择
4.1 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发挥以西安为中心, 以天水为呼应的辐射作用, 重点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 其开发模式可借鉴黄河三角洲和漓江生态旅游的鱼型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定位为:点轴开发-产业互动-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产业开发路径:一是积极发掘包括伏羲、炎帝、黄帝“三皇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二是传承和创新包括“三皇文化”及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之先秦文化、汉唐文化、道教、儒教、佛教等历史文化;三是大力弘扬现代文化, 发展文化机构、研究会和文化产业。而“三皇文化”中伏羲文化的演示在全国几乎是个空白, 大开发区应率先填补这个历史空白;四是构建“华夏 (中华) 始祖文化园”、法门寺文化园区、临潼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西部影视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 壮大一批名牌文化企业和现代文化品牌。
4.2 民俗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关中天水经济区另一大特色文化资源即民俗资源, 而且亟待产业化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秦腔、剪纸、石雕、泥塑、剪纸、绘画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资源, 革命传统文化、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其中陕北剪纸已多次在国内外艺术节展览, “延安五鼓”已经参加了多项社会重大活动, 陕北民歌王享誉全国。其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
(1) 市场引导:
民俗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尊重群众口味, 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对民俗资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民俗资源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 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 突出公司运作机制:
实现民俗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 传承民俗传统, 产业化开发, 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作为表现民间艺术的民间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 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 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 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 以公司化为突破口, 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 组建演出公司, 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 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 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
民俗资源仅是一个基础, 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 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 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民俗产业的体制改革, 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 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 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 提供经费保障。
摘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 其文化产业资源是该区域的优势资源, 文化产业是带动该经济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其开发模式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快速稳定的发展。从资源现状及商业属性的探讨, 借鉴其他产业经济区的开发模式, 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江蓝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国家统计局文件.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 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Z].国统字[2004]24号.
[3]陕西省统计年鉴 (1992-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徐阳.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 (2002)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4篇摘 要:通过对成渝、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制造业进行比较,并从重点产业、空间结构和重点开发区三大视角对其制造业趋同以及趋异进行分析,得出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结构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异现象。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的差异主要是依赖于各经济区的优势产业进而呈现出趋异的现象。这个结论能够引导我们在两大经济区的未来发展中排除相互竞争关系,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的错位发展,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西部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08-02
一、问题的提出
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两大支点,其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更是成为这两大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成渝、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的趋同或趋异一直是其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的分水岭。在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相同或重复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结构上表现出趋同;但从其重点发展的具体产业上,两大经济区又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又使得两大经济区表现为趋异。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同,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竞争,这就会阻碍双方的发展;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异,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互补,会促进双方的发展。所以,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趋同或趋异是分析两大经济区在西部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重要部分。
二、趋同抑或趋异:特有资源视点
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雄厚、资源匹配较好,拥有丰富的水能、天然气和生物矿藏资源。因此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有:以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水电、天然气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核技术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了发展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工业支撑比较单一的局面。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和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
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地区。仅关中地区就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了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因此,产业发展方向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1]。首先,关中-天水经济区围绕集约化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开发一批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战略产品。其次,关中-天水经济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及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纺织、果业以及畜牧等优势产业,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2]。在制造业重点产业中,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其特有资源,使其在重点发展产业上的趋异现象成为必然。两大经济区依托不同的资源和技术发展制造业,使得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也相互区别,避开产业竞争,形成产业结构趋异。
三、趋同抑或趋异:空间结构视点
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拥有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而成都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是西部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3]。在我国实施的沿海、沿江的“T”字形国土开发战略中,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遥相呼应[4],在我国东中西互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承接传递的作用,这就奠定了成渝经济区承接东西的基础。
从中国经济整体格局着眼,亚欧大陆桥是横贯我国北方东、中、西部最重要的一条经济带,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就处于这条经济带的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5]。西北地区之所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也得益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密集的智力资源和较好工业基础,所以加快经济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小区域范围的发展,还将带动包括内蒙古和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发展,实现核心经济带的辐射作用[6]。在这个空间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就享有了贯通中东地区的最佳的地理优势。
在空间结构的视点下,两大经济区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同的重点优势,成渝经济区可以通过与长江三角的联系来促进发展,从而带动周边经济;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以以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作为主要方向来促进经济繁荣,这也是形成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趋异的重要原因。
四、趋同抑或趋异:重点开发区视点
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都重点推进各经济区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成渝经济区有国家级高新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63个;关中-天水经济区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5个。但各重点开发区的主要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异同。
成都高新区2009年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名列全国第二。成都高新区致力于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己建设成近2000家企业在孵的大型孵化器群体,要继续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型能源汽车等园区主导产业的集约集群化发展[7]。绵阳高科技城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生物医药、核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重庆高新区要以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节能与环保,汽车、摩托车配套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加强西安高新区、宝鸡高新区、渭南高新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其中西安高新区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光伏、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宝鸡高新区以新材料、军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渭南高新区以电子工业、医药制造、精细化工业等产业为主;杨凌农业高新区产业示范区以农牧良种、环保农资、绿色食品和生物工程为重点[8]。
根据两大经济区对制造产业开发区的重点产业的设立情况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在发展制造业中都是通过设立重点开发区的途径来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二者在制造业的下属行业设定中并不存在完全的一致性,而是呈现出差异发展的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发展优势产业,用以追求产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趋异的另一个表现方面。
五、趋异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
首先,西部整体规划成因。为了实现西部的整体发展,国家对西部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按照地域划分,成渝经济区属于西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属于西北地区。这两大经济区分别在西南和西北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优势,能够承担起带动地区发展的重任。①所以,在国家进行西部整体规划时,对西部两大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就起到了指引作用。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定位,分别将成渝经济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而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鉴于不同的战略定位和在西部的不同支撑作用,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制造业上也呈现出趋异。
其次,核心竞争力成因。不同的地区由于资源的差异,表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和较强的发展潜力的产业,这些产业只适于在该地区进行发展,这就形成了区域间不可赶超的核心竞争力因素。这些核心的竞争力因素经过现代加工,便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例如成渝经济区雄厚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核心企业有东电集团、二重集团等[9,10];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核心企业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西电集团、陕西汽车集团等,这些都为经济区制造业日后不同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第三,优惠政策成因。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成立的时间不同,相应的政策也不同。通过对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可以发现,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则主要定位于西北范围。鉴于发展定位的差别,则所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也会有相应的差别,这就引导两大经济区在发展方向上趋异。
六、结论
通过对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比较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在近于趋同的发展势头下,存在明显的趋异发展。其原因不仅是各自发展的条件、背景以及资源优势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大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定位以及重点产业和发展方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降低了两大经济区的竞争,形成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的发展模式,同时将两大经济区引向了促进与合作的发展方向,促使两大经济区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错位发展,加强合作与发展,共同推进西部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P].2009.(6).
[2]穆朗,孙博.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1,(1).
[3]邓方春.西部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比较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4]吴立力.川渝地区产业结构与分工问题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8.
[5]李钒,侯远志.“关中城市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关中城市群”与“川渝城市群”的对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8).
[6]员智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9.
[7]林凌等,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6-39,187-188.
[8]张领翠.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集聚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9]徐家洪,林鸿.四川产业集中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5,(5).
[10]蒋建平.成渝两地工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0.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5篇中共天水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景辉
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正式启动,这对于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构筑支撑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形成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
提高一个认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制定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总体发展战略。2007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又提出了三个重点发展经济区:成渝、广西北部湾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总面积为
7.98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划,其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市来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无疑将成为天水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必将极大地改善我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以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文化产业,推动以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对我市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明确一个定位
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首先要明确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发展重点,把握发展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经济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经济区定位为“一高地四基地”。“一高地”即全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就是要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基地”即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就是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就是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
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就是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建设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平台,成为我国农村制度创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就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势传统文化。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和重要的发展极,肩负着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辐射带动陇东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天水必将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城市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更加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五个重点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天水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开发重点,统筹配置资源,促进产业聚集,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把天水建设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一要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我市装备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而且与经济区域内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我们要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全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234”行动计划,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充分发挥经济区内科研院所众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要加快天水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天水经济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聚集作用,不断提高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二要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和农业发展“八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发展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重点抓好“水、电、路、气、房”等五件实事,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天水建设成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交通枢纽。要重视公路建设,加快宝天、天水过境段、天定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天水—陇南、天水—平凉的高速公路,抓好国道30线、国道36线和五条省道过境段的改造升级,方便我市与经济区域内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尽快建设改造成纪大道、马跑泉大道、迎宾北路、藉河南路等主要干道和重要路段,加快两区城区和五县县城主干道及重要街道的改造,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要支持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天水—武都的铁路(连接兰渝线),加快西安途经天水至兰州快客专
线建设,畅通我市交通运输大动脉,使天水成为陇东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要重视民航建设,突出抓好现有民航的运营,积极论证、规划、建设天水新机场,为天水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同时,加强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四要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最佳旅游城市目标,加强与经济区域内城市旅游产业的交流合作,积极建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力打造羲皇故里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陇上江南游、名城古韵游和温泉康体游五大旅游品牌,精心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天水特色历史文化产品,大力开发漆器工艺、丝毯地毯、汉唐陶艺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快建设天水旅游商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加快甘泉物流中心、西十里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商贸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五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把天水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都市圈具有产业聚集功能的大城市。要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整治完善旧城区的同时,城市建设重点向新区转移,加快社棠工业新区建设,规划论证三阳新区,抓好颖川河谷、东柯河谷、赤峪河谷以及罗峪沟、罗家沟的开发利用,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空间。要构建市域城镇带,以河谷川道、公路铁路沿线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抓好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与历史性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品位。要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抓好南北两山绿化,实施渭河、藉河治理,全力打造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城市。
强化五种意识
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一要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强化发展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实干苦干,积极进取,在全市形成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二要强化机遇意识。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对区域内城市来说,都是良好的机遇。但并不是说机遇均等,各个地区齐头并进,而是看你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如果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就会坐失良机,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个主题,用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科学的态度,更强烈的责任感,认识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三要强化开放意识。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开发建设,并不是封闭的、狭隘的开发建设。我们要强化开放意识,消除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敞开大门,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同区域内城市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借资借力,放开放活搞建设,增强我市的发展能力。四是强化协作意识。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个跨省域的经济区,天水作为经济区的重要一极,不仅需要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把自身发展
置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区域内,强化协作意识,完善协作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区域内各城市在重大项目争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商贸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五是强化人才意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人才少了也不行。我们要强化人才意识,坚持抓好人才工作,改革人才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保证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
做好五项工作
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联系,加强互动配合,抓好关键环节,抓好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辟专题,开设专栏,进行有影响、有力度、有声势的系列宣传报道,在全市上下迅速形成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强大舆论声势,使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尽快成立常设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切实做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项目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做到统筹联动、协调配合,确保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确定专门人员,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制定具体规划。国家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时限为2009至2020年,内容丰富,含金量高,实施周期长。要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组织力量编制完善我市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各县区、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制定完善县区规划、行业规划,确定发展的任务、重点,指导和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四是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载体和关键。我们要按照总体规划,认真筛选、储备一批能够带动全局,有较强支撑和辐射作用的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库;要加强与经济区域内各城市的项目对接,积极衔接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做好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和申报争取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计划,尽快付诸实施;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查督办,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五是加强协调联系。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涉及多个城市和国家部委,涉及体制、机制、政策、资源、投入、项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协调工作极为重要。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多请示,把握方向,掌握动态。要密切与关中六市一区及辐射区的联系,建立和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要主动与关中区域内城市的对应部门加强衔接,建立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形成城市之间有交流、部门之间有合作的良好发展格局。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 第6篇发展规划实施推进会上的讲话
中共甘肃省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 锐
(2012年2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发展改革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促进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刚才,建平同志对去年工作作了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发展改革和项目实施等方面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发展改革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机遇,全力实施“1135”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 满地完成了2011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尤其是着力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任务极为艰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抢抓难得的政策机遇,奋力攻坚,奋发作为,力争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国内外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扩大民间投资存在不少制约条件,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可以说,2012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做到头脑更加清醒、信心更加坚定、谋划更加周密、准备更加充分,全力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二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从我市来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明显存在。一是节能减排与加快发展的矛盾。近年来,我市建成投产的新上项目,有一部分是能耗较高、排放较多的传统工业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完成国家、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控制指标,又要确保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预期目标,矛盾十 分突出。二是企业成本上升与产品价格下滑的矛盾。去年以来,企业生产成本所需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均呈刚性上升态势,而我市的星火机床、海林轴承、华天电子等支柱企业的主导产品出厂价却有所回落,企业效益下滑,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三是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的矛盾。一方面,我市经济总量小,投融资主体少、渠道单一,银行贷款仍是主渠道,但由于各金融机构分配我市的信贷规模较小,从这一主渠道增加较多贷款的难度很大;另一个方面,我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投融资平台才初步建立,融资额度还很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对资金增加的需要。今年国家信贷总量增长部分主要用于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继续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我市绝大部分企业资金紧缺局面仍将持续。四是居民消费价格高与居民收入低的矛盾。去年后半年以来,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全市居民消费增幅虽逐月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从农产品、工业品及消费品刚性涨价和输入性涨价因素分析来看,我市价格总水平回落幅度不会太大,仍将高位运行。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渠道仍然不多,这一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而且还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要抢抓各项难得的政策措施和机遇。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着重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有利于经济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在区域发展上,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高度重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支 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在改善民生上,中央颁布了10年扶贫开发纲要,实施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攻坚战略。在产业发展上,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中央和省上将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支持。在项目安排上,中央和省上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和续建项目,最大限度地保证水利、铁路、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资金的需求,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和环境保护项目。同时,中央新增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重点用于保障安居工程建设。所有这些密集、配套的国家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把握政策核心,吃透主要内容,立足实际,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措施。要强化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更加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走势,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加强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重点工作和环节上求突破
一要着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去年,中央颁布了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片区区域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面满足不同片区、不同群体的减贫需求,稳定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的基本奋斗目标(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即收入有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即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 国平均水平,扭转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当前,按新的扶贫标准统计,全市还有220万贫困人口,占全市乡村人口的71%,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颁布实施的历史机遇,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现在,我市除秦州区外的6县区都已列入六盘山区特困区扶贫重点片,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加强与省上的对接,抓紧完善片区扶贫规划,把各项前期工作做实做细,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扶贫脱困步伐,全力推动扶贫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二要着力实施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涵盖全省范围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给予10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列入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省上把我市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基地”,这为我市跨越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建立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社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废弃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力气,全面推进16个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实施。要着力打造星火机床、华天电子和长城电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建设,强化对13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监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六大领域节能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万元生产综合能耗下降3.2%。
三要着力抓好民生实事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能拉动消费,又可以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继续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着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加强落实物价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好中央和省上的一系列调控物价政策,密切关注居民生活必需的粮、油、肉、禽、蛋、菜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控物价和保增长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要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规范管理。要积极促进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这是十分难得的机遇,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三、深化交流合作,切实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步伐
一要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规划》已经实施了两年多,通 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国家和省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陆续争取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们必须切实把这些政策研究好、研究透、研究准,切实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要切实抓好《规划》和20个专项实施方案的落实,想尽一切办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相关部门的联系,努力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衔接落实好《规划》中财税、金融、土地、投资、环保、统筹城乡等六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省政府关于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开通关中—天水城际列车、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关中各城市的交流对接,结合我们的产业优势,主动到关中地区进行产业对接,以实际的行动,推动《规划》建设取得实效。
二要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要把落实《规划》和省政府《实施意见》中确定的重大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相衔接,尤其要对已确定的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文化旅游、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超前谋划,抓紧论证,成熟一个上报一个,通过主动衔接和争取,尽快付诸实施。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项目,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要在加强与军方衔接的同时,尽快启动土地整理、高压线改道、道路、管网等前期建设工作;华能天水2× 350兆瓦热电联产、亚行贷款天水城市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城市试点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要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促成项目早日启动建设。
三要不断加大考核督查力度。没有强有力的工作推动机制,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成效;没有严格的考核督查机制,就难以激发和调 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平公正地奖优罚劣。市关天办要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规划》确定的事,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要逐项列出时间进度表和任务分配表,划定工作实施步骤和阶段,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市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落实《规划》的督查和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方面,通过有力的手段推进《规划》的有效落实。
四、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一要认真做好项目谋划工作。紧扣国家政策,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发改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准确捕捉信息,研究投资导向,着眼长远目标,做好项目规划。市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紧盯项目,加强培训,科学规划,规范编制,高起点储备、上报、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近期,省委主要领导就一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作出重要批示,从全省来看,我市的指标增速不容乐观,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县区、部门和项目单位负责人,要亲自督办,及时查明原因,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虽已开工但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积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集中力量,加快施工进度。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 序,主动服务,为项目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要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针对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实际,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没有下达投资计划的要抓紧下达投资计划,对于中央和省上安排的各类资金,要及时分解落实,尽快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凡是在申报争取中出具了投资配套资金承诺文件的,必须按要求由出具单位落实配套资金。要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四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要认真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对招投标、施工进度、投资控制、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建设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管理,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市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对项目计划执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使用、财务支出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建设、统计部门要改进统计方法,及时跟踪统计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确保不重报、不漏报,如实反映全市项目建设成果。
五、严格考核评价,推进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一要强化目标管理。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做到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监督检查、奖励惩处“四到位”,按照“年初分解落实任务责任、年中检查督促进展程度、年末总结考核奖惩”的工作方式,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把评价标准和奖惩规定 明确到具体岗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严格督查、考核和奖惩,对成绩突出的县区、企业、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人员实行工作问责。
二要强化调度协调。发改、财政、工信、人社、统计等部门要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生产要素的服务、调度和保障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将全年目标按月进行分解,绘出全年均衡进度图表,并按目标进度要求,逐月检查督促。要改进月调度、季分析办法,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时分析面临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市政府督查室要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办法,及时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并按季进行通报,必要时可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晒成绩单、亮排行榜。
三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带头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切实负起责任,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盯紧靠实,真正做到指挥在一线、组织在一线、协调在一线、督查在一线。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中天水经济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10-23
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论文04-19
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论文提纲10-07
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10-27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06-06
天水市保利调研报告10-25
关中风格范文05-18
关中民居范文05-18
关中民俗范文05-18
丝绸之路商贸文化遗产中的关中地区旅游文化翻译研究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