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个“兰铁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6 23:22

山西有个“兰铁人”!

2024-10-24 21:59

发布于:山西省

摸清文物家底,

文明永续传承。

时下,

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以下简称“四普”)

进入实地调研阶段,

全省各市已相继开展了普查工作,

队员们不舍昼夜,

深入田野、乡村,

就是为了厘清和保护好

散落在我们身边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临汾市襄汾县“四普”工作队里,

有一名叫兰会才的文博工作者,

2008年曾参与过

山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如今他的身影,

又出现在“四普”的队伍中,

人送外号“兰铁人”!

兰会才正在用记录仪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

从“文物活地图”到“兰铁人”

1999年,兰会才进入襄汾县博物馆工作。那时的他,对文物工作充满好奇,从文物保护、研究,到考古发掘,他参与的项目很多很多。

“襄汾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034平方千米,却保留了1020处文物……”兰会才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他的成长岁月中,都与散落在身边的不可移动文物为伴,小时候住在古民居里,节日里看着古戏台上的戏曲表演,去寺庙祭拜,有时候在田野里玩,都能捡到一块陶片……对于他来说,这些组成了他认知世界里的不可以移动文物体系,而工作后,这个体系则逐渐具体和科学化,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各个文物点考察、研究,一来二去对全县的文物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人送外号“文物活地图”。

兰会才进行实地考察

拨通兰会才电话时,他正在通往村庄的路上,普查工作于他而言,就是每天需要定量或加量完成的工作。“襄汾县是文物大县,我们需要给自己定目标,确保能顺利完成普查任务。”早上6点出门,晚上7点收工,这是普查工作的常态,要去到偏僻的山村,以及寻找“湮没”的遗迹,更是要“见山开路”,坐汽车、骑摩托,甚至步行,普查一整天下来,就和部队“拉练”一样,考验心智更考验体力。作为襄汾县“四普”队队长,兰会才必定会亲力亲为,跟着队员们一起行进在普查的路上。“兰铁人”的名号,就是从那时来的。

2008年,山西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相比前两次普查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科技手段,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的一项工作,普查程序复杂,数据记录要精准,一切数据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当时,兰会才和队员们主要负责襄汾县和永和县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他们有一天按照村民提供的线索去普查一座寺庙,刚进庙门,队员们就开始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测量、统计数据,非常投入地工作着。接近尾声时,队员们在一口铁钟上发现上面镌刻着“石楼县××庙”的字样,询问了山顶上仅存的一户村民才得知,从地理位置上划分,这里确实属于石楼县。

一天的舟车劳顿,就这样打了水漂,但兰会才和队员们没有叫苦叫累,大家相视无语、憨憨一笑,“就当一起去参加实地培训了,也算是为文物保护工作出力了!”“三普”后期,为了确保收录信息的完整和科学,临汾市文物局组织普查队员们聚在一起整理数据,那时的兰会才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候甚至都会通宵加班整理数据,连轴转也成了家常便饭。也就是从那时起,从襄汾县到临汾市,再到整个山西文博圈,大家都知道襄汾有个拼命三郎,人送外号“兰铁人”。

襄汾县普查工作队合影

见证普查工作的锐意进取

从“三普”到“四普”,文物保护的征程在不断进步。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兰会才有一肚子的心里话,他的故事,或许也是成百上千位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心声。

“三普”工作,带给兰会才很大的触动,他说:“每到一处文物点进行实地考察后,你就会发现一些特殊的文化内涵,比如建筑风格的迥异、历史遗存背后的故事、古人曾经的生活等等,会真心让人感觉到历史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兰会才介绍,早在30万至40万年前,襄汾这片土地上就有先民们生活过的痕迹,直至今天,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传承都是完整的,未曾有过断代,这是非常令人感慨的,“这都是我们独特的宝藏。尤其是丁村文化、陶寺遗址等等,都是中国早期文化的代表,不可替代。”言语中,兰会才的语气非常坚定,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

兰会才(右一)和队员们一起进行实地考察

如今,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完善提高,“四普”也为更多的文物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设备更完善了。比如我们在普查中运用到了无人机,要绘制矢量图,这样能确保最后绘制成文物一张图,更好地完善、分析文物的分布情况,对后期保护形成一定的数据参考。”兰会才介绍,“四普”相对“三普”来说,在细节把控上更为完善,尤其是文物普查种类方面,也有提升,“三普”时普查1949年以前的文物,“四普”则是应普尽普,把近现代的文化遗产、甚至人文景观也囊括其中。“我们普查的辐射范围更大了一点,地质类的化石点也要纳入普查范围,把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提早到地质年代,时间范围上更广了。”

现阶段,山西已入深秋,但对于普查工作者来说,只要任务没结束,一年四季都需要奔赴一线,田间地头、野外郊区,“上山入地”之间尽显十八般武艺。“目前,我们首先要按照‘三普’名录和资料,来复查前期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先顺利完成复查任务,同时也会根据新的线索清单,去进行下一步的认定。”兰会才说。

“四普”还在进行,襄汾县的“兰铁人”,更多地代表了广大奋战在“四普”一线的文博工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能让我们的文物家底丰富起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才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家乡故事。

兰会才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图|由受访者提供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 中国庞贝

往事

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 悲剧

发现

眩晕的《金瓶梅》与山西

.民间原力

海昏侯的黄昏

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 妖姬传奇.魏文侯之叹

.葡萄酒

巨碑沉陷 .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