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景点札记(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8:45

四川峨眉山景点札记(上)

1、走进山门

峨眉山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乐山市境内,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它是著名的佛道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中国佛教圣地,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万年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华藏寺),佛事频繁。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之称。

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因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从山脚到山顶变化多端,积蓄云雨,神秘无穷。峨眉山的神秘,来自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似乎难以穷尽的空间。有3千多种植物,2千多余种动物,构成这个灵性的世界和真幻难分的自然奇观。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素有“一山独秀众山羞” “高凌五岳”的美称。这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三十多年前到过峨眉山,记忆已模糊。如今又到这里,景区变化很大,有全新的感觉。这次我住在景区的峨眉山大酒店,这个酒店周围景点有著名的天下名山牌坊、迎宾广场、秀甲瀑布、第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峨眉山博物馆、伏虎寺等。酒店仅距客运中心站很近,几分钟就到,距市中心仅10分钟车程。

第一天午饭后,我就去看了峨眉山前第一个牌坊。这个牌坊于1993年3月重建,正面“天下名山”为郭沫若1959年题写的,题字苍劲有力,背面“佛教圣地”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也雄浑苍劲。牌坊高17.8米,宽22.2 米,四列三跨,仿古建筑形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坊的左侧有大小自然石三块,大的足有5米多高,上刻“峨眉山”三字,系宋苏东坡书,典雅大气,十分明确的表达出了峨眉山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也是峨眉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到了这里,表示已经进入峨眉山地界了。

这里是商业街,以美食饭店和住宿宾馆为主。夜晚的这条不长的街很热闹,游客大多在此享受美味烧烤之类的。进了这个山门,意味着你已经到了峨眉山。当然要上金顶,还要再坐两个小时大巴车。从这里到报国寺车站就一两站距离,西南交大分校区就在街口。晚饭后到我名坊广场游览,漫步两边街道,草木茂盛,绿树成荫。很多住宿,餐馆鳞次栉比,街道很干净,大门处有两尊大象,象征吉祥,道路两侧还有卡通猴子,周边有些植被的点缀。顺着一山亭,我参观了秀甲瀑布、儒释道文化长廊。

儒释道文化长廊建于峨眉山报国停车场旁的虎溪河南岸,隐藏于密林翠竹之中。共分四个部分:一是三行道,寓意儒释道三教门人,先后来峨眉山求道之逸事;二是儒释道,以三教融合“天人和谐”的思想来展示峨眉山三教的历史和发展;三是峨眉武术,从武术和天地精气的角度突出其三教的文化;四是山灵水秀,主要以摄影的形式来表现峨眉山新老历史的进程。通过生动形象的多种形式,展现了峨眉山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对立、并存、融合的方式,让中外游人在游览峨眉山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峨眉山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最后我沿着山间的小路不到20分钟就到了这里最有名的红珠山宾馆,这个宾馆位于峨眉山麓报国寺旁,可闻晨钟暮鼓,尽沾仙山之灵气。占地面积近44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馆内古木参天、绿水环绕、鸟语花香,幢幢别墅镶嵌于峨眉山林海碧波之中,自然环境无与伦比,素有“园林宾馆,森林酒店”之美誉。拥有660亩的原始森林,湖泊和森林温泉等,为五星级国宾馆,曾接待过邓小平等65位中外名人,一些重大的会议也曾在这里召开。  

蒋介石官邸在红珠山宾馆内一个山坡上,始建于1935年。全部选用的木材建筑,有冬暖夏凉和单向透音功能。建筑所在山体仰首向东,居高临下,两侧有红珠山湖和灵秀湖陪衬,朝迎旭日,目接天际,晚送赤霞,坐拥山水,灵气涌动,取“龙腾虎跃”之势。全木结构的美国山地风格别墅深藏在森林之中,水墨荷花图的浴池,木雕镂空花的家居装饰,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经典,一张躺椅、一把薄扇、一台老式留声机,一段流金的岁月,在这里能勾起人们许多对历史的回忆…… 

2、金顶漫步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作为寺名,原名铜殿,因为铜殿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故称它为金顶。是一座很精致的古代建筑,游山一般要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上了峨眉。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金顶海拔3079米,遇到好天气,可极目远眺,把四川的大雪山、瓦屋山、贡嘎山等名山,尽收眼底。2006年6月18日落成的金顶十方普贤像也十分了得,像由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源自佛经中阿弥陀佛度脱一切众生的四十八大愿。总重量达660吨,由十层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十”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也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

记得三十年前从山脚歩行上峨眉山,经万年寺、清音阁、一线天,洗象池等,一路上坡,那时人年轻,一天爬到金顶。这次同行的几个朋友说,现在我们这年龄是绝不可能这样上去的。于是我们只能在峨眉山下的游客中心,乘景区的车近2个小时上山到雷洞坪。在雷洞坪歩行约二三十分钟后,乘坐缆车上金顶。疫情原因,到这里的游客还较少。服务人员告诉说,要是平时,排队的人结成了长龙,最快也得等一个多小时,慢时排两三个小时太常见了。那天我们上去,只排了半个钟头就坐上了一个能一次坐一百人的缆车,仅几分钟就到金顶了。

导游说金顶有“四绝”。一是金顶祥光,也叫金顶宝光,每月都会出现,夏天和初冬最多,七彩纷呈清晰可见,幻变奇特,出人意外。环径大的数米直达,每次能看2小时,叫大观;小的仅一米,为小观。清人丁文灿诗曰:“云成五色现厅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异事,人人影在个中藏。”二是金顶神灯,也叫圣灯。看圣灯要有四个条件,雨后天晴;天上没有月亮;山下没有云层;山上无大风大雨。古往今来,看到圣灯不易,公元1701年高僧彻中大师在他的著作《朝峨游记》中记载,“是夜,僧报圣灯现,凭阁观之,空中隐耀得数十灯,有数灯最明,上下相承,有的渐飞至寺前者。伏虎寺圣灯罕见,余不及峰顶赌灯,今补观于此,尤属异数。连观三夜,余憩五日而后行。”这圣灯如夜间萤火虫们举办的“火把节”,在金顶下谷中载歌载舞,欢乐无穷。据《峨眉山志》载:“圣灯”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说是磷火,是含磷地层的磷化氢和联磷作用,联磷的自燃,引起磷化氢的它燃;一说是某些数目中的密环菌中的真菌遇雨后发光。三是金顶云海。站在峨眉金顶,这里风光迷人,神秘莫测。金顶云海是由低云层组成,上半年以层极云为主,下半年以极状云和层状云构成,峨眉山的雾日年均为322天,低云多雾汇成云海。峨眉山有七十二峰,大多数海拔在2000米以上,峰高云低,云海中露处许多岛屿,云腾雾绕。宛如“蓬莱仙阁”,云涛舒卷,白浪涛涛,这些岛屿幻化成浮舟,又像是慈航普度,赵朴初有诗曰:“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四是金顶日出。峨眉山海拔3033米之上,而庐山、黄山、泰山日出在海拔2000米以下。峨眉山观日出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不陟高塞处,安知天地寒。视点高,极目远眺,更加浩瀚壮阔”。

这次看不看到金顶的“四绝”,只能看运气了,那是要有时间气候诸多因素的保证才行。现在的金顶,与我当年看到的金顶感觉完全不一样,已完全修葺一新。从缆车下来,跟随上金顶人群沿山脊而上,山上大雾弥漫,景色时隐时现,如同进入了仙境。费了很多力才看清珙桐叶子雕塑,下面刻着“金顶海拔3079米”的标志。沿台阶就是“卧云庵”,也看不分明,有香客在烧香。十面金像普贤菩萨坐四头八牙金象,金象站在须弥莲花座上,座下有各种佛教图案如同来自天上,显得神秘神圣。那天我们没有看到金顶的“四绝”,不过还算运气,久雨的天居然停了雨意,一会儿天际有了一丝亮色,有阳光穿过云层,云雾朦朦,金顶变幻着,没有一个相同的瞬间。十方普贤菩萨随云雾阳光在云中闪现,如同大神降临人间。我拍到到菩萨祥和的面容,有闭眼的,有睁眼的,都有着孩子般纯真灿烂的笑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将浑身的佛光洒向人间,迷人极了。在这抹亮色中,我看到了峨眉山势的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层峦叠嶂,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我们来到金顶华藏寺前,阳光不见了,云雾飘来,有人在烧香,云雾和青烟袅袅,又别是一种景色。在金顶最高处四处游转,金顶壁立悬崖,万佛顶、千佛顶上人头攒动。山顶没有山尖,舍身崖畔,一群巨石矗立,如擎天石柱,直指蓝天,我拍下了金刚嘴。太阳出来时,金顶天空深蓝如洗,四面十方普贤金身菩萨,庄严饱满,雄睨四方,其下苍山如海,苍莽连绵。此景变幻多端,让人目不暇给,时时震撼。本来我们还可以下山到其他几个景点看看的,但金顶的风光让我们不忍离去,我们放弃了下一个景点,直到下午四点钟才离开这里。虽然没有看到金顶的四绝,我却拍了许多金顶变幻的照片。留下了金顶缭绕的云烟和灿烂的云海。我还拍了山上的松柏,拍了山上的一株小草,在山崖的劲风中摇曳,它们强韧的生命力让人赞叹。

3、万年寺探幽  

从金顶下来,第二天我们决定乘车到万年寺。从万年停车场到万年寺有两条途径可选择:一是步行山上,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二是乘坐索道,几分钟可到达。在万年寺这个景点游玩后,再从万年寺歩行到五显岗坐车下山。我们没有乘缆车,选歩行走山道到万年寺。当地人自豪的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小平路线”,有十多里。1980年7月5日至9日,邓小平在峨眉山双水井、万年寺、清音阁景区。称赞“峨眉山是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并说“要好好保护,合理开发,让她为子子孙孙造福。”

万年寺景区属于峨眉山的中部山区,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这里诸峰相映,苍翠环照,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之时,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区的万年寺景区,正处在一年中的黄金季节。林中色彩斑斓,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是峨眉山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

我们沿着山间清幽的小道,穿行在林间,林间空气湿润、清新。小道两边有挺拔的云杉,苍翠的竹林。蝉在树林中唱着夏天,许多叫不出名的鸟儿,在林中飞来飞去,用不同的叫声,给山野注满了生机。途中有一些错落的民舍和挂着红灯笼的农家乐、手工作坊等,点缀着山里人的生存空间。 山道上时不时出现几只调皮的小松鼠,机警的注视行人,倏忽窜上林中的树上去了,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在道边一束野花枝上,一只刚从土里钻出来的知了还没脱完壳,就被几只小小的土蜂盯上了。知了脱壳时最为无助,土蜂撕咬着它的躯体,我们目睹了蝉生存中的不幸。路边还有一只硕大的螳螂,大着肚子,可能要当妈妈了,无畏的举着它如刀的双臂,与游客的拍照对质,我怕它被人踩着,用树枝把它挑入了傍边的草丛。

就在这充满情趣的小道上,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万年寺。从台阶进入山门,高台上的第二重殿宇是弥勒殿。弥勒殿的右侧是钟楼,左侧是鼓楼,殿内供奉着弥勒佛。这尊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被称为镇寺之宝,高7.85米,重62吨。莲花宝座驮着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之上,神态自若、面目和祥,一幅普渡众生的慈善面容。寺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时有善男信女跪拜,在菩萨面前默默的祈祷。 弥勒殿的左侧立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石碑。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位于海拔1020米的狮子岭下,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名普贤寺,为慧持大师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万年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佛教文物十分丰富,但也几度兴废。特别是1946年的一场大火,将原有的毗卢殿、七佛殿、天王殿、金刚殿、大佛殿、砖殿、接引殿等七重殿宇,毁坏殆尽,仅存留下了无梁砖殿。全殿因无梁无柱,不用一木,全部为砖结构而得名。砖殿构造奇巧,据说是仿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有五尊白塔,前后还有四只吉祥鹿。下面为正方形,所谓“天圆地方”。无梁砖殿建成至今历经18次地震,却依旧安然无恙,被世人赞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外看很像一个蒙古包。

无梁砖殿左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最为珍贵,这枚方印13厘米见方,重4公斤,是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印章,刻有“大明万历,敕赐峨山,御题砖殿,普贤愿王之宝”的文字,可惜我们没有看到。 

现在万年寺的五重殿宇(即:山门、弥勒殿、无梁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等)是1954年政府拨款修复的。而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形成了万年寺现在的规模。1980年,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时,7月8日下榻于该寺巍峨宝殿厢房二楼的12号房间。

我们沿着石碑左侧的台阶上去,看到了白水池。这里传为是李白听蜀僧广浚弹琴处。唐代开元年间,李白初游峨眉山时,就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常与住持广浚在池旁谈经伦道,并听广浚弹琴。为此,李白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广浚的琴技高超了得,每当琴声响起时,便有一位绿衣姑娘悄然而至。原来,这位姑娘是白水池中青蛙所化,因久听大师弹琴,她的叫声便如琴音了。现在池里和这一带山中的青蛙,被命名为“弹琴蛙”。这天我们运气好,我的同学希云正给我说几年前他们夫妇在这里听到过“弹琴蛙”的叫声,妙不可言,话还未完,池中蛙声就叫了。哆RUAI咪,哆RUAI咪发,蛙声真同琴声,低沉而富有节奏,好听极了。希云顺着叫声在池边寻找青蛙,一蛙跃出,跳进池边的水草丛。我慌忙抓出相机,结果又听见了几声蛙叫,就再不见青蛙的声影。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