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致富路上药香浓 乡村振兴有“良方”
我市26.69万亩中药材喜获丰收
中国甘肃网11月13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刘晓亚 金正祥)眼下正是中药材的采收阶段。近日,记者走进甘谷县礼辛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农户们正忙着采收、晾晒中药材,田间地头弥漫着阵阵药香,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甘谷县礼辛镇地处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带,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土层深厚,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先天优势。近年来,礼辛镇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时下正值黄芪、黄芩、党参、冬花等中药材的采收关键期,礼辛镇南北两山高海拔区域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丰收。在甘谷县烁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记者看到采挖机在药田里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忙着捡拾、分拣、搬运,一派繁忙而有序的丰收景象。
甘谷县烁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万同告诉记者:“我们西山片种植党参、黄芪、黄芩等道地中药材3000余亩,带动农户自种1000余亩,年产量预计达750吨左右,产值可达1000万元,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120余人,户均增收1.5万余元。”
在礼辛镇西山石湾流域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已经采收完分装好的党参堆放在阳光下,散发着醇厚的药香。“今年我们合作社第一年试种党参,从采收情况看是成功的,这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党参种植面积增添了信心,也为高海拔区域党参种植提供了经验。”天水物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伟平高兴地说。
据了解,礼辛镇在全镇南山、北山、西山三个片区的高海拔区域已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4个,种植黄芩、黄芪、党参、柴胡、贝母等道地中药材1.3万亩以上,惠及12个村庄的2100多户村民。今年,全镇中药材年产量预计可达2500吨,其中带动农户种植4000亩,种植户户均增收1.4万元。此外,中药材种植产业还年吸纳周边群众务工500余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礼辛镇中药材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大力扶持。近年来,礼辛镇坚持“调结构、育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引进合作社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礼辛镇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中药材新品种和新技术,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礼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见斌告诉记者:“镇村两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合作社、农户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初加工到销售提供全过程指导,目前全镇各合作社已经投入各种药材采挖机械设备500多台次,投入4000多名劳力进行采挖。下一步,礼辛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大扶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领群众在产业致富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为全镇乡村振兴增添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天水市立足各县区区域优势,突出渭北半干旱种植区、渭南半湿润种植区、关山西部林缘种植区及张家川和秦州动物药源养殖区四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依托中药材种植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今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6.69万亩,柴胡、党参、黄芪、半夏、板蓝根、黄芩、款冬花、连翘等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建成梅花鹿、林麝、驴等药用动物养殖基地,逐步形成中药材种植+药用动物养殖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
目前,全市共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面积14870亩,先后引进党参、防风、黄芩、黄芪、杜仲、金银花、藏柴胡、独活、人参、石斛等优良品种,推广了中药材机械化耕整地、种(移)植、植保和收获技术。秦安县甘肃娲皇中药饮片生产厂、天水春生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中药材加工项目弥补了天水市中药材产业链的短板弱项,提升了产业增值空间,全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为乡村振兴开出致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