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干,一起干,为了人民健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31 21:12

核心提示:1938年8月5日,一场以争取国际援助为重要途径,以创办工业、手工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组织失业工人、流亡难民、伤残军人和抗战军属开展生产自救,支援中国长期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合作社运动即“工合”运动,在国际友人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的倡导和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1938年8月,受总工会派遣,卢广绵等人来到宝鸡,成立了工合西北办事处。在“工合”建立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等一大批共产党人,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指导帮助。在各地的办事处及事务所,也有大量的共产党员在其中工作活动。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回信时强调,要传承发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

宝鸡,一座因战而起,因工而立的城市。在抗日战争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片热土供应了大量的军需民用,也因此成为了名扬全国的“工合城”。七一前夕,我们一路寻访工合旧址,聆听工合故事,探寻工合精神,也见证了工合运动中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影响。

工合医院不仅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依赖,也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于日本飞机对宝鸡的不断轰炸,西北工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凤县双石铺。当时宝鸡被誉为‘工合城’,双石铺则被誉为‘工合的天堂’。工合时期的双石铺,非常繁荣,创办有50多个工业合作社,还开办了工合小学、托儿所和工合医院等。”在凤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朝华的陪同采访中,我们走在凤县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凤县人民政府在2015年10月统一制作悬挂的“工合医院旧址”“工合妇保院旧址”“工合双石铺培黎学校”等牌匾,这让我们很快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39年3月,艾黎因陋就简地在双石铺建立了工合医院。为完善医疗功能,他曾经一次就从国外运来三卡车的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工合医院也从起初只有宋庆龄先生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促进会捐赠的一台显微镜,逐步配备了有万能手术台、冷光源无影灯、牙科常用器械及旋转椅、输液及消毒釜、分析天平、美制30maX光机等一批现代化的医疗器械。”来到位于凤县双石铺的中国工合纪念馆,讲解员郭婕介绍说。

在凤县革命纪念馆里,我们还看到一张《工合医院医疗工作统计表》。上面显示:在1939年5月至1940年6月,医院共接待门诊4092次,出诊252人次,接生9人,为群众接种牛痘1854人,注射预防鼠疫疫苗2058人。

“清洁就是卫生,健康才可以更好地工作”。在凤县革命纪念馆工合版块的展板上,我们记下了这样一句标语。

“可以说,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郭婕讲解说:当时,工合医院不仅对社员和百姓收费非常低廉,还为贫民、难民做了大量的免费医疗服务,当地百姓无不赞誉其为“济世活人的工合医院”。工合医院不光治病救人,还与当地政府联合发起成立双石铺公益建设委员会,统筹该镇卫生事宜,制订小镇卫生公约,修建公厕,凿筑水井,制作垃圾箱,雇用清洁工打扫街道、厕所,发动百姓共同维护小镇环境,使原本污秽不堪的小镇变得干净整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工合医院承担着几千名工人和家属看病就医,以及附近农民种牛痘、打预防针等任务,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给我们现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凤县县委书记张扬介绍说:近年来,凤县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工合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资源,打造秦岭山水文化和羌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红色教培、民俗体验、乡村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卫生健康保障体系,特别凤县专门推出的大病重病医保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健康福祉。

“目前,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第三轮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检验收,成功创建为陕西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先后荣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村卫生室建设先进县、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等多项殊荣。”凤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陈安平介绍说:“凤县镇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已经全部消除,建成了远程心电、血液透析、互联网诊疗等6个中心,建设“一云三端” 健康管家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当时工合医院的一些创举,对当前医改“宝鸡模式”的形成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来到宝鸡工业遗址博物馆内迁工业史展厅,我们在24孔青砖砌就、天圆地方的地下长廊里了解到:抗战爆发后,宝鸡作为陇海铁路西端终点,不仅成为了大后方物资周转的重要枢纽,更是成为了沦陷区工矿企业内迁的理想之地。工合组织先后为八路军承制10万件棉衣,还利用设在香港的“工合”国际委员会,积极筹措并向延安和解放区转送了大量国际援款和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著名作家茅盾将宝鸡也称之为‘战时经济’的宠儿,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参观了宝鸡工业合作社和窑洞工厂后称赞到:“这是中国抗战史中最伟大的奇迹!”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合医院在宝鸡也创造了奇迹,更影响和推动了宝鸡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调研员陈增强说。

1941年时,按照工合的安排,工合医院迁到了宝鸡县城的东南城巷,凤县双石铺的原址仍留有医务人员继续为当地民众诊疗疾病。在《培黎通讯》中,有一篇《工合医院——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的文章,我们看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抗战爆发后,涌入宝鸡的大批难民不仅吃住没有着落,还受着疾病的折磨。流动的难民中患有繁杂的回归热、黑热病、脑膜炎、霍乱、伤寒、天花、疟疾、疥疮及头癣等传染病,而且宝鸡不久前又流行过赤痢。然而,现代医疗技术力量在这里非常薄弱,地处交通要道的宝鸡防疫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宝鸡病种复杂的传染病,工合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采取了一些胸穿、腰穿、腹穿、肝穿及穿刺引流检查等现代医疗手段,再配以药品进行治疗。”在长乐申新纱厂旧址,讲解员吴睿瑶介绍说:当时,习惯接受先生把脉和喝汤药的病人和家属,哪里见过这阵势,工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只好进行耐心解释,并介绍一些相关医疗常识;在妇科施行的产前检查、产后护理和家访制度,也是工合医院推出的一种全新医疗方式,也开辟了向民众广泛传播医疗卫生知识的新渠道;工合医院还在每周二为贫困病人免费治疗,民众把这种活动叫“吃舍药”;为减轻住院者的生活负担,医院特意在住院部院子里盘个煤火炉,方便病人家属做饭,还在宝鸡益门镇设立一所疗养院,专门为病人疗养和尽快痊愈治疗服务……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离不开健康。工合医院在宝鸡的一些创举,对当前我们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仍有参考价值。”宝鸡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许海峰介绍说:近年来,宝鸡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健康宝鸡建设,医改“宝鸡模式”入选全国深化医改100个典型案例,先后荣获“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市”“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市。

工合医院的良好形象不仅为工合组织增添了光彩,也在为陕西人民健康服务过程中传承弘扬了工合精神

“工合医院在宝鸡十几年间,救治过无数的民众,在宝鸡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到1955年工合医院迁往西安,但“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却始终在卫生健康领域得到传承和弘扬。”陈增强说。

在凤县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张老照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那是一栋二层小楼,说明词上标注着“工合医院旧址(现中医医院)”。来到凤县中医医院采访,院长丑建伟告诉我们:近年来,凤县中医医院在原来工合医院旧址上,始终弘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逐步建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承担了县域及毗邻地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和中医药服务,以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任务,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来到长乐塬申新纱厂旧址对面的宝鸡第三医院,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晓峰告诉我们:医院前身为1937年内迁的申新纱厂卫生所。解放后,医院收归国有,多次更名后组建成宝鸡第三医院。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方针,持续发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逐步建设成为了一所具有鲜明医疗特色、管理理念先进、品牌形象突出、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综合性医院。

“我们医院的前身也是工合医院。”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于勇介绍说:工合医院在1949年由宝鸡迁往西安后,1974年转隶变更为陕西省商业职工医院,2001年6月划归省卫生厅,更名为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始终传承和发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呼吸消化内科“无痛”内镜等特色技术在省内外均享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工合医院转到西安后,有一段时间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到礼泉县。1987年部分医护人员迁回咸阳后,建设成为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卢健介绍说:建院以来,全院干部职工始终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文医院。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养于一体的大型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走出申新纱厂纪念馆,一列火车正轰隆隆地驶过,这仿佛也在提醒着我们:宝鸡,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虽然硝烟散尽,一代人已走远,但历经战火淬炼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工合精神,却已经永远地融入这片土地,也在全省卫生健康领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陕西老年健康报记者 陈太富 孙梦心 陕西老年健康报特约记者 郭海蓉 段雨晨)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