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纪实:妙玉身上的四大姑苏印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5 14:49

原创 范健泉 吴文化博物馆

文学与历史两大门类常发生错位,历史学家在阐述事件时,常因文献空缺而苦恼,有时铤而走险凭想象补缺空白,比如司马迁曾多次记录闺房中的耳语,弄巧成拙,为人诟病。小说家则常常担心虚构的内容脱离实际而极力关注细节,达到事事可考证的地步,典型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大观园全景局部 妙玉住处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金陵十二钗中苏州人妙玉排名第六,书中对她正面着墨不多,常在各处情节中牵引捎带,饶是如此妙玉身上仍有深刻的苏州印记。

体弱出家避难的清高姑苏女子

《红楼梦》中记载,妙玉出身读书官宦之家,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帮她消解灾祸,雇佣若干人到寺庙中替她出家,书中称为“替身”。因不见效果,妙玉的家人后来干脆让她出家带发修行。

通过替身或出家躲避灾祸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巫术的融合,有钱人为了消灾会找一个适当的人代替自己出家,以获得庇护,实在不行则自己出家避祸。《红楼梦》中另有几处类似描写,例如荣国公贾代善因杀戮过多而损害了阳寿,贾家于是寻找与贾代善八字契合的人,作为替身出家;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父母没舍得让孩子出家,专心用药调养;苏州人甄士隐遭遇多方磨难,重病缠身,却因出家而去病消灾身轻体健。四处出家避祸,苏州独占其三,只是查阅典籍发现替身出家主要流行于北方,后传播到各地,苏州此风不算特别突出,曹公此举不知意在何指。

《十二金钗图》妙玉品茶 费丹旭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过了几年,妙玉的双亲去世,她就继续出家,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较为落魄。她听说“长安”有观音遗迹、贝叶遗文,就和师傅一起来到长安的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红楼梦》贾母阖族迎接贵妃图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寓居长安期间,妙玉师傅去世,而荣国府准备元妃省亲,构建的寺庙之中需要有尼姑坐镇,荣国府专门负责物色人选的“林之孝家的”不知如何知道了妙玉,认为她模样好看又精通文墨就推荐给了王夫人。妙玉认为荣府是高门勋贵,必然以势压人,故不愿去。最后还是王夫人让荣府老爷亲自修书去请,妙玉才住到大观园“栊翠庵”。

妙玉出家的山与寺

妙玉在苏州出家的寺庙为“蟠香寺”,在“玄墓山”上。有学者考证蟠香寺即为“圣恩寺”,此寺与曹雪芹家族颇有渊源。

康熙二十八年农历二月初五,康熙皇帝白天巡游苏州各地,晚上住在圣恩寺,为展现宽仁,吩咐江宁织造曹頫、苏州织造李熙等人将黄金佛珠等物赏赐给圣恩寺僧人。一般学者认为,曹頫是曹雪芹之父,李熙为曹雪芹外祖父。

玄墓山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相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死后葬在该地,故山名玄墓,郁泰玄生性宽仁,死后精神感动上苍,有数千只燕子衔土于其坟上。玄墓山与邓尉山实为一山,两者合在一处可称光福山。光福山以种梅著称,《光福志》记载:“迨宋元之交,范村荒芜,而梅之名擅于光福。”元末明初时,光福山“十里梅花送远香,雪点客衣飘蛱蝶”,梅花盛开,雪白十里,望之如海,号“香雪海”。

光福香雪海 图源: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极为精彩,因红梅盛开引得园中的几位才子佳人对对联,写诗歌,才气四溢,好不热闹,是红楼梦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性格清冷的妙玉没有参与,可曹翁偏偏将最好的梅花设置在栊翠庵前。书中宝玉联诗落第,李纨罚他到妙玉处折梅一枝:

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惠,各各称赏。

《红楼梦》(局部)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有道是“字如其人”,此处则是“梅如其人”。妙玉生性高洁,“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梅花“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都是极具观赏价值,偏又横生枝节,突显不合群之感。

妙玉的饮茶哲学

妙玉在《红楼梦》中正面笔墨最多的章节当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描写贾府众人来到大观园栊翠庵饮茶的情节,反应了妙玉对茶叶、茶水、茶器都有较深的认知,符合其出自苏州的人物设定。

明清以来,苏州人养成喝茶品茶的文化习惯,加上经济发达,又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能获取各地的茶叶,当地文人多有撰写茶经茶书。茶史专家朱自振搜集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近120种茶书,其中明清两代多为苏松一带文人手笔,比如明代学者陈继儒写有《茶经》,清代学者翁同稣著有《阳羡名陶录摘抄》。

妙玉首先为贾母奉上茶叶,贾母直言“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不假思索道“知道,这是老君眉”。“六安茶”又称“瓜片”,产于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属于绿茶。“老君眉”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于岩茶。此二茶外形相似,长条状似眉,但六安茶性偏寒,直接饮用容易消化不良,甚至拉肚子伤脾胃,老君眉茶性温和能消食解腻。妙玉提前备好茶叶,表明她深谙茶道和养生,能为贾母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图(局部)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妙玉对茶水也颇为精通,贾母问是什么水,她回以“旧年蠲(juān)的雨水”,让贾母满意的饮了半盏。之后妙玉同宝钗、黛玉、宝玉吃“梯己茶”时,则用五年前保存的玄墓蟠香寺梅花雪水,颇为典雅,此段文中写道: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用梅花雪水泡茶,茶香中添加梅花幽香,分外相得益彰,妙玉的这份技艺源于苏州的茶文化,唐代官员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提到,刘伯刍认为苏州虎丘寺之石泉水第三,吴淞江水第六;张又新本人认为苏州虎丘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可见早在唐代苏州的水就被爱茶人士认可。明代学者冯时可在《茶谱》中提到:

茶全贵采造。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胜耳。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忽翔涌。人因称松萝,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

苏州不仅有适宜烹煮的茶水,也有独特炒制茶叶的工艺。苏州“虎丘茶”闻名天下,虎丘僧人“大方”将制茶工艺传到安徽,形成独具特色的“松萝茶”,“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表明虎丘茶胜过松萝茶,苏州茶文化更胜一筹。

《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图(局部)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最后妙玉对泡茶的器具也是多有讲究,原文提到: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左右结构,念bān)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上下结构,念qiáo)”。

明清以来,江南文人推崇生活的精致化、文玩化,受此影响妙玉手中的茶具变得求奇求异。晚明苏州学者文震亨编写的《长物志》提到:

宣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世庙有坛盏,中有“茶、汤、果、酒”,后有“金箓大醮坛用”等字者,亦佳。宣庙有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他如“白定”等窑,藏为玩器,不宜日用,盖点茶须熁盏令热,则茶面聚乳,旧窑器熁热则易损,不可不知。

定窑白釉“官”款盏托 北宋 1969年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文震亨不过是苏州人重视器具用物的典型代表,苏州一地重视茶盏的文化熏陶着妙玉,让她在茶文化上每每多有洞见,选茶既准,用水也精,在茶器的选择上慎之又慎,展现出苏州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栊翠庵与槛外人身份

妙玉居住的地方叫“栊翠庵”。有次为贾宝玉祝寿递送的寿帖上署名“槛外人妙玉”,此二意象是同一个东西,“栊”即是“槛”,《说文解字》中提到“栊,槛也”。

曹雪芹用“栊翠”“槛外”安排妙玉之起居、署名,大有深意。书中借妙玉少年时代同住蟠香寺的好友邢岫烟之口,说出其人生的哲学: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语出苏州大诗人范成大,他曾作《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镘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范成大面对死亡颇为诙谐幽默,用“铁门限”“土镘头”,彼时范成大年过六十,经历人生的方方面面,已能冷静的直面死亡。可妙玉此时刚满二十,正是风华正茂享受青春之时,她偏以“槛外人”自居,将世俗红尘拦在门外,每日青灯古佛克制自身欲望,让人分外心疼。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意象最早来自于唐代诗人王梵志的诗句“城外土馒头”与“打铁作门限”,范成大将之合二为一,从此成为文学界的常见典故。

《红楼梦》栊翠庵妙玉扶乩玉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著名的红学家刘心武先生关注到传世的《红楼梦》版本中妙玉的居处有“栊翠”与“拢翠”两种说法。刘先生认为此处与“沁芳”二字相对,“拢”与“沁”对,故应写作“拢翠庵”。

此说恐不妥,妙玉在《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作:“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栊翠”与“稻香”对仗工整,平仄相宜,如改成“拢翠”则明显不合诗律。大观园中各处设置多有宝玉及众姐妹参考命名,然栊翠庵则是自带其名,从上下文看,应是妙玉本人的手笔。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红楼梦》中妙玉的“槛外人”形象着笔不多而格外清晰,是理解曹翁安排人物个性与命运的线索,细细观察则全有来源,根基都在苏州,不可谓不高明。

小 结

妙玉的人生结局颇为凄惨。曹雪芹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为其人生埋下不幸的注脚,高鹗在续写后四十回时,给妙玉安排了一个极为突兀而凄惨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妙玉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妙玉与惜春专心下棋,宝玉不请自来吓人一跳。宝玉一面请罪,一面调侃妙玉缘何出了栊翠庵与惜春下棋散心。妙玉不作应答,脸上一红,之后更是禅心动摇,与宝玉相互之间微生情愫。妙玉心思不在棋上,很快辞别惜春。

在回栊翠庵的路上,宝玉与妙玉在潇湘馆驻足片刻,聆听黛玉琴声。妙玉听得琴声变化太过频繁,惊呼“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似乎在暗示妙玉佛心被破,仙子思凡。晚上,妙玉在庵中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心中想起宝玉的言语,心中一阵火热;恍惚中看到许多王孙公子要娶她;又似乎看到盗贼劫她。

《红楼梦》妙玉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通过上述铺垫,高鹗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用“活冤孽妙姑遭大劫”,讲述妙玉被强盗劫走,呼应第八十七回妙玉走火入魔的最后场景。妙玉结局大致有二,北京师范大学校注本的《红楼梦》提到妙玉不从贼而被杀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提到妙玉被劫后不知下落,未言明其生死。不管是何版本,妙玉一生坎坷正好应了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曹雪芹的用心之良苦,书中一个次要配角身上的细节,竟然能如此精微,将小说当成历史,让人一一考证,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清】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刘心武:《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4.【明】文震亨 著,李瑞豪 译:《长物志》,中华书局,2021年版。

5. 朱自振,沈冬梅,增勤:《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6. 毅千,史渊:《论妙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

7. 薛瑞生:《恼人最是戒珠圆——妙玉论》,《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期。

8. 刘雪霞:《论妙玉在〈红楼梦〉中的隐喻意义》,《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4期。

9. 王姗姗,蔡碧凡,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农业考古》,2014年第2期。

10. 顾小平:《〈红楼梦〉里苏州的影子》,《江苏地方志》,2018年第5期。

11. 彭静杨:《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所见的苏州茶与文化》,《农业考古》,2019年第5期。

12. 周言:《茶文化与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