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特产有哪些 宝鸡有哪些特产
1、宝鸡的特产之酒
(1)西凤酒: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老牌白酒之一,产于凤翔柳林镇。具有芳香醇厚、甘润清爽、诸味谐调、尾劲幽长,不干喉、不上头、兼融南北风味。历史悠久,品质独特。
(2)五味子酒:产于陇县秦陇酒厂,为“利口酒”之一,属“绿色产品”。以陇县特有的野生中药“五味子”为原料酿成,既解暑又祛寒,消食健胃,健肾强身。
(3)山萸酒 :产于太白桃川镇全国优质茱萸基地,为“利口酒”之一。已获得“绿色证书”。是以现产中药茱萸现制而成。浓烈甘鲜,酸甜微温,温补肝肾,做为保健佳品,能防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行销日本及东南来各地。
2、宝鸡的特产之小吃
(1)锅盔馍
是关中独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先把面发酵好,擀成一个大蒲团形状,放在锅里先用大火上色,后用温火慢慢烤。烤熟后端出来,象一个大锅盖子,又厚又圆人吃时用手一块一块的掰。
(2)腊驴肉
属凤翔特产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3)臊子面
臊子面属岐山风味名吃,以其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臊子面从做工烹调到色香味形眼观口感可以用“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九个字概括。该小吃始于西周早期,相传是周文王的母亲,为招待周文王的亲朋和左邻右舍所做的一种面食,距今已三千多年历史。
宝鸡凤翔县有什么特产?苏轼文化
1062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宋代风貌的亭台楼榭。因饮凤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遂改名东湖延续至今。有“凤翔三绝”之一的东湖柳(百年柳树)上百株,碑林等景点30多处,被誉为北方园林典范。
凤酒文化
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其特点是“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幽长,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酒中“凤凰”。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白酒之一。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与酒同生,凤翔千百年来形成了“无酒不成席”、“凤翔的老鼠能喝二两酒”等酒习俗和文化,并影响和塑造了凤翔人热情奔放、豪爽侠义的性情。[11]
佛教文化
佛教隋代传入凤翔,唐时鼎盛。最有名的是位于县城西部的灵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青地绿,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山中名景有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净慧寺居灵山之颠,是方圆200公里信众参禅拜佛的圣地。
饮食文化
文化交融带动了饮食发展,形成了以豆花泡馍、臊子面、削筋面、腊驴肉、锅盔、搅团、面皮、泡油糕、凉粉、糖粽、甑糕、羊肉泡馍等为重点,涵盖早、中、晚三餐的饮食特色。最有名的有四个:豆花泡馍、腊驴肉、羊肉宴、臊子面。2010年位于凤翔县城东郊周家门前村依托新建的文化主题公园笙箫园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狠抓环境建设,被评为宝鸡市“十佳”最美乡村。[11]
凤翔县槐原女灯会
耕读文化
凤翔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农业大县和先秦国都和唐陪都,造就了凤翔人心系天下、崇文重教、读耕传家的传统。即便凤翔的平常百姓,身上也散发文化味,对时政更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凤翔是进士之乡,自古中第当官者众多,唐始清末记载中举人以上者400多人,其中进士近百人,出现了“五第登科”(张知蹇、张知元、张知泰、张知默)、四代科甲为官(杨大宝、杨哲、杨播、杨炎)等轶事。教育发达,有宏仁书院、凤鸣书院、正谊书院、宗铭书院等著书育人之所,有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儒林小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凤翔师范、清宣统三年(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