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共创社区”在杨浦这片热土初长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10:41

日前,住在大学路附近的柯女士从楼上望见楼下的热闹,就赶紧下来逛逛。在琳琅满目的新鲜玩意中,夜晚能发光的水母抓住了她的目光。柯女士说,遇见新奇的东西,总要买给自家孩子见识一下。“平时我没见过,孩子更没见过。对他们来说,见见新鲜事物总是好的,认识世界!”当天的大学路上,一场热闹的后备箱市集,点燃“限时步行街”开放后的第一个“爆点”,庆贺着首日的狂欢。

在上海的限时步行街中,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是离居民区最近的。“诗与远方”是很多人的向往,然而在创智天地,这样的向往还可以是眼前的“附近”。从“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复合功能区,到以社交和文化为导向的“生活目的地”,再到如今以人为本、多主体共同参与、超级融合的“共创社区”,20年,在杨浦这片“双创”热土上,创智天地“长”成了朝气蓬勃的“青年”,成为杨浦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的生动实践。

更多年轻力量“注”入,大学与社区、大学与城市“不分你我”

“因为这里集聚了十几所著名高校,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罗康瑞,创智天地创始人,说起当时建“三区联动”项目毫不犹豫选址杨浦的原因,他马上就点出了“百年大学”,这个杨浦引以为傲的标签。

和社区居民柯女士一样,复旦大学学生胡亦凡也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遭遇了惊喜。胡亦凡居然发现自己的同学正在台上表演。这些“演员”来自复旦音乐剧社,为市民游客奉上的是一出全英文音乐剧。“从那边走过来,觉得这里风格真的很文艺,特别符合我们大学生、年轻人的胃口,也很适合出来约会的小情侣。”胡亦凡说。

创智天地为高校学子提供施展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舞台,高校学子则为社区治理带来青春力量与无限创意。

Meet U Lab,这是创智天地公共创新联合实验室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发起的设计分享活动,邀请公共创新领域的行动者和研究者,全天候、分时段,在城市不同文化创意空间进行分享、对话与展览,带领公众在有趣的空间和思想中穿梭。

“突破围墙和楼宇的框架,将交流和创作置于更广泛的城市公共环境之中。”实验室负责人表示,通过共建创新联合实验室,让更多年轻力量“注”入社区,直面社区,用设计解决在地的问题、推动社会创新,为“共创社区”创造更多价值和意义,这是双方发起“公共创新联合实验室”的初衷。

除了同济大学师生,实验室还会邀请创智天地的企业、商户、社区营造实践者和居民等,在不同的商户空间开展分享和对谈。

“突破围墙”,即“没有围墙”。不用刷卡,可以自由地去书店、健身房、餐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路院区,是中国第一所面向社区全面开放的商学院,由瑞安集团创智天地无偿赠予,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合作,一头连着大学,一头连着社区。这里以科教、人文、生态资源的聚集、整合与共享为依托,进一步推动知识经济密集区建设,大学与社区、大学与城市在此“不分你我”。

“远方”不远,就是眼前的“附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城市里的人大多时间都处在忙忙碌碌的快节奏生活中,对于大家来说,“诗”在哪里?“远方”又在哪里?

每周举办超过5次不同类型的社群互动,成立多个社区自治团体……“创智农园”位于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和创智天地园区之间,由创智天地支持建设,四叶草堂团队联合共创伙伴和创智农园共建运营。如今,在此“听得见蛙鸣,闻得到稻香,看得见花开”。作为新时代绿色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这个开放式社区花园以深入的社区参与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与外延,为居民提供了与泥土芬芳更多亲近的可能,进一步激活了他们对于当下美好生活的感知,以更乡土、更丰富的生态环境更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2年,首届上海市民社区花园节的线下会场,就设在创智农园。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兼理事长刘悦来说:“一方面是因为创智农园成立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发展渐趋成熟,可以为其它社区花园所借鉴,另一方面创智农园是社会力量合作的典型,由企业建设、社会组织运营、政府指导、社区邻居们共创的花园,非常独特。”

在创智天地,“远方”并不遥远,就是眼前的“附近”。在上海的限时步行街中,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是离居民区最近的。

射箭、高尔夫、陆冲、路亚、匹克球、投篮……2023年8月,邓女士在运动集市中边逛边玩。邓女士就住在大学路附近,她说,一直想学陆冲,所以趁着限时步行街开放搞活动,特地过来体验一下,“特别热闹”。

生活在“三区融合”社区的多元主体有不同的诉求,开放性和多元性无疑也带来了社区治理的复杂性。大学路持续与各品牌联动,开展不同主题的各类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舞台表演、市集、艺术空间、公益等多种体验,以跨界联动、共创融合的方式实现新的商业形态。

在天津上大学,后来到上海求职,市民李先生记得,临近毕业的那几个月,自己和同学都匆匆忙忙地答辩、面试、实习,“那时一切都是急急忙忙的,我们总想着快点毕业,快点找工作,快点上班,没想到现在工作了,又那么怀念以前的读书时光,真想慢一点。”李先生说,“那是一段回不去的青春和热烈。”

大学路给了李先生一次“回去”的机会,好好与学生时代告别。2023年6月毕业季,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开启了一场盛大的“街头毕业典礼”,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个“心动街区”。李先生在这里与全国最大的“超级毕业帽”留下了合影。

街区的迭代更新,始终与“人”密不可分。原大学路254号空置店铺,变身为街区公共空间“发生便利店”,这是因为居民的想法被“听见”了。自此,一系列“街区共生”的行动计划开启,社区居民积极表达诉求,一些“金点子”落地,变为生活的惊喜。从“发声”到发生,从社区中来,再回到社区,人与人的链接不断加强,大家共创更美好的街区。

优质的“双创”生态圈,让城市“会呼吸、能思考”

2018年,在大学路的起点处,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经过改造更新,成为赋能创业者和科创企业的公共建筑——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就坐落于此。

2022年10月,创智天地与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联动发起了为期三个月的设计大赛。他们决定让曾经或正在就读、工作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个人和团队作为设计者,以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的定位及角度来参与设计,思考多功能空间的方案。最终,获得第一名的个人或团队得到项目合约和执行权。主办方则协助获胜者与驻场设计师合作实施项目。

设计者本身,也是这个空间的使用者和相关者。这种全新的理念满足了人们对开放、可持续的社区空间的需求,也契合了创智天地一直以来“打开门做设计”的理念。“创智天地自2003年建立以来,一直以开放、共享、共创的方式为创新群体打造空间载体。希望此次大赛激发出更多新的理念和灵感,在创智天地创新生态圈持续发生。”创智天地项目负责人王红表示。

茂密繁盛的森林,被誉为“城市的绿肺”。而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亦可让城市“会呼吸、能思考”。在创智天地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众多优秀科创企业相继涌现。园区内高楼林立,政府、企业、高校、园区与社区打破藩篱,形成联动与共享,科创能级不断提升,产、学、研互融互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智天地广场及创智天地企业办公集群吸引了美国硅谷银行资本(SVB)、甲骨文、IBM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博斯腾、行者、即刻、小宇宙、戴尔科技、易宝、商米、声网等众多双创企业、优秀科创企业入驻。

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离不开一个优质的孵化平台。专注于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和开放式创新的服务平台InnoSpace,通过服务设计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提升商业价值。围绕前沿产业与科技领域,InnoSpace以“技术创新产业化”为核心,以“产创合作+技术转化”模式链接场景、技术与资本,搭建起“三擎驱动”开放型生态系统,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孵化近千个创业项目。

在创智天地与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联动发起的设计大赛中,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把近800平方米公共空间,开放给社会各界,打造一处不落幕的“双创公共会客厅”。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杨苓表示:“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意见领袖报名担任创院‘公益合伙人’,共同策划和开展有系统、可持续的公益活动和赋能服务,让双创生态变得‘可展示、可触达’。”

校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三区一体化,文艺范与烟火气“和谐共生”,一个创新街区的意义,对于园区的创新创业者、高校的莘莘学子和社区居民而言,俨然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宜学,站在又一个新的起点,创新创业与品质生活的“双引擎”在杨浦轰隆作响。

原标题:《20年,“共创社区”在杨浦这片热土初长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