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2023,《人民日报》10个关键词看上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10:4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上海和长三角寄予殷切期望,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出战略指引、注入强大动力。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这一年,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细化新征程上“施工图”。这一年,上海强化国家政策支撑和国家战略牵引作用,“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收获硕果,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生机勃勃。

绘好人民城市“工笔画”。“让我们的市民增强主人翁精神,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愿意为这座城市打拼。”上海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天,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梳理2023年《人民日报》报道上海的10个关键词,从不同侧面回望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进足迹。

关键词一: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刊2023年12月4日第1版)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链接:

努力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纪实

(刊2023年12月5日第1版)

摘要:11月末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这次来,他心里装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装着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这项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牵挂着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大事小情。

链接: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上海和江苏盐城考察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刊2023年12月5日第2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链接:

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刊2023年12月2日第2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链接:

关键词二: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上海市深化推进主题教育——

坚持突出一个“实”字

(刊2023年5月29日第1版)

摘要:上海坚持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落实突出一个“实”字的重要要求,严实对标对表、扎实学深悟透、务实调查研究、踏实推动发展,推动全市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链接:

上海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刊2023年7月12日第1版)

摘要:办实事不能就事论事。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上海切实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链接:

突出“实”字,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

楼宇党建发力 垂直社区聚力

(刊2023年6月5日第4版)

摘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充分肯定上海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模式,并嘱咐“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放眼整个上海,党建引领下的“楼委会”“楼治汇”等自治平台正在商务楼宇中不断涌现。目前,上海全市近1700幢重点商务楼宇已建立楼宇党组织,占比达74%,涵盖基层党组织4300多个,党员7.3万余人,涌现出金虹桥国际中心、恒隆广场、国金中心等年税收“百亿楼”的“善治理”典型。

基层党建,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实了是生产力。如何能够在林立高楼间不断凝聚力量?如何能够横向贯通、捏指成拳?唯有党建。

链接:

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居民小区拆除重建项目开工——

蕃瓜弄又要变样了

(刊2023年11月23日第4版)

摘要:今年9月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静安区按照上海市委部署要求,着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大走访,摸清摸准社情民意,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链接:

关键词三: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用心耕好这块“大试验田”

——写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

(刊2023年10月6日第1版)

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用心耕好这块“大试验田”,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基本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构筑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压力测试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效应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彰显。

链接:

上海浦东以首创性改革助高质量发展

(刊2023年4月21日第1版)

摘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过去两年多,浦东新区加速推进制度性首创性改革,如率先试点“文体旅一证通”,创新实现“两不设限”“五维监管”,引进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等项目,推动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在洋山港落地……

链接:

大江东 新潮涌

——开局之年看浦东

(刊2023年6月16日第1版)

摘要:“引领区时间”已两年有余,浦东全力冲刺。引领区建设方案450项任务,有413项破题:“行政‘许可’转向行政‘确认’”“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合规证明”“开展大数据综合交易”……一个个点的突破,聚火成炬、集光成芒,不断汇聚成浦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链接:

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上海浦东高质量发展纪实

(刊2023年6月16日第7版)

摘要:24米高的东昌路瞭望塔,是30多年前上海浦东的至高点;进入新时代,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耸立于繁华摩登的陆家嘴。24米到632米,清晰标刻浦东“向上的力量”。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被赋予全新的战略定位。

浦东快速行动,将引领区意见细分为450项任务,按清单、节点有序推进。两年多来,浦东干部群众“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探索,一点点、一项项突破,450项任务九成已破题。

链接:

成立4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

上海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刊2023年8月22日第3版)

摘要:8月20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4周年。4年来,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9%,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44%,税收年均增长16.2%。

临港新片区始终保持开放的力度不减、改革的强度不减、发展的势头不减,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链接:

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年来,重点任务落地率超95%

着力把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

(刊2023年3月21日第8版)

摘要:前脚,新虹桥研创中心项目开工;后脚,先声药业、正大天晴等企业又顺利拿地……近日,位于上海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布局之一。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把“大虹桥”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两年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和国际化,着力把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

链接:

关键词四: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刊2023年3月29日第1版)

摘要:阳春时节,上海科创捷报频传——近日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三项由上海科学家参与或主导;近三个月内“上海创造”的第三款国产1类创新药谷美替尼片获批上市;潘建伟院士领衔再次刷新量子通信一项世界纪录,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其中关键技术结合使用的正是上海科研团队新研制的核心器件……原始创新成果迭出的背后,是上海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上的持续发力。

链接:

上海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刊2023年5月12日第1版)

摘要: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和担当,加快推出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突破性创新,努力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加速全球创新资源集聚,上海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初步形成。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大力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创新高地。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链接:

上海松江区——

创新动力强劲 产业高地崛起

(刊2023年1月12日第1版)

摘要:从上海城区出发,走上沪昆高速,G60科创走廊的标志性建筑“科创云廊”犹如云中巨舰屹立在眼前。

6年前,这一带还是阡陌之地,而现在,G60松江段周边,已崛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汇聚了尚实航空发动机、科大智能、豪威半导体、正泰智电港等诸多先进制造业企业。

从曾经的农业区、传统制造业区,变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科创策源地,松江之变,成为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链接:

上海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推进无人驾驶车创新应用

(刊2023年5月14日第4版)

摘要:“浦东新区法规,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提供了法治支撑。”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瑜说,在浦东,企业已经能够面向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接驳公交、无人配送装备、车找人自动泊车等应用场景开展试验。

链接:

关键词五:加快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两年来

科研大厦 地基越发牢固

(刊2023年5月15日第2版)

摘要:基础研究的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2021年,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营造鼓励潜心研究、长期攻关的科研环境,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升上海基础研究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董佳家——

让合成化学成为简单好用的工具

(刊2023年3月28日第6版)

摘要:人工合成化学分子是药物开发的主要手段。自2000年“点击化学”概念提出以来,直到该领域成果在202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点击化学”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科学发现往往就在不放弃的万分之一机会里。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董佳家十几年来潜心探寻“点击化学”新的实现路径、拓宽应用领域。他带领团队探索出“模块化的点击化合物库”方法,可以低成本、高适用性、极高通量地合成成药性的化合物并直接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在药物研发领域拥有广阔前景。

链接:

上海与苏浙皖协同合作

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刊2023年6月6日第4版)

摘要:上海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区域创新协同,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与苏浙皖一道,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制度、政策、资源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做实机制、放大效应、打响品牌,携手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链接:

拓展应用场景 完善产业生态

上海聚焦人工智能培育新动能

(刊2023年7月7日第1版)

摘要:7月6日至8日,上海举行主题为“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一批来自上海本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登场亮相,展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

上海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上海在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产值也从1340亿元增至3821亿元。

链接:

关键词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上海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民城市建设纪实

(刊2023年4月9日第1版)

摘要: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基层立法联系点让更多人坐上民意直通车,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彰显。

发展基层民主、激发治理活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孕育而生。

深度协商互动、广泛凝聚共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金钥匙”、便民利民“金果子”。

依靠主心骨,啃下“硬骨头”——坚持党的领导,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上海,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无穷魅力。

链接:

上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下足绣花功夫 创新社会治理

(刊2023年11月15日第1版)

摘要:上海是一座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动活跃,城区人口密度大,利益诉求多元,基层矛盾纠纷多样。立足超大城市特点,上海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国际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绣花功夫,着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链接:

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

汇聚各方资源 助力基层治理

(刊2023年8月21日第10版)

摘要:城市社区人口密集、诉求多元,为了优化基层治理,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虹口区已建成9个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室、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8个居委会法律服务室,并签约11家律师事务所。230名社区民警、113名律师和310名社区干部调解员有机整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体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三所联动”机制在全区形成。

链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贡献

(刊2023年10月27日第17版)

摘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现代化建设蓝图,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努力探索和形成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范例。

链接:

关键词七: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上海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应用成果加速落地

夯实数字底座 城市更加智慧

(刊2023年9月6日第11版)

摘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便利市民生活,建设数字底座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支撑、技术赋能和平台服务,科技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机制……如今,在上海,一批批与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相关的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加速落地,让城市更智慧。

链接: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1/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刊2023年6月13日第10版)

摘要:锚定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引领者、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试验区目标,从服务实体能力不断增强,到打造资产管理重要枢纽,再到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

链接:

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8亿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磁场效应显现

(刊2023年7月10日第6版)

摘要: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意向采购金额,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8亿元。面向未来,上海将强化“四大功能”,充分利用大会的磁场效应,以更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链接:

让一网能通办、能办通

(刊2023年7月19日第5版)

摘要: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并非将服务事项简单搬到线上,还要实现理念升级、流程再造、治理优化。

链接:

关键词八: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张图”,牵引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调查

(刊2023年9月4日第1版)

摘要:规划“一张图”如何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实践样本。

以总体方案、总体规划为牵引,示范区自成立以来,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链接:

一条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调查

(刊2023年9月7日第1版)

摘要:一条穿越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因所经之地和周边城市“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G60科创走廊”,不仅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链接:

跨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观察

(刊2023年6月30日第13版)

摘要:3年多来,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壁垒,勇闯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链接:

长三角百强企业年营收首次突破20万亿元

(刊2023年12月8日第1版)

摘要:由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23长三角百强企业排行榜近日出炉。长三角百强企业2022年整体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2万亿元,同比增长6.00%。

链接:

关键词九:提升城市软实力

上海改革招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培育出站博士后3万余人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刊2023年9月21日第4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锚定“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目标,为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贡献更多力量。通过改革招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创新创业,上海已培育出站博士后3万余人。

链接:

为青年人才解决居住困难

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启用

(刊2023年11月24日第6版)

摘要: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项目交付使用,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和虹口区委书记李谦为文化人才代表送上入住钥匙。公寓有234套房源,可供青年文化人才以市场租金1/3的优惠价格“拎包入住”。

“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虹口区联合打造,是上海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助推文化人才服务保障措施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链接:

上海浦东发布人才发展新政策

努力让各类人才安居乐业

(刊2023年2月2日第4版)

摘要:1月29日,春节假期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新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要敬才爱才,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产业,产业跟着人才走。”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浦东经济已经到了主要依靠人才来创造价值的阶段,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当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来抓。”

链接:

上海优化“一网通办”在线服务

企业来电 线上帮办

(刊2023年4月4日第7版)

摘要:拨打12345热线,反映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关部门线上帮办,这是上海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一网通办”在线服务推出的新举措。

此前,企业有难题也可以拨打12345,但话务员只负责记录转达,并不能线上办理相关业务。改革后,12345热线话务员接通电话,可以即时转达有关部门,三方在线,有的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大大提升了服务的即时性与精准性。

为让流程高效运转,上海创新实施全流程闭环监督管理,将帮办工作响应及时性、政策精准解读率等纳入12345热线、“一网通办”和“营商环境”绩效考核范围,对应答率、完成率一一考核,及格线均为90%。

链接:

关键词十:第六届进博会越办越好

“我们希望为促进欧亚合作贡献力量”

(刊2023年11月3日第3版)

摘要:跨越万里,双向奔赴。中欧班列携手进博会,跑出了互利共赢的“加速度”。中国坚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链接:

优化服务保障,打磨服务细节

迎接第六届进博会,上海准备好了

(刊2023年11月4日第5版)

摘要: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全面优化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抓实抓细抓好办展办会各个环节,以精益求精的服务彰显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保障盛会圆满成功。

链接:

企业积极参展,展区亮点纷呈——

共享发展机遇 实现互利共赢

(刊2023年11月6日第10版)

摘要: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指出,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市开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企业积极参展,各展区亮点纷呈。记者走进展馆,探访进博会开幕首日精彩。

链接:

增进友谊 深化合作

——访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

(刊2023年11月7日第4版)

摘要:国家会展中心(上海)5.2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在此举办。

在国家展中,各具特色的国家馆舍、展览陈设精彩呈现。这里有端庄大气的“国家范”,也有多彩热闹的“烟火气”“民族风”,来自五大洲的嘉宾展商在经贸洽谈、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深化合作。

链接: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