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做好“双减”工作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学生为本、校外治理、校内提质、标本兼治,全力打好“双减”攻坚战,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统筹谋划高站位,全面构建“党政共抓”的制度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为组长,30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针对“双减”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相关会议研究推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出台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及青少年精神素养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双减”政策体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为“双减”牵头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5次,召开省级专班及视频调度会15次。省级各部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各级专班强化工作措施,实现部门责任清单化、专班工作常态化、联合执法规范化、重大信息共享化。各级党委政府将“双减”工作纳入本级党委政府重要事项,列入相关综合督导和创建内容之中,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双减”各项任务落实。
——筑牢校内主阵地,全面打造“三个课堂”的综合育人模式。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强化作业统筹,严控书面作业总量,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完善作业评价反馈机制。全省持续开展“双减”教研大指导活动,连续两年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活动,累计参与学校4000余所,参与教师2万余名,共评选出优秀案例482项。渭南市合阳县以作业改革为切口,通过凝聚育人共识、创优作业形式、规范统筹安排、强化研培指导、加大过程监管5项举措,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各地推动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各校充分挖掘校内潜力,统筹用好科普、文旅、体育等校外资源,遴选聘用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社团活动,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两年来,省财政专门安排奖补资金8000万元,激励、引导各市区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全覆盖。在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走教帮扶,选派700名音体美学科优秀教师支持乡村薄弱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商洛市立足地方特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省市三级保护名录所列11类313项内容引入课后服务,针对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分地域、分学段、分年级开展活动,以“小切口、微改革”推进课后服务内涵大提升。宝鸡市千阳县课后服务作为全国8个案例之一入选教育部“图解义务教育这十年”。三是打造“三个课堂”模式。全省召开中小学“三个课堂”现场推进会,各地各校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物态形式效率,打造以执行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课堂教育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发展;打造利用功能部室、音体场馆,非遗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技能培养的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打造利用社会资源、文化文博场馆、爱国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和文化场所,担当志愿者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第三课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省“三个课堂”的实践,以大教育观念为主导,突破学科思维,打破育人方式,整合素质要素,有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促升教育教学质量。陕西聘请专家学者,在全国率先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水平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出台《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在全省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以中小学课堂创新大赛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培育认定中小学精品课程84项,5700余名教师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301名教师获奖。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陕西省基础教育领域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奖总数为上届两倍,跃升至全国第10位。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持续开展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和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创建,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出300余名思政课“教学标兵”和500余名“教学能手”,促进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综合施策强发力,全面加强“校外培训”的规范运营监管。一是压减义务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全面停止审批面向各层次的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转型、关停、注销等方式,使义务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二是严格落实资金监管。印发《陕西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强化监管力度,严防“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问题发生。推广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陕西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账户核验通过率、支付开通率已全部达到10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账户核验通过率96%、支付开通率94.47%。三是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公示投诉电话和邮箱,畅通投诉渠道;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开展明察暗访,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工作机制,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网站“四张清单”和排查台账。四是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省科技厅、文旅厅、体育局分别与省教育厅联合出台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准入指引(指南、指导意见)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类别细目清单》;十五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工作方案》,为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与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五是全面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筹划对全省各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解读《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起草《关于贯彻落实
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治理的通知》,结合实际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省教育厅等15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重点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培训场所、培训材料、培训师资、收费管理等方面规定的情形,以及无证无照经营、隐形变异培训进行执法。六是严把培训材料审核关。会同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制定《陕西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外培训材料编写审核、选用备案、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年活动,围绕规范责任、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内容把关、规范专家队伍建设等重点内容,开展自查自纠、问题整改。七是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开展线上巡查、预收费监管、学科类隐形变异防治、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整改、校外培训平安消费、暑期监管护苗等系列专项行动,直逼问题一线,破解顽瘴痼疾。——联合督导齐推进,全面强化“综合治理”的成果巩固效率。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持续把“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将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成效纳入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暨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主体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立省、市、县“双减”专班专项行动+督导队伍常态督导的“三级双线”督战思路,先后5次对11个地市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检查学校490余所,发放调查问卷50800余份。设立省、市、县(区)三级“双减”投诉热线和投诉问题线索台账,及时处理各类投诉线索,省“双减”办下发通报23次。全省多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检查,查处各类违规培训机构3185家,下发停办、整改通知书2896份,清理取缔违规校外培训机构2746家。构筑起“上下衔接、左右沟通、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典型案例广宣传,全面营造“减负增效”的良好舆论氛围。召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双减”政策。全省推广典型案例,报送经验材料,编发《陕西省“双减”工作动态》47期,教育厅网站开设“教育‘双减’暨五项管理看陕西”专题栏目。《陕西“五力”并举推动“双减”工作显成效》被“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评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陕西多措并举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陕西省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陕西镇安县探索系统治理校外培训机制》等在教育部网站发布。《咸阳市三原县以“六立六保”规范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等203条“双减”工作信息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发。“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各项管理制度”等3个案例先后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陕西省各地聚焦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作业,让学生乐享快乐寒假”等18个案例作为学校“双减”地方经验被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案例库收录,并在全国推广。
原标题:《陕西省持续深化“双减”工作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