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如何突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13:01

2024-02-29 10:27 南京如何突围?

天下城市©

天下城市©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罗天昊,原文标题:《火烧南京,四面围城,出路何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南京面临的困境和如何突围的问题。南京作为一个古都城市,尚未达到一流水平,被周边城市围绕,内部面临多重危机。作者提出了南京需要突破上海、苏州、杭州和武汉、合肥等城市的围困,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市场辐射能力等途径实现突围。

• 💼 南京被上海压制,需要摆脱上海的制约,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 💡 南京面临与苏州的经济竞争,需要加强高端产业发展,突出自身优势。

• 🌇 南京受杭州阻隔南方市场,需要提高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与杭州竞争。

近日,南京一大楼因电车起火,导致重灾,15人死亡,44人受伤。


新年大火,虽是突发,却凸显了南京的困局。


虎踞龙盘,江南形胜。


南京是一座知名度非常高的城市,也是保留“京”号的两大古都城市之一。但是,在中国城市的实力榜上,南京却尚未达到一流。论整体经济实力,南京在中国十大城市之外,论其在国家城市系列中的地位,郑州、西安等经济实力不如南京的城市,均已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而南京却仍在门外。


某种意义上说,南京是一个四面被围的城市,东部上海崛起,阻隔南京成为华东中心;东南苏州,抢走了南京省内龙头地位;南部杭州,掠夺了南京对南部辐射的更广阔的腹地;西部合肥与武汉,阻断了南京向西市场扩张之路。


城市之围,只是表象,每一重围困,都凸显了南京内部危机。 


大火之灾,事发突然,长期发展,却需内功。


南京之困何在,未来出路何方?


一、上海,东面之围——扼制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若无上海,南京将是华东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


但是,正因为上海的存在,南京在整个华东的辐射能力,受到了压制。


中国当前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华北的京津,西南的成渝,华南的广州,西北的西安,华中的武汉、郑州。但是,东部只有上海一个。


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梦寐以求。但是,正因为上海的存在,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遥遥无期。


南京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10,而排名前十的的城市中,华东占据了四席,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对于南京的压制,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上。


简言之,南京和上海,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而因为上海更强势,南京的相关产业发展不足。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服务业发达,2022年三产比重达到62.2%,非常强势。远远超过江苏其它城市。


但上海的三产比重达74.1%,而且,很多江苏的服务业没有落地在南京,而是被上海吸走了。最典型的就是金融服务。


2022年,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9531.31亿,与GDP的比重为2.9%。南京是一个吸钱的城市。


但同时,上海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92293亿。全国各地有钱人都跑上海送钱来了。


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本外币存款与GDP的比值低,它们是著名的经济重镇,创造财富的基地,但是,却不是收割财富的城市。


江苏其它城市的财富,到哪里去了?除了被南京收割,还被上海收割。


这就是南京不同于其它省会城市的地方。这种困境,类似广州和石家庄。


港深收割了广东,抢了广州的金融等服务业。


上海也压制了南京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


如果没有上海,南京将更为强势。


此外,海的阻击作用还体现在高端产业领域。


上海六大工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石油以及精细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南京的主导产业也包括信息和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医药、装备制造、计算机与通讯、化学制造等。


可以看出,南京和上海的主导产业,除了钢铁产业之外,其它领域几乎处于全面竞争态势。


在新兴产业领域,上海和南京也有许多重叠。


上海之围,方位在东。


领域在两个方面:削弱南京作为省会的服务功能;高端产业存在竞争。


影响:扼制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必须挣脱上海的两大暗力,才能最终崛起为国家中心城市。


二、苏州,东南之围——经济龙头,制造业之争


苏宁之争,持续百年。


假使没有苏州横亘在前,南京早已入围中国经济十大城市。


其实苏州在数百年之间,就已崛起为江南重镇,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城市,直到上海崛起之后,苏州才退居次席。


在本省内,苏宁之争,一直没停息。


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版图中,苏州被明确定位为一个工业城市,它不是一个综合性的中心城市。


苏州对南京之围,非常明确单一,就是经济总量压倒南京,工业方面形成竞争。


由于苏州的存在,南京无法像武汉和成都、长沙、郑州那样,既是一个强势的服务业城市,省会,又是一个强势的工业城市。南京的工业功能,被苏州强势压制。


2022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642.7亿,南京为15320.88亿,不及苏州一般。


在行业集群的比拼中,苏州拥有11个千亿产业,远超南京。其中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超过2.8万亿。


2022年,苏州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5735亿,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1%。南京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4%。也低于苏州。


苏州的先导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以上。


苏州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与南京形成了全面竞争。


苏州之围,方位在东南。


领域集中两个方面:经济总量上压制南京,在工业领域与南京全面竞争。


南京必须赶超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大哥。


三、杭州,南方之围——阻隔南京向南,竞争东南之都


东南形胜,三吴谁为都会?


南京与杭州,俱为江南重镇。五代十国时期分别为南唐与吴越国的都城。


杭州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的都城,是京杭运河的南端,被称为人间天堂。


在历史上,南京地位更为险要,往往是整个南方政权的中心,被称为六朝古都。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到南北朝时代的东晋和宋齐梁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朱明王朝早期,以及后世的太平天国、民国时代,均建都南京,其实远不止六朝。


但是,现实很残酷,也很势利。


杭州当下有两点优于南京,一是杭州总量和活力都胜过南京,二是各自省内,杭州比南京更为强势。


2022年,杭州GDP为18753亿元,南京为16908亿元,差距超过1800亿。五年之内,南京都难以赶上杭州。


杭州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在3000亿量级,南京文化产业在全国其实也很强势,但是相对杭州还是逊色一些。


杭州的民营经济占比61%,远胜南京。零售消费总额略高于南京,本外币存款余额多出2万亿。


当然,南京的科教水平,全面胜出杭州,这是南京的王牌。


若论在省内的辐射和影响力,杭州远胜于南京。


论经济总量,南京并非省内第一,被苏州强压,南京在江苏的首位度也不高。同时,江苏群雄并起,众多城市与上海的关系比与南京的关系还密切。南京对省内的辐射能力被严重削弱。


在浙江省内,虽也有计划单列市宁波,以及经济强市嘉兴、温州等城市。但是杭州仍是浙江省龙头,影响与辐射能力强大。


此外,杭州还是一座适合企业成长的城市,诞生了无数的民营企业,富有经济活力。阿里巴巴也成长于杭州,这是南京无法比拟的优势。


简言之,杭州之围,位在南方。


影响主要两个:


一是,由于杭州的存在,南京无法成为整个长江下游腹地的中心。


二是,未来国家若在东南增加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必是南京与杭州之争。


当然,也可能两城同时成为中心城市。


四、武汉、合肥——西方之围,阻断南京市场西进


假如没有武汉、合肥,南京西向市场辐射能力,能直到四川。


但是,由于合肥、武汉的存在,南京西向辐射能力,被限制在江苏省内和安徽。


南京挟千年江南余韵,一直是江南的时尚之都。消费非常发达。疫情前夕的2019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35.74亿,与GDP的比重在中国前十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二。


合肥消费总额不大,但是毕竟在安徽省内第一,作为省会,还是分散了南京对安徽消费的辐射。


武汉对南京的影响则更大,武汉的消费市场比南京还强势。


武汉对于湖北来说是绝对中心。其市场辐射能力强大,早年的汉正街闻名全国。在高铁时代,武汉的交通地位更为强势,物流也更为发达。武汉成为中国五项全能型物流枢纽。集陆港、空港、港口、生产、商贸服务五种类型枢纽于一身。


南京也是中国重要交通物流枢纽,五项全能,但是,南京的区位优势,相对武汉还是逊色不少。


武汉的经济总量比南京大,消费总额也大,湖北虽没有江苏发达,但是武汉的人均GDP却与南京基本接近,发展阶段形似。


由此,武汉对南京西进形成了巨大的区隔与阻挡作用,扼制了南京向湖北以西的市场辐射能力。


简言之,合肥、武汉之围,在西方。


核心影响:阻挡了南京向西的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局限了南京的战略腹地。


五、南京出路何在?


突围,表象在方位,核心在产业定位。


东方上海之围,提醒南京,既然上海已是长三角的中心,服务业发达,则南京不能完全扔掉制造业。


东南苏州之围,提醒南京,在苏锡常传统制造业的压力下,南京制造必须偏重高端产业,高新产业。


南方杭州之围,西方合肥和武汉之围,提醒南京必须尽早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


相对而言,南京对西部和北部的辐射力更强。南京被人称为“徽京”,表明了其与安徽的紧密联系。


南京向北,其实将拥有更庞大的腹地:苏北、徽北、山东南部、河南南部。


对于苏北,南京能完成半边覆盖。


何谓半边覆盖?南京毕竟是省会,服务业功能集中,很多地方城市对其还有依赖,比如科教、医院等,南京资源强势,江苏一般地级市,尤其是苏北城市,还是无法舍弃。


河南北部受到北京影响,但是,郑州阻隔了河南南北城市对北京的向心力,客观上为南京也创造了机遇。河南东南部,与南京距离近,而且联系畅通。山东南部也是,济南阻隔了北京,也阻隔了青岛。为南京提供了机遇。


南京若能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才能北向完成对苏北、徽北、豫南、鲁南的广大腹地的辐射。2018年,南京成为陆港、港口、空港、生产、商贸五大类型枢纽,时势已到。


南京本身的优势又在哪里?


制造与服务业的双方强势,才能造就新南京。


在制造领域,南京须完成向高新领域的转型。


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接近50%,在国内城市中尚算强势,但是国内最顶尖城市70%左右的占比,差距不小,需要快马加鞭,形成几个千亿集群。


在疫情之前的三年中,南京的工业转型升级,成绩还是不错,尤其在2018年,运动型多用途用车(SUV)增长高达204.9%,新能源汽车增长171.8%,工业机器人增长78.9%,智能手机增长78.3%。这四个领域的增速,非常惊人。2019年,南京也延续了强劲势头。此外,南京的软件产业,仅次于京沪深之后,位居全国第四。


疫情几年以及去年,南京继续实行工业升级,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持续进步。


2023年已知的统计中,南京的集成电路增长61.6%,工业机器人增长27.6%。


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有巨大潜力。南京不仅是传统医药市场的几大巨头之一,在新兴生物医药领域也完成了布局。崛起于南京的金斯瑞,成长为全球著名生物医药企业,基因合成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南京的科教和文化产业,独步华东。作为六朝古都之一,南京文化产业发达比,科教实力更显著,南京大学数量全国第四,但是双一流大学全国第三,高达13所,仅次于京沪。而整个江苏的大学,则是全国第一。


强大的科教实力,使南京的产业升级,拥有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简言之,南京突围,两个领域。


就方位而言,南京需要利用强大的产业带动力和时尚消费能力,辐射苏北、安徽;以及更北部的河南东南数市,山东南部。


就产业而言,南京需要以服务业覆盖大半个江苏在制造领域,实现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突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