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枢纽”陕西汉中阳平关 古隘雄关万里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3 07:18

阳平关车站始建于1956年,坐落在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古镇西南,紧依巍峨的子龙山,宝成、阳安二线在这里相遇,宝鸡至广元6063/4次、汉中至阳平关8361/4、8363/2次公益慢火车在这里交汇,属西安铁路局汉中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宝鸡、广元、安康3个方向的列车摘挂、解体、编组作业,素有“秦巴天堑”之称。

图片

“蒋大爷,您这次带的啥山货?”阳平关火车站客运主任杨冬志边问,边上前搀扶背着一背篓山货的蒋大爷。

“现在野生板栗下来了,可甜了,快尝尝。”年近80岁的蒋大爷精神矍铄,说着就将一大把板栗递到杨冬志手中。

图片

每天,阳平关的村民都会将时令水果、蔬菜以及各色山货通过火车运至略阳、广元等地贩卖,人杰地灵的阳平关,羊肚菌、天麻、瓢等特色土产品声名远播,时常有汉中、广元、陇南市旅客乘火车前来采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道上的阳平关镇史称阳安关,北宋时期更名为阳平关。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嘉陵江水穿镇而过,紧邻汉中市宁强县旅游名镇青木川,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毗邻,一站接三省,是出陕入川之咽喉,有“汉中门户”“蜀之咽喉”之称。

1955年,宝成铁路纵贯南北,随后建成的阳平关火车站成为汉中乃至安康地区的客运、货场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为解决山区群众和当地村民的出行问题,集团公司开行了6063/4次“公益慢火车”,为秦巴山区老百姓搭起了致富桥梁。

“我们常坐小慢车出去干活,摘苹果、摘猕猴桃、给花椒施肥、采摘花椒,一些站只有小慢车到,上午去下午回,太方便啦。”张桂兰和村民们一大早就来买票排队候车。

不仅是外出务工,沿线山区的群众时常背着装满时令果蔬、山货的背篓、竹筐,乘坐慢火车赶集。为方便村民乘车,车站成立了“铁脊梁”党员突击队,开展便民推车志愿服务。

“我在这儿干了8年,老乡们有事儿就会联系我。”今年53岁的杨冬志与当地老乡建立了深厚友谊。

“杨主任是个热心肠,一见到我们就带人过来帮忙。”蒋大爷说起车站的服务赞不绝口。

为保证旅客在16分钟的换乘时间里顺利转运山货,服务队成员手抬肩扛,衣衫常常被汗水浸透。

图片

杨冬志手机备忘录里全是旅客的事,他就像一个联络员,一端是铁路,一端连接着乡亲们的大事小情、出行中转。

小站虽小,服务好人民群众就是最大的事;小站不小,每个职工心里都装着南来北往的旅客。

客运员朱爽从记事起,一家人就守着铁路,爷爷朱光荣是一名铁道兵,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宝成铁路建设,将青春与热血洒在秦巴山区崇山峻岭间。

“我父亲是车站的助理值班员,踏着父亲的足迹,我也选择了铁路。能在生我养我的地方工作,我很幸福。”朱爽笑容满面,梨涡浅浅。

图片

千年古道阳平关,东汉末年曹操处心夺隘,诸葛亮将其当作大本营,赵子龙在此练兵备战。如今,作为宝成线与阳安线交汇点、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一站两场中负责货物运输的阳平关东站肩负着成都、宝鸡、安康三个方向的列车编组任务。

一群平均年龄29岁的调车员,每天穿梭于8条股道间,日行2万步,编解100余列车。随着市场需求增长,阳平关站的运输任务也越来越繁忙,年装运货物达12.8万吨以上。

“我们会干好每一钩活,保证阳平关这个咽喉要道的运输安全畅通。”宋俊坚定地说。

2021年,阳平关站迎来了“复兴号”动集动车组列车,年运输旅客也由原来的6000人次飙升至12.4万人次。

图片

子龙山、三泉县和龙门洞等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游玩,每天有27趟班车往返于阳平关站与宁强县、青木川镇之间,阳平关古镇也成为陕西旅游重镇之一。

深秋时节,秦巴山区层林尽染,嘉陵江水天赐澄碧。一座小站承载着老乡们的致富愿望,串起游客怀古思今的深切情怀,也见证着铁路人以站为家、以路为业的无悔坚守和付出。(通讯员 张立丽 陈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