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不忘初心 担当使命再立新功——访江西受表彰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0 19:51

原标题:牢记嘱托不忘初心 担当使命再立新功

范小敏与村民交流。

邹秋文和同事检查设备。

姚石玉深入居民家中听取意见。

胡仁平在认真工作。

刘新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编者按

在6月25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我省有5人、2个集体受表彰。其中,5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分别是:九江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邹秋文,萍乡市委组织部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范小敏,景德镇市珠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委信访局局长姚石玉,新余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支队长胡仁平、井冈山市扶贫办主任刘新;2个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分别是赣州市扶贫办和遂川县民政局。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是公务员奖励的最高荣誉。这次表彰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我省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有的不畏艰难困苦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有的恪尽职守倾力护卫碧水蓝天,有的情系群众把工作做进群众心坎里,有的在扫黑除恶前线冲锋陷阵。他们默默奉献,他们功绩卓著;他们心中无我,他们无怨无悔。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清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鲜明特质。

这些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来自我省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也是我省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都是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又是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人民满意”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增光添彩的?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些载誉归来的个人与集体,记录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生动实践,感受他们对职责的敬畏、对事业的热爱,聆听他们忙碌背后的心声、荣耀背后的责任。

“我会继续 在村里干下去”

——访萍乡市委组织部驻紫溪村第一书记范小敏

本报记者 张武明

2015年8月被选派至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范小敏面对的是村民的种种质疑声:“他是上面派来‘作指示’的吧,估计是挂个名就走。”“来村里假装看一看,看了还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

刚到紫溪,村里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万元,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到村委会嗓门特别大,不是抱怨声、质疑声,就是指责声。

仅仅一年之后,范小敏这个“外乡人”便赢得了尊重:派驻期限将至,村民代表联名向上级考评组请愿,强烈要求他留任。

“待遇”转变的背后,有范小敏的辛勤付出:进村工作一年多时间,蹬着一辆自行车,到处走访村民,了解村情民意,磨破了7双鞋子,骑断了30多根自行车钢丝,形成了56万余字的工作日志。

“待遇”转变的背后,还有范小敏的独到功夫:村里自来水管出了问题,白天用了水,晚上就没水用;村里道路有破损的地方,就拿树枝遮掩,导致一些村民摔伤……范小敏看准了十来件老百姓身边的难事,并一件件解决好,很快得到“是个做实事的人”的认可。

“第一书记”的活不好干,拆迁难,征地难,发展产业难。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流汗干,群众站着看;干部累得死,群众在挖苦”的现象。对此,范小敏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党组织有号召力、凝聚力,能够发动群众,干起事来才有效率。

新农村建设点因有资金投入,申报向来竞争激烈。2016年,村里有一个名额,三个小组争得很厉害,其中一名组长还放出狠话,“不给也得给!”范小敏没有正面回应,而是提议各组发动每户集资1000元,哪个组收得齐收得快,就选哪个组为建设点。

白石塘组第一个完成,经村党总支决议获得资格,那个“耍横”的组长收不上集资款输得心服口服。随后,白石塘组通过村民投工投劳的形式,把村容村貌整理得干干净净:不仅房前屋后红花绿树,原先野草齐腰高的荒地上也建起了百姓大舞台,臭水塘变身为篮球场。村民们对范小敏交口称赞:“范书记就是有办法!”

心中有百姓,百姓才会信服。面对拆危旧房这个“老大难”问题,紫溪村党员、组长带头先拆自己家的,带动了村民配合村里工作,3天就拆掉78栋危旧房。有群众说:“要不是知道范书记是做实事的干部,打死我也不会拆。”村里要修路,村民自觉参与,很快建起长达12公里的环村公路。

村里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范小敏看中了紫溪村地广山多水宽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74.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撬动社会资金5000余万元,以“产业党小组+产业基地”“产业党小组党员+村民+贫困户”等模式,相继建立集中连片500亩蔬菜、1100亩脐橙、320亩高产油茶、260亩猕猴桃、200亩安福“蚕子”、600亩大庆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基地,帮扶建成全镇第一个4A级乡村旅游点——绿行生态园,提升改造紫峰茶场和大庆家庭农场,打造了以“一园两场多基地”为主的产业发展框架,受益农户560余户、贫困户80户,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

如今的紫溪村,产业已经连成片,村民在家就可实现务工。范小敏说,紫溪村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村民自己的努力,得益于干群一条心。“这个奖是我们集体的荣誉。没有村民的参与,就没有村里的发展。大家放心把事情交给我干,我没有理由辜负他们,我会继续在村里干下去!”

“当好守门员, 做好服务员”

——访九江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邹秋文

本报记者 邱辉强

用脚丈量长江岸线,用心呵护一江清水向东流,他是万里长江的“守护人”。

用担当铸就忠诚,用创新破解难题,他是千万日夜坚守岗位水利人的“佼佼者”。

在水利战线基层扎根20余年,邹秋文以苦为乐,以舍为荣,始终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行业精神。

今年6月下旬,强降雨频繁,九江进入主汛期,但这没能阻挡住邹秋文顶风冒雨,带着同事沿着152公里长江岸线对取水口和排污口开展巡查的脚步。

“水是生命之源,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是我们基层水利人的职责所在。”采访中,邹秋文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三条红线”。其实,早在两年前,邹秋文就带领4个小组12名同事,对江西境内长江入河排污口开展了“地毯式”排查,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战,摸排出的排污口近600个。

“三条红线”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2011年以来,邹秋文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水资源问题达百余个,为九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邹秋文严格的取排水项目技术审查中,九江市接连有两个规模近10亿元的招商项目被否决。

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绝不姑息,邹秋文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当别人劝他“何必为了公家的事得罪那么多人?”他回应说:“保护水环境水生态,来不得半点虚假,卖不得半点人情。”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水利人坚守一线、奋力抢险的身影。2005年9月,台风“泰利”造成永修县万青联圩新丰段决口150多米,万亩农田被淹,万人紧急大转移。洪水退去后,刚刚考到永修县水利局上班才一个月的邹秋文临危受命,作为复堤堵口设计人员兼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员,日夜驻守工地,两个月后回家,当时不到两岁的儿子竟不认识他了。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官,是邹秋文工作20多年来坚守的座右铭。他主持全市近百个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技术评审工作,收取水资源费几千万元,却未有一起负面反映。对此,邹秋文坦言,他的秘诀是:与企业接触,心里要坦荡,不能有私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邹秋文一直以来的工作作风。九江市属于丰水地区,水资源管理水平曾一度滞后。邹秋文负责水资源科工作后,认真分析九江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完善水资源管理顶层制度设计,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九江市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九江市入河(湖)排污口布局规划》,三项《规划》均获得九江市人民政府批复并付诸实施。并先后在全省第一个编制县级水资源公报,在全省率先启动规划水资源论证及水平衡测试,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试点。

谈到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理解,邹秋文认为,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结合本职工作讲,就是要当好守门员、做好服务员,把好自己该把的关,站好自己该站的岗。”

“把百姓说的话 当成家人说的话”

——访景德镇市珠山区委信访局局长姚石玉

本报记者 张武明

记者面前的姚石玉,因为长期做群众工作,显得非常健谈。27年的信访工作生涯,让他的脑海里储存了太多来访群众的身影,以及每一名来访者背后酸甜苦辣的故事。

去年9月,姚石玉连续多个晚上到景德镇市珠山区振华瓷厂祝某某等人家中走访。此前,祝某某等人通过信访形式,向区信访局反映企业改制后生活拮据的问题。走访中,姚石玉先是详细了解祝某某等人近期的生活情况,随后向群众讲解如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进行正当信访,并在生活上对其给予帮助。后来,经过姚石玉的不懈努力,祝某某等人的医保问题得到解决。

群众找上门来,就要沉下心去、静下心来,把事情弄清楚,把能用的政策用足,这是姚石玉的工作方法。

2016年,市民罗某反映某局行政不作为,12年时间起诉申诉不成。姚石玉在了解罗某的情况后,当即承诺把事情解决好。随后,姚石玉多方奔走,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保证了事情处理过程合法、公平、公正、公开。最终,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如今,罗某经常劝诫一些“迷茫”的信访群众,要做到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头上、牢记心上,这是姚石玉的工作信条。

1992年,从学校毕业的姚石玉被分配到珠山区信访办工作,自此,他始终奋战在信访工作第一线。多年来,他的手机号码都是公开的“热线电话”。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但凡有信访群众求助或投诉,他都坚持前往实地调查,利用夜晚休息时间上门家访,与群众拉家常、问冷暖。

“信访工作,主要就是做好思想工作。把有关政策讲清楚,把现实情况讲清楚,有的条件暂时达不到的,群众也能理解我们。”面对来访群众的声声诉求,看到一封封求助的信件、一张张困惑的面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姚石玉始终坚持带着感情做信访,不吝上门走访,不惜苦口婆心。

“只有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百姓说的话当成家人说的话,把百姓的想法变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及时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姚石玉就是以这样的工作姿态,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开展信访工作,扩大对话平台是关键。2014年8月,在姚石玉的牵头联系下,珠山区信访局和10个镇、街道搭建了“百姓说事”平台,将每月的10日、25日作为镇、街道的“百姓说事日”,邀请区挂点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群众面对面说事,为群众打开倾诉之门。自平台搭建以来,有3万余名百姓参与,解决各类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2万余件。据初步统计,珠山区居民的来区走访量5年来下降了26%。

“奋战在信访工作岗位,可以从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上直观感受到职业成就,我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我将倍加珍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用情为百姓服务,用心为百姓解忧。”姚石玉说。

“生的希望 留给大家”

——访新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胡仁平

本报记者 万仁辉

“只要我在现场,生的希望留给大家。”新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胡仁平从警24年,受伤10余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被问及面对危险为何总是冲在最前面时,他的回答始终不变。

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胡仁平就将捍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使命。从警以来,他在刑侦战线干了16年,先后参与和组织侦破了8个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破获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2000余件,将700多名重特大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冲锋陷阵”已成为胡仁平的习惯。时间拉回到6年前。2013年7月23日,胡仁平带领民警赶往一酒店对涉枪案件嫌疑人陶某实施抓捕。胡仁平第一个进入酒店,不料在电梯口与准备外出的陶某正面遭遇。关键之时,胡仁平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将陶某扑倒在地。陶某负隅反抗,连续用手肘狠击胡仁平左胸,右手伸向腰间准备掏枪,同时利用身体的力量试图将胡仁平拖进电梯。

“我当时死死卡住他想掏枪的右手,用双脚顶住电梯门,因为进了电梯更危险。”胡仁平说,其他民警赶到后,合力将陶某制服,当场缴获子弹已上膛的一把仿64式手枪以及一把匕首。“如果他当时迟疑一秒钟,陶某就掏出了枪,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参战民警如是感叹。

在一个个危急的关头,一次次艰巨的任务前,胡仁平只有一个念头:保一方平安、为人民服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如果我们贪生怕死,怎么打击犯罪?还怎么保护人民?”

打掉新余市首个以“两委”成员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新余市首个以“套路贷”实施犯罪的恶势力犯罪集团、全省首个黑社会犯罪团伙制枪窝点……2018年1月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后,胡仁平受命组建新余市扫黑除恶攻坚队——“胡仁平工作室”,向黑恶势力发起凌厉攻势。专项斗争中,“胡仁平工作室”创造了多个全市乃至全省“第一”,省公安厅多次对该工作室通报表扬。

工作中,胡仁平给自己定下规矩:既要破危害群众生命的大案,也不放过侵害群众财产的要案。他先后参与和组织破获盗窃案320余起,端掉电信诈骗犯罪窝点数十个,为百姓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今年,胡仁平入选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并于6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总书记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胡仁平说。

这是胡仁平第二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两年前,作为江西英模代表,胡仁平在那里参加了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荣誉是褒奖,更是动力。”胡仁平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履职尽责,打击违法犯罪,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跑好脱贫攻坚 这场接力赛”

——访井冈山市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新

本报记者 张武明

“一身汗心疲身倦,两腿泥驻足攻坚”。熟悉刘新工作和生活的人说,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再贴切不过。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在这里,总书记作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指示。同年,刘新走上井冈山市扶贫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她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脱贫攻坚没有现成模板,必须加强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才能不当门外汉。”刘新这样激励自己。初涉扶贫领域,她没有急于到基层检查、指导,而是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将扶贫政策和业务读懂研透,这为她接下来连续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刘新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有人劝她:“扶贫办怎么有这么多事要做?这个主任当得划不来。”她总是一脸认真地说:“市委、市政府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不要说我是井冈山人,对乡亲们有感情,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活着不能图个轻松,要多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2016年,是井冈山市脱贫摘帽的总攻之年。作为市扶贫办主任的刘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三卡”(红卡、蓝卡、黄卡)识别、“四卡”(基本信息卡、政策明白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合一、“三表”(红表、蓝表、黄表)公开等精准扶贫举措,按照“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住不了的建好来,建好了的靓起来”的工作思路,向脱贫摘帽发起了总攻。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听到好消息的那一刻,刘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明白,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但她更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接力赛,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跑好脱贫攻坚这场接力赛,我们还要让井冈山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刘新介绍说,接下来,她按照“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党建为基”的总体思路,全程参与探索出“产业增收、能力提升、兜底保障、党建引领”四个全覆盖机制,形成了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的格局,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

在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督查期间,各核查组每天晚上都会梳理出当天核查发现问题情况。刘新与相关人员每天研究工作到深夜,对发现的问题作出分析研判,给出指导意见。第二天,她还要进村入户走访,现场指导镇村解决问题,经常是出门时顶着晨露,回家时披着月光。

刘新和同事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18年,井冈山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6%降至0.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68元,增幅达14.8%,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我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按照‘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的奋斗目标,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做尽责圆梦的践行者。”刘新说。

风霜雪雨搏激流

——探访“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赣州市扶贫办

本报记者 张武明

赣州市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11个贫困县、932个“十三五”贫困村、115.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5.8%、32.2%、40.3%,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

如今,主战场已是凯歌高奏:“十三五”以来,赣州市累计脱贫64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2018年底的18.8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4%下降到2.45%,瑞金市、南康区、寻乌县等7个贫困县(市、区)成功脱贫摘帽。

作为主战场上的生力军,赣州市扶贫办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坚定扛责勇担当,咬定目标加油干,不畏艰苦攻难关,有效充当好“四员”角色,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一是当好全市脱贫攻坚“参谋员”,对全市脱贫攻坚统筹谋划、协调调度,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参考。聚焦深度贫困、脱贫质量、精准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强化综合性保障等方面,解放思想,创新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农村保障房、金融扶贫等做法,为高质量脱贫提供强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扶贫累计覆盖带动101.34万贫困人口增收,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8%;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帮扶15.5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二是当好全市脱贫攻坚“指导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攻坚任务,对已退出贫困县、预退出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均衡扶贫,提高全市脱贫整体成效。针对全市老人住危旧房、致贫返贫,以及非贫困县、深度贫困和边缘地区攻坚力度弱等问题,下发破解老人住危旧房问题的指导文件,建立返贫致贫预警机制,开展非贫困县脱贫攻坚督导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和边缘地区开展精准识别大排查等,有力破解了一大批短板弱项。

三是当好全市脱贫攻坚“协调员”,推动建立高效的协调调度机制,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通过调度会、推进会、督导调研等多种方式,对行业扶贫部门履行监管责任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相关通知,明确10类脱贫攻坚相关责任主体的主要职责,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推动市直单位与对口县直单位签订责任状,着力解决以行业日常工作代替扶贫工作、以行业政策代替扶贫政策等问题。

四是当好全市脱贫攻坚“战斗员”,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赣州市扶贫办主任罗瑞华介绍,赣州市扶贫办加班多、下乡多,“5+2”“白+黑”是工作常态。此外,及时发现问题、客观反映问题,也考验着扶贫办工作人员的担当精神。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形成一致意见:敢于较真碰硬,不受人情干扰,坚持把真实情况反映给市委、市政府。

“获得莫大荣誉,我们深感做得还不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偏移,践行初心,尽锐出战,向区域性整体脱贫发起总攻,确保实现剩余人口的全部脱贫。”罗瑞华说。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探访“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遂川县民政局

本报记者 万仁辉

室内有书画室、棋牌室,室外有钓鱼池、蔬菜地,在遂川县社会福利中心,时常能听到老人们在一起参加活动时发出的笑声。

遂川县社会福利中心是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集养老、健身、娱乐等多种养老服务功能于一体。2015年8月27日,该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省首家获得国际质量体系CNAS证书的公办养老机构。

除社会福利中心外,遂川县还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含幸福院)124个,其中城镇社区13个、农村社区111个,初步建立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居家老年人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务。与此同时,该县25所敬老院已全部完成改造升级,均达到星级标准。

遂川县养老机构建设水平的提升,得益于该县民政局不断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的系列举措。正因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遂川县民政局入选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打基础、强能力、补短板、抓重点、兜底线,这是遂川县民政局的工作主线。据遂川县民政局局长曾建兵介绍,遂川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24473户,共计31068人,约占农业人口的6%。为切实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遂川县农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2019年达到每人每月385元。

曾建兵说,近两年,在民政部领导及社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遂川县对接社会组织扶贫成效明显,引进项目资金1.6亿多元,已到位9000万元,项目覆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这些项目资金的对接落地,大大提升了脱贫攻坚整体水平,增强了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造血’能力。”

在改革创新方面,针对遂川县自然灾害事件多发、频发的状况,县民政局切实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救灾宣传、演练工作,大幅提升了应急救灾能力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遂川县已创建8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全省创建全国、全省减灾示范社区最多的县。

敬老院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村级民政专干缺失,这是基层民政工作普遍存在的“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遂川县民政局下了不少功夫。从面向社会招聘50名敬老院管理人员,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按200元每月的标准为每个村聘用1名村级民政专干,每一步都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生动实践。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曾建兵表示,遂川县民政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