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上丝绸之路】利玛窦,为中国打开世界之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2 10:50

  在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常会有外国政要和中西文化研究学者前来访问。今天保安打开了一道小门,北京行政学院李秀梅老师带我们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李秀梅介绍说:“这是一块墓碑,写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利玛窦这个人呢,我们既然称为利公,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称呼上是很有讲究的,能把他称呼为利公,说明他在知识文化各个方面表现非常不错,我们才称为‘公’。 ”

  

原来这里是利玛窦墓。说是墓,其实只存下了墓碑。利玛窦,耶稣会传教士。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158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就基本生活在中国,直到他在北京病逝。

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前进教授对利玛窦和带来的仪器进行了介绍:“他本身在西方是受过高等教育,他就带来一些地图、天文仪器、时钟,还有其他的小玩意,带来以后他当时也没想到个东西能发生什么大的作用。 ”

  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原本是传教,但他却给中国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汪前进说:“他把地图挂在他的房间,地方官员看了以后,觉得这个东西中国没有。地球圆的,他的地图上有新发现的大陆,这个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中国的官员希望他翻译成中文,但是他在翻译过程中,西方的地图是欧洲放在中间,中国是远东地区,放在最东边,这样就不符合中国人天朝大国的思想。他重新画了一个,跟原来带来的是不一样,中国在中间。现在流传下来,能看得见的,叫《坤舆万国全图》。”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走廊的墙上,镶嵌着六扇巨幅地图。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对着地图介绍说:“这是《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他的第一幅,献给万历皇帝的。大明海,就是中国东海啊,到南海依然写着大明。”

  《坤舆万国全图》原图由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之一,它以利玛窦带来的《万国图志》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

  张西平说:“这个地图目前全世界收藏最好的是梵蒂冈的藏本,是他亲自寄回去的。现在我们的走廊就是用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在中国被翻刻了12次,还有在1623年,利玛窦去世后,由他的助手李之藻还做了个绘图本,现在国家图书馆也有残卷,只有一部分。最全的是在南京博物馆,是绘图本的。但我们这个是第一版的本子。”

  利玛窦不仅带来了地图,还带来了自鸣钟等,让国人乃至万历皇帝开了眼界。

利玛窦献给皇帝的礼物在《利玛窦札记》里有详细记载:油画三幅、世界地图一张、西洋琴一架、镶宝石十字架一个以及一大一小两座铜制的自鸣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万历皇帝召见利玛窦只是坊间传说。一般学者们认为,万历皇帝根本没见过利玛窦,但是自鸣钟和《坤舆万国全图》确实见到了,而且地图还被做成六扇屏风放在万历皇帝的卧室里。

  汪前进介绍说:“他把钟送到太监,太监后来送到宫里去,是机械钟,献上去了为什么能进宫,并不是因为他是科学家,或者宗教人士请他进去的,献给皇上后,皇上说,这个钟要坏了怎么办,中国人都不会修,谁送的让他来,应该会修。这样的一个方式,他可能见都没见到万历皇帝,他只是个修表的。”

  利玛窦进宫仅仅是作为一个修表匠。虽然他对中国皇帝没产生过多大影响,但他结交了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如李贽、汤显祖、徐光启等等。他精通中文,懂四书五经,乐于和中国人打交道,每天都要接待几十位客人,回答他们的问题,介绍自己的中文著作以及他的藏书。其中徐光启不仅被他影响,两人还成为事业伙伴。

  北京行政学院李秀梅老师对此评论道:“在那个时候,你想,四百多年前,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其实就是两个知识分子的之间的交往,同时也真是两大文明的交往。”

  公元1605年,利玛窦和翰林院庶吉士徐光启相识。他们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奠定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基本术语,诸如点、线、面、曲线、直角、钝角、几何等等。

  李秀梅介绍说:“他修的是科学文化知识,他的数学、制图学、生理学,他用中文写过一本书叫《西国记法》,他告诉我们中国人,他们为什么能把很多东西看了就像照相一样记住,他作为外国人,本身学中文会很困难,但后来我们的官员学者发现他读我们的四书五经,他很快就能记住。”

  利玛窦在中国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行儒家礼仪,钻研中国典籍。同时他又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在给欧洲同胞写的书信中,他赞扬中国文化,把中国形容成‘礼仪之邦’,使那时的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相当正面的印象,利玛窦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西平评价说:“他不仅在地理学上有影响,地图是空间,钟表是时间,我们世界最基本的是空间和时间,这两件东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世界观。在空间上我们知道不是天圆地方,是全球,而且中国只是全球的一部分,这对我们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的夏夷传说是很大的冲击。”

  (李秀梅谈《特批埋北京》)

  李秀梅说:“他1610年5月11日去世,按照明朝法律,外国人是不可以埋在都城的,天子脚下的,但是他翻译了《几何原本》,当时叶向高就说利公和徐公翻译的《几何原本》,这一本书,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可以给埋在北京的特权。”

  利玛窦的墓碑上刻着汉文和拉丁文,有双龙环抱,这本身就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对中国人来说,他是一名传教士,更是一位学者,他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中国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子,也把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传达给世界。

  在他的墓碑前摆放着一束鲜花,默默开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