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陕西关中片区重点项目紧密推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11:34

初夏关中,草木葱茏。5月6日至7日,陕西举行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活动。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或在建设工地上,或在生产车间内,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材料是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5月6日,观摩团来到咸阳市飞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绿色循环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感受陕西省钛合金技术和产业为航空、航天、医疗等多个高端应用领域特殊需求提供持续的强大源动力。

“我们自主研发、设计出了我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可以实现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进口替代,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中国航空业近半个世纪的难题。”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车伟说。

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绵钛展品。 人民网 吴德锋 摄

据了解,该项目从基础材料端创新突破多项技术壁垒,解决两项航空材料难题,为国内军民两用航空、航天提供有力支撑,总投资7.17亿元,预计今年12月全部投产,主要面向高端钛合金国产化及战略性关键材料攻关。

光子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新兴产业,陕西的光子产业发展计划被外界称作“追光计划”。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年产220吨磷化铟材料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0吨磷化铟多晶生产线,已于2023年建成投产,二期建设年产200吨磷化铟量产生产线,预计2025年完工。

据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华介绍,磷化铟是一种典型的二代半导体材料,在5G通讯、射频器件、激光雷达、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磷化铟合成技术壁垒极高,国内在相关领域长期处于空白,是国内光电子领域重要的“卡脖子”材料之一。

陕西铟杰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华向观摩团介绍产品。 人民网 吴德锋 摄

“2021年1月,陕西铟杰出品的第一根磷化铟多晶棒试车成功。经权威第三方机构检测,产品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稳定性与一致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迈出了磷化铟多晶材料国产化从0到1的关键一步。” 黄小华说,他们公司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设备、工艺和控制系统,打破了国际行业垄断与技术封锁,实现了核心材料进口替代,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产高纯磷化铟多晶的本土企业,加快了高品质磷化铟多晶材料国产化进程,保障了我国产业链供应安全。

该项目建成后,铜川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磷化铟多晶材料生产基地,助力陕西全省光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发展制造业是重中之重

202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观摩团观摩了多个重点制造业项目。

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占地近千亩,主要建设智能操动机构、精密机械加工、高压开关智能装配、先进避雷器、先进电容器、高端套管、智能互感器、先进光电缆等产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是西安市重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集群式发展的重要典范。

“我们将采用‘产业集群、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力争将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输变电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产业基地,为我国输变电装备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武克耀说。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陕西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5月7日,观摩团走进铜川隆基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建设现场,感受“绿色低碳工厂”如何打造。

该项目占地503.9亩,预计总投资81.6亿元,安装高效单晶电池生产线22条。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全球单体最大的电池生产车间,同时也是全省行业首个废水“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介绍铜川项目建设情况。 人民网 吴德锋 摄

据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介绍,铜川项目产品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高效单晶电池技术,这款电池没有栅线,光从任何角度射入都不会反射,发电性能更加出色,更加环保节能。

宝鸡市是陕西装备制造业强市。5月6日,观摩团来到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工厂,探寻“宝鸡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成功秘诀。

在项目组装厂房现场,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双动力地铁打磨车等设备车辆正在组装调试。这些车辆与铁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有着密切关联。

“在中国的运营铁路线上,每18公里就有一辆产自宝鸡中车时代的工程车辆。”宝鸡中车时代党委书记刘治邦介绍,“项目一期、二期全面达产后,将承接成都、太原产能转移,成为全国最大、型号最全、产量最多的三大轨道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决定着国家的粮食供给与安全。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农业高新区,凭借科技的力量,在种业创新、土壤修复、资源聚集、平台建设等方面助推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2023年3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占地53.75亩,主要建设融合“育种创新、加工仓储、智慧种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玉米品种展示。 人民网 吴德锋 摄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凭借强大的科研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选育出的小麦、玉米、油菜等良种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陕西粮农集团党委委员、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锋介绍,“如今,杨凌的‘金种子’更不断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延伸,创造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粮食总产占全省1/5、陕西唯一粮食调出市,渭南市作为农业大市,为推动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5月6日,观摩团来到中粮粮谷90万吨/年小麦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渭南涉农产业提升情况。

目前,该项目工作塔主体已经封顶。据中粮粮谷华中区总经理阚翠姝介绍,该项目2023年2月开工,预计2025年2月建成投产,计划打造成一个集小麦收储、研发、加工、销售及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西部地区大型现代食品产业聚集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渭南涉农产业全链条发展,对渭南高新区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5月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渭南举行陕西省2024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共开工省市重点项目437个、总投资174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31.6亿元。随着重点项目建设“火力全开”,陕西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力提速”……


(责编:吴德锋、吴超)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