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党员参与度,探索社区治理参与路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4 22:18

单位 | 佛山市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服务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样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而党员作为社区中具有较高政治觉悟与公众参与能力的先进主体,理应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亲子与绘画特长志愿者共同绘画

当前,在推进多元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明显能够感觉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参与平台、对社区归属感不高……各种原因导致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或者出现人到心不到现象。

聚焦党员参与度不高的实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提高党员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内动力,从而提升党员社区共同体意识,激发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新活力。

党员志愿者认真聆听居民的服务建议1

A社区位于大沥镇中心,约2.1平方公里。这里有1个金融商贸区、6个住宅小区、超过60幢楼宇,现有常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056人。

其中甲小区是A社区的一个新型住宅小区,共30栋住宅楼,1803户,约5000多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非户籍人口居多,入住的居民中不乏有党员身份的居民,如何引导党员自亮身份,如何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投入小区治理中,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点话题。

老党员发挥专长,开设亲子阅读提升课堂

二、服务策略

为了进一步突破党员积极性、参与度低的难题,结合小区党员特点,以甲小区为试点,边探索边总结变改善,最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动新小区党员参与路径——“六被工作法” 激发新沥量,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六被,指被关心、被需要、被接纳、被肯定、被赋能、被支持。其中,被关心、被需要属于马斯特洛需求理论中的情感和归属需要,被接纳、被肯定是属于更高一层尊重的需要,被赋能、被支持而是更高一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六被工作法”以对焦解决党员关注度、参与度不高为核心,以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内动力为目标,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活力激发链,最大程度提升党员社区共同体意识,激发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新活力。

图:“六被”工作法模式

三、服务模式

(一)被关心——流动不离党,人散心不散

流动党员是一个特殊的党员群体,不同地区的外部环境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呈现思想动态的复杂多样性。

1、打造“家”的平台,变“管得住”为“服好务”。

目前,流动党员大体呈现流动数量多、流动范围广、流动时间长等特点,因此流动党员管理起来困难比较大。这就需要项目组贴近其工作生活实际,帮他们排忧解难,变“管得住”为“服好务”。

外出参访南海固废处理产业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甲小区流动党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彼此间互不认识,在社区党委知道下,自2019年起,项目组以加强沟通为突破口,在小区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走访谈心活动。通过“三找”工作法,为每一位“走失”的流动党员搭建了“回家”之路。

2021年11月,针对流动党员的意愿和诉求和未来更好发展,小区正式成立小区党支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小区党员组织管理。

2、营造“家”的氛围,变“流进来”为“融进来”。

项目组对流动党员落实“三位一体”普遍关爱:

(1)政治上突出仪式感,制定了“三个一”学习制度,即每个月一场小区特色党员志愿服务,每两个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半年一次党员团队建设,定期组织流动党员进行学习。

(2)思想上注重谈话鼓励,项目组结合社区党委,定期对党员进行走访谈心,除了关心党员的日常工作生活,还征求他们对小区发展的建议等。通过这些,切实增进了社区党委与党员之间的互相信任,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觉得党组织就在自己身边。

小区党员志愿者为前来报到的党员填写资料

(3)生活上注重慰问探望,提高关怀关爱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组留意每名党员的情况,一旦发现党员出现身体不适或情绪波动,便会及时介入、持续跟进、定时回访,使每名外出流动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努力做到“流动不离党,人散心不散”。

(二)被需要——助人亦自助,奉献更幸福

当前,社会上对党员有这样一个说法:交通条件改善了,却离群众更远了;学历层次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却与群众沟通少了。

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是摆在党员、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项目组针对党员参与服务缺乏平台的现状,搭建参与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法,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服务。

疫情期间,小区党员联动特长志愿者为小区长者提供义剪服务

1、搭建参与平台,兼顾常规化与专题性平台

坚持因人设岗,以岗定责,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在设岗上围绕群众需求和党员特长相结合,设置常规化工作岗位和专题性工作岗位。

项目组探索把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等公共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小区,通过党员恒常收集小区居民意见需求,培育党员骨干积极参与小区议事和矛盾调和,充分激活小区“神经末梢”,实现治理触角与治理对象“零距离”。

同时,借助老党员有时间有威望的优势,通过议事协调、纠纷调处等机制,协调解决乱停车、物业费纠纷等各类居民问题,使小区居民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办”“群众办法解决群众问题”。

2、拓宽服务渠道,整合主动式与被动式服务

项目组充分发挥“属地党员+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主体作用,按照分类管理原则,整合推进“主动式”的志愿服务和“被动式”的承接服务。

以小区党群服务分中心为依托,定期开展每月一次的红色服务日便民服务、一季度一次的红色先锋议事会等活动,聚焦小区事务;同时培育小区红色导赏员,承接社区参访接待服务,把先进经验传播出去、把优秀经验学回来,通过接待区镇街以及广州社区中层干部等不同参访对象的参观交流,通过交流将党建引领的正能量、好经验更好的传递到各党组织,扩大基层党建服务的影响范围。

在职党员进社区,积极投身小区志愿服务

3、创新服务方法,探索网格化联络模式

2021年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人数突破50人,队伍骨干和社工开始思考:在以往的“2队长+1秘书+1顾问”队伍班子的基础上,将小区以楼栋为单元,划分出6个片区,选取14名党员骨干担任片区组长,初步形成小区党员管理网格化联络模式,组长负责片区内党员的日常联系和服务通知到位,健全组织体系、搭建功能平台、强化保障作用;同时收集居民服务需求,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社区服务过程管理,通过树标杆,全面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服务热情。

(三)被接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曾几何时,“有事找交警”,让交警成为了风靡一时全国最靓的名片。只要心中装有群众,用心为人民服务,群众就会认可支持,人民就不会忘怀。

项目组在社区党委指导下,深化拓展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通过恒常收集小区居民需求清单,保持与物业沟通与合作,积极链接资源,持续优化和开展“红色服务日”小区便民服务活动,切实为群众谋福利,引领推动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以“小区的事不出小区”为导向,通过“先锋议事会”、“四方共议”机制(社区党委、小区物业、小区党员业主、社工),培育党员骨干积极参与小区议事和矛盾调解,充分激活小区“神经末梢”,在解决乱停车、偷水纠纷等各类居民问题发挥党员作用,使小区居民事有地说、难有人帮,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办”“群众办法解决群众问题”;打造“红色服务日”、“小区文化节”等品牌,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暖心的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有事找党员”成为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党员的回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居民排忧解难,是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问需于民,情系于民,加强党群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55名党员,其中包括小区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在册党员。

主题党日,大家相聚一堂,把自己发现的小区居民需求说出来

党员回归小区,通过处理好群众的“鸡毛蒜皮”,解决好邻里矛盾,做好小区的日常管护,引导小区走向实行居民自治,并以此为途径,逐步增加党员在社区内的参与,有了平台、敢于发声,并且被社区听到和看到,更增加了居民与社区的感情,党员有了被接纳的价值感。

(四)被肯定——旗帜的作用,榜样的力量

项目推进中,小区党员们越来越被居民熟知,反馈的“家长里短”和“社区事”让小区党员们感受到责任和压力,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与此同时,项目组时刻看到党员的付出与变化,每次服务或者活动后,邀请党员进行总结分享,及时对党员的成长进行肯定;通过团建、表彰等,提升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凝聚力,推动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建立良好的党群服务基础;通过开展主题党课,强化党员不忘初心、保持先进性的党性,提升党员志愿队伍开展服务的先进性。

此外,为规范队伍的服务管理,加强团队建设,社工协同队伍骨干一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建立起甲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积分奖励制度等,持续激发服务的内在动力,保持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主题党日小区志愿服务商议中

(五)被赋能——精准化对接,赋能添活力

1、选准“灌溉法”,团队能量激发。

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团队成员的才能发挥需要一个好的团队作为依托,党员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需要一个优秀的组织团队做牵引。

项目组通过团队建设、培育团队文化、跟进式培训队伍骨干管理技能、随时跟进队伍党员心态等多方面入手,让队伍党员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提升,藉此激发团队的力量,促进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推动团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同时,也使队伍党员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团队的认同感。

2、破除“大锅饭”,专业技能提升。

针对队伍党员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特点,项目组有目的性、有步骤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青年党员突出体验式、老党员突出关爱式、在职党员突出综合式,更好激发不同群体党员强党性、补短板、拓思路、长技能。

项目通过座谈分享、沉浸式体验等培训方式,对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多种技能进行了培训指导,并通过实践演练,引导党员发现实际问题及解决方式。

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复盘总结,使参加活动的党员用分享的方式做“有效输出”,激发自我审视及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

红色服务日,党员耐心提供服务

(六)被支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1、“以老带新帮带制”,成功带出“领头雁”。

经过三年的培育,甲小区党员先锋队经过磨合开始步入正轨,团队整体组织架构开始成型,并成功培育出团队后备力量。

项目创新“以老带新帮带制”,在保留原骨干核心团队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一带一”的方式帮助新骨干融入团队,提升团队带领、沟通等技能,使新骨干“翅膀变硬”,确保顺利通过团队骨干换届的考验。

同样,无论是针对在职党员的“属地党员带动在职党员”模式,或者是加强甲小区与周边小区党员间联动的“一带一”帮带模式,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在各方面互联互助、共建共促,充分发挥了团队互相支持的作用,最终达到共成长。

2、党员互助促成长,结对共保先进性。

新型小区有着邻里关系淡薄的显著特征,人与人缺乏互动交流,因此更谈不上互帮互助。例如老党员,基本上都是为了帮子女带小孩而搬到小区生活,生活圈子狭小,对社区环境不熟悉,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

如老党员韩老师,因为孙女在外地读书,经常需要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线上沟通,年青党员主动上门服务,为韩老师维修电脑、教韩老师手机使用功能等,在生活上多次帮助韩老师。

妈妈党员阿平的女儿,面临小升初的学业压力,文理科严重偏科,语文成为她最大的心病。当韩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马上找到阿平,利用晚上空余时间,为阿平的女儿进行语文补习,解了阿平之忧。

队伍党员既在小区服务共同参与中达成目标一致,又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认可,获取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果说,团队中的协作、配合是团队的“生产机制”,那么团队的可共享资源就是团队最大的衍生产物。这是一座宝山,有物质条件可供利用,有智慧的营养可供吸取,有情感关怀可供感受。

正是因为这座宝山,团体的智慧胜于个人的智慧,团体的教育胜于个人的学习,团体的鼓励胜于个人的安慰,团体资源是个人成长最好的摇篮。

自行策划筹备开展小区文化节,表演嘉宾大合照

四、服务成效

靶向发力,精准参与,“六被工作法”激发新沥量——党员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成功培育出甲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并使其成为基层治理一股活跃力量。

截止到2022年6月,小区共举行“红色服务日”便民服务活动16场,服务群众达1800多人次,经反馈“红色服务日”小区便民服务受到了小区广大居民的赞扬,满意度达到98.5%。

队伍连续两年申请镇公益创投项目,以小区居民关心的“垃圾分类”“小区文化”为切入口,联动各方力量,链接多方资源,团结引领小区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自发策划组织开展了8场小区活动,参与活动的小区居民满意度达到100%。

甲小区从“问题小区”变成“红色示范小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六被工作法”激发新沥量——党员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离不开社区党委、项目组、小区党员等多元力量的参与、推动和支持

广东的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怎么做?

请看

《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营造》

广东省数十个城乡社区治理

与社区营造的典型案例

具有时代特性

向全国同仁展示广东省社区营造之典范

点小程序即可购买阅读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欢迎各位来投稿呀~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