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凤翔,草木茂盛,山河锦绣。5月26日,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区作协过去五年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杨舟平当选为区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
中共凤翔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幺伟民宣读了《区文联关于同意凤翔区作家协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复》。会议审议通过了《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章程(草案)》《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会费标准(草案)》《宝鸡市凤翔区作家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产生杨舟平、魏晓婷、程娟、周龙岗、辛克、张忑侠、李昊穹7人为第一届主席团成员,周龙岗兼秘书长。
么伟民代表区委宣传部作了讲话,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范宗科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王宝存指导会议。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老科协会长、区作协顾问王翔,区政协秘书长、区作协顾问王乖勋,著名作家、原《西北电力报社》总编、区作协顾问马福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陈一江等领导、文学名家,应邀参加大会。上届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周龙岗主持会议,126名会员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选举(按姓氏笔画排名)亢小娟、王小勃、石勤卷、乔凤琴、刘建生、刘红利、刘小娜、宋立行、张卫星、张忑侠、陈晓春、辛克、李昊穹、杨升琪、杨舟平、周龙岗、欧鹏、高雪莹、党争卫、曹权利、常明慧、程娟、谢险锋、靳秀萍、魏晓婷等25名理事。
会议决定聘请鲁旭为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聘请芮晓枫、马福林、高有祥、王吾堂、王翔、王乖勋、李耀武、李喜林、李强、卢武智、王宗志、袁五省为区作家协会顾问。
会上,鲁旭代表上一届主席团对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五年来,区作协在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围绕“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繁荣与发展,同凤翔秦文化、苏轼文化紧密结合”发展战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会员发展、素质提升、采风征文、会刊出版及精品创作五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开展创作采风、名家讲堂、线上线下“读书会”、音乐诗会等活动,会员创作势头强劲,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先后有23名会员加入市作协,4名会员加入省作协,2名会员加入中国散文学会,6名会员加入陕西省散文学会,5名会员加入陕西省诗词学会,51名会员加入宝鸡市苏轼文学研究会,1名会员任市评论家协会理事,32名会员加入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主席杨舟平、魏晓婷继续担任市作协理事、王小勃任本届市作协理事,常务副主席杨舟平当选全国法官文联理事。
五年来,区作协会员立足凤翔、服务群众,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区作协主席鲁旭创作的二十余万字的《苏轼初仕凤翔府》,已出版发行;常务副主席杨舟平主编的“凤泉集”丛书九卷本、《凤凰集》丛书八卷本,分别收集出版了共十三位会员散文集,引起较大反响,带动了全区文学创作新热潮。他的“陕西八大怪”系列文化大散文声名远播,他先后创作并在中省市级纸媒刊发作品200余篇,散文《豆花泡馍》获“锦翔杯”舌尖上的乡愁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集《一城烟雨》获“六维”·第三届宝鸡市作协文学奖;副主席魏晓婷的散文《酒镇往事》在“禧福祥·正青春——全国散文大赛”中斩获三等奖;副主席兼秘书长周龙岗的散文《曾经的岁月》获全省税务系统征文优秀奖,并被《美文》杂志刊发;副秘书长宋力行的散文《东湖赏月,挺管用》,获得全国第二届“文章杯”中考语文“下水作文”大赛三等奖;理事靳秀萍的散文《油中三味》获《农业科技报》举办的“粮安天下,我的粮食梦”三等奖;会员张晓妮、张敏在陕西省总工会女工委组织的“说出我的故事”女职工征文活动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据统计,会员创作散文作品3000余篇,诗歌1200余首,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刊用500余篇(首);王小勃的短篇小说《寻找嘛鸣》荣获中国作家网首届原创作品频道小说征文大赛三等奖、短篇小说《大地耳》获得了中国作家网每周文学之星;区作协副主席魏晓婷长篇小说《酒镇》,获“陕西年度十大新锐IP”入围奖。
范宗科希望全区文学工作者在新一届作协班子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为引领,紧扣区委“一二五五”思路目标,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动力,同心向前、同步致远,创作出更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品。
新当选的杨舟平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将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为契机,团结带领新一届理事会和作协全体会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繁荣与发展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用好手中的笔,讲好凤翔故事,奏响时代强音,为凤翔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力量。同时,区作协将进一步扩大优势,带好队伍、抓好方向,深入生活,继续加强对“时光捡漏”“芳菲随笔”“雍州文学”“雍州跑团”四个微信公众号的协调管理,做好《一览》文学的出版发行,驱动散文、诗歌、小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推动戏剧文学繁荣,创作出更多触及灵魂的好作品,抒写出新时代更加壮美的篇章。(通讯员 王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