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宝鸡“多”了一条河
2024-10-23 09:00
发布于:陕西省
(宝鸡融媒 惠耀辉)你有没有发现,宝鸡人的生活中“多”了一条河。
这条河比城的历史更为久远,孕育繁衍了一代又一代陈仓儿女。伴着日月轮转,涓涓河水奔涌向前,也伴着无数宝鸡人成长,这河水就像宝鸡这座城市血管中流淌的血液,已融进每个宝鸡人的一生,这就是关中大地的母亲河——渭河。
之所以说“多”,是因为穿城而过的渭河,似乎离市民的生活越来越近。清晨、傍晚,去哪里健身休闲?周末假期,家门口哪里可以散心消遣?城市地标、迷人夜景,都要它来衬托;它让地处北方的宝鸡不再艳羡江南风光,也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多了一抹水乡的灵动。
河水无声流淌千年。时光斗转,河在那里,渭河岸边的景色却变了模样。渭河宝鸡市区段自200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渭河生态治理建设,至2020年,经过20年持续治理,累计完成投资7.74亿元。建成七片人工水面、八座人行景观桥梁、栽植一河两岸景观林带60公里、两岸无障碍休闲步道30余公里,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市区段渭河滩区已基本呈现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景象。
河美、景美,让更多人走近渭河,也走进宝鸡。
这条河 挺有文化
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发生,精密言之,并不籍赖黄河自身,他所凭依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每一支流的那一个角落里,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之摇篮地。”渭河正是这样一条河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宝鸡,这座从《诗经》中走来的城市,最打动人情思的莫过于它那千年多彩文脉,一城浪漫山水,而这水正是渭水。
它是诗人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中“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的宽广;是诗人白居易《渭上偶钓》中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的逸趣;是岑参《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中“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的思愁。
在《山海经》里,渭河与黄河并称河、渭。《尚书·禹贡》中,记载了大禹劈山导渭的传说。大禹凿穿山脉让渭水东流,惠泽两岸。至今,宝鸡地区都能听到渭河另一个更加亲切的名字:禹河。《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是位于今天宝鸡的渭河支流清姜河,因此宝鸡被广泛认为是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
宝鸡这座城有文化,宝鸡城的人也爱文化。宝鸡的地标在哪里?毋庸置疑是渭河岸边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石鼓山上高耸的石鼓阁。宝鸡最美的城市景观在哪里?定然是夕阳西下后,由渭河南岸的石鼓山和渭河北岸的宝鸡大剧院共同构成的城市夜景。全长684米的东岭廊桥横亘其间,是一座联通历史与现代的时光隧道。漫步桥上,可以看到周秦王朝发祥地宝鸡的古老历史。而宝鸡人对文化的热爱又何止于此。
渭河南岸,炎帝陵、石鼓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文理学院;渭河北岸,秦腔博物馆、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宝鸡美术馆、宝鸡市工人文化宫,一处处渭河岸边的公共文化设施,汲取着流淌不息的文化源泉,也滋养着赓续不止的历史新篇,似一串串珍珠串起传承千载的文脉,也支撑起宝鸡人文化自信的脊梁。
近年来,宝鸡市累计投资70多亿元,新建市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等公共文化地标,建成各类文化场馆、主题公园2000余个;累计投资10亿多元,建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凤县革命纪念馆、眉县博物馆等,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文化热度不断升温。
这条河 很有实力
踞秦岭、拥渭水,宝鸡赢得2021年度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当年唯一获此奖项的亚洲城市。料谁也不会想到,这座生态宜居的城市竟是一座工业城市。
数万年河水冲刷形成的渭河谷地,为工厂建设提供了大片平坦开阔的土地。早在抗战初期,很多西迁的工厂和企业都选择落脚宝鸡,大幅加快了这里的工业化建设。经过“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投资,宝鸡奠定了重工业的基础,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此期间,陕汽集团、宝石机械、秦川机床、中铁宝桥、宝钛集团等一大批“国字号”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宝鸡落地,使宝鸡在机械、电子等工业领域的优势更加突出,工业“家底”也更加雄厚。
战国时,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人偏居一隅也有敢为人先吞天下的勇气,步入新时代抢抓历史机遇的宝鸡人,又怎会自满自足停滞不前。拿出老秦人的“拧劲儿”,干就要敢为人先,干就要干出名堂。
经过多年发展,宝鸡钛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宝鸡机床产业诞生了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等头部企业。汽车领域,宝鸡拥有吉利、陕汽、银河消防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等汽车零部件企业。此外,中国中铁、中石油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西电集团等央企巨头下的诸多工业也在宝鸡深耕多年。
但城市的发展从来没有“功劳簿”可以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国各地追赶超越、比拼争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停滞不前就是退步,发展迟缓就是退步。
近年来,宝鸡市发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包括坚定不移做强工业行动方案,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培育、品牌建设、金融支持5方面扶持政策和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力。同时,扎实开展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积极落实“群长制+链长制”,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装备中国,走向世界。“宝鸡造”正在上天入地,创造新辉煌。捷联动调陀螺仪和调节器配套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助力“神舟”飞天;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在塔里木油田顺利开钻,奏响了我国“万米深井”时代的序章;全市钛材年加工量达到6.5万吨,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钛钢复合板(爆炸成型)长16.183米,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年,宝鸡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西凤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3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9户,总量达到997户,位居全省第三……如今,宝鸡产业聚集的“磁场”效应日益显现。
这条河 充满温度
渭河不只是一个区域的母亲河,它滋养关中平原,汇入黄河干流,奔腾进大洋的怀抱,没有一丝保留,这种无私无我的坦荡铸造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品性。渭河不只属于过去和现在,更属于未来。因此,它需要保护治理,才能共筑安澜。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整治渭河的重大部署,宝鸡市积极响应,新修加固干流堤防及硬化绿化151公里,支流堤防29.5公里,建成支流口交通桥21座,完成滩区生态治理52.3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底,累计完成治渭投资39.5亿元,实现南北两岸堤防道路全线贯通。自2016年开始实施渭河生态区建设,建成了“团结运动公园”“高新滨水生态园”“渭河公园三期”“龙丰生态公园”“陈仓印象”“在水一方”“霸渭文化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个及“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2017年渭河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如今再现“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每逢夏日,近千亩荷塘的21种荷花竞相开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在眉县,通过渭河综合治理,拓展发展空间,县城面积扩大了一倍,渭河两岸聚集效应明显。
在渭河陈仓区虢镇段和岐山县蔡家坡段,又是另一番景象:郁郁葱葱的芦苇、香蒲等植物在风中摇曳,水鸟穿梭其中,成为一道生态自然的亮丽风景。群众性运动场、健身步道穿插其间,这样的湿地既能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又成为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在市区,渭河生态公园融水、堤、路、园林、广场为一体,打造“四时荣枯、自然野趣”的滨河生态景观,以“通透、疏朗、简约、为民”为建设思路,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市民提供了一处生态康养、休闲游憩、健身锻炼、开放共享的绿色活动空间。
2024年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渭河生态公园,了解宝鸡开展渭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情况。
如今,渭河的堤防,成为安澜之堤;渭河的流水,成为清澈的涛涛之水;渭河的滩面,成为市民画板上的草绿。在宝鸡,多了一条安澜之河、景观之河、幸福之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