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恒山景区真武庙道士设烧香“连环套”骗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4 14:40

游人到寺庙敬香礼神佛,本是一件很庄重的事。然而,记者近期发现,个别景区宗教场所内,仍有向游人设套骗钱、在摊点卖“高价香”的现象。这类无视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再三警示,仍以骗术或诱导消费的手段获取暴利的现象,因何屡禁不止?

景点上香谨防“连环套”

3月12日,记者在山西省大同市恒山景区真武庙内,亲历一场道士骗钱的过程:真武庙神像前,一个外地口音的道士笑着向记者问好,然后取3支香,说免费上香,能保一生平安。道士看记者没有理睬他,又走到另一男士面前动员,那位男士很警觉,转头走出庙门。这时,一位戴眼镜的道士和外地口音的道士分别走向两位女士面前,复述刚才的话。那两位女士听到“免费上香,可保平安”,略作犹豫便接过香,在道士引导下向真武大帝神像叩头。两位道士分别到香炉中取了一点土,包好后送给两位女士,压低声音嘱咐,说把土放到家中能“避邪除病”,而后,开始索取数十元钱。收到钱后,又从另一香炉中取了数十粒米,包好再送给两位女士,记者没有听清讲了什么,总之又开始讨“善款”。

据记者采访两位女士后得知,“免费上香”之后,两个道士分别以“送神土”、“送神米”、“送祝福”为名,前后向两位女士索取了数百元钱。那两位从北京来恒山旅游的张女士向记者连连诉苦:“本来只想上香,对未来多些企盼,不想竟然中了‘连环套’”。两位女士表示,回京后一定提示亲友,到恒山旅游要格外小心。据记者了解,恒山景区管理部门在距景区较远的浑源县县城内。

3月13日,记者在大同另一景区内,看到“请香处”各种名称的燃香都是直径在3厘米以上的粗香,售价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价格最低、拇指粗细的3支粘连在一起的香也要30元。景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燃香太贵,我们自己想烧香都烧不起。当天,记者在大同市内展卖多种燃香的店铺采访中了解到,与景区同样的香比景区摊商便宜数倍。一位正在送货的燃香厂业务员小黄告诉记者,即便是铁锹把粗细的燃香,每支成本不过2至3元。有的景区,这样粗长的燃香,3支合成一小把儿,往往售价为数百元。

规范燃香活动逐步深入

其实,绝大部分景区都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9年,国家6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公布后,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全体会员承诺,充分利用全国各宗教名山名寺、名胜古迹和宗教旅游景区的知名优势,发挥全国宗教旅游场所在规范燃香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引领和带动全国旅游景区文明燃香的社会风尚,着力推动全国宗教旅游场所规范燃香活动的顺利开展。继而,在相关部门引导、宣教下,很多景区的文明燃香意识转化为游人的自觉行动,不少景区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诱导游客烧“高香”。让游人欣然的是,“文明敬香”之风如春风化雨,为景区宗教场所增添了一份清新。

去年国庆长假前,山西省旅游局对规范该省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提出方案,规定了“高香”的规格。根据方案规定,在山西省宗教旅游场所销售和点燃的单炷香直径不得超过1厘米,长度不得超过50厘米,原、配料不符合质量标准,易产生有害气体,易引起火灾的捆绑香、成套香及塔香、直径大于5厘米、高度大于20厘米的蜡烛一律不得生产销售。同时,山西省旅游局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希望游客遭遇违规行为时,拨打电话进行投诉、举报。记者从山西省宗教部门了解到,去年至今年,山西省宗教、旅游场所诱导游人高消费的燃香活动已大幅减少,借“祝福”、“送辟邪咒”等哄骗消费者、获取不义之财的现象也得到及时处置。

2009年9月开始,福建省厦门南普陀寺景区通过系列宣传劝导工作着手文明敬香改革,提倡鲜花礼佛,坚持一人只烧一支香,将敬香场地移至天王殿门口广场处,天王殿内的殿堂及寺院深处不设信众敬香供香的香案香炉。尽管到南普陀敬香的信众眼下日均万余人,但寺院内已看不到烟雾缭绕,展现的是寺院清新整洁的环境。不久前,记者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门前看到,商户售卖的燃香都是细细的线香,1元钱3支,没有追客销售现象。寺内香炉前,有不少景点工作者和志愿者向游人、香客宣传文明敬香的方法,众多游人都在自觉遵守上香秩序。

香火前“入套”成因何在?

法律专家陈祥康认为,个别景区寺庙借“香火”大赚“昧心钱”,其现象屡禁不绝的原因,除当地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宣教不到位,景区管理部门在落实相关法规方面“不给力”等原因外,与个别游客自身宗教知识欠缺、防范意识薄弱、总认为所谓“免费服务”能“不花钱也办事”的侥幸心理不无关系。很多骗局,设套者都是从“免费祈福”、“免费上香保平安”的承诺开始,继而引诱游客越陷越深。因此,作为想要介入寺庙宗教活动的游人,最好先要预先掌握宗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双慧眼”,主动维权,及时辨识香烟缭绕之间的真伪。

山水文化专家秦岚认为,尽管很多景区宗教场所的日常开销靠“以寺养寺”、“以观养观”,面对捐赠的款项极为重视,但仍有许许多多宗教场所严守清规戒律,严格践行佛、道学所倡导的“戒贪”观念,对游人是否赞助其古建建设、是否赠与善款都表现出“顺应自然”的态度,对赠与善款的数字不计较、不设限。正因如此,很多香客都认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很多游人也愿意向亲友推荐这些景点。而有极个别的景点,把寺庙随便地租给所谓“道人”,企图轻松获取提成,导致这些“道人”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赚钱,其结果无非是损毁景点的声誉,影响了景点的收益。(记者冯新生 来源:第一旅游网-中国旅游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